籼稻、粳稻、糯稻
在我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籼稻、粳稻、糯稻。
1、籼稻
主要在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具有耐热、耐湿、耐强光和忌寒冷的特点。生长期短,无霜期长的地区一年可以多次成熟。籼米外观细长扁平(长度是宽度的三倍以上),透明度低,籽粒强度小,耐压性能差,加工时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低。煮熟后的米饭胀性较大,粘性较小,口感较干松。
2、粳稻
主要在我国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温度较低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地区种植,具有耐寒、耐弱光和忌高温的特点。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粳米外观圆短(也有长粒品种),透明度较高(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籽粒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煮熟后的米饭胀性较小,粘性较大。五常大米就属于这类品种。
3、糯稻
南北方均有种植,分粳糯和籼糯两种。粳糯外观圆短,籼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的米饭较软粘,其中粳糯的粘性强于籼糯。糯稻是粘稻淀粉粒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变异型,由粳稻演变形成的糯稻称为粳型糯稻(简称粳糯或大糯),由籼稻演变形成的糯稻简称籼糯或小糯。
早稻、中稻、晚稻
根据水稻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又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类。
全生育期(播种一成熟),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中稻为120~150天,晚稻为150以上。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季节,由于各个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异。
1、早稻
生长期较短、收获季节较早的稻谷,我们常称之为早稻,基本上是指双季稻的前季稻,主要是早籼稻种类。这种稻谷通常在4月份左右播种,7月中旬就可以收获。由此种稻谷生产的大米被称为早籼米或早米,但由于口感相对较差,它通常被用作工业粮食或储备粮。
2、中稻
半晚熟稻是生长周期处于早熟和晚熟之间的一种稻谷,其生长期在125至150天之间,一般在早秋时节成熟。它的品种适应性较广,可以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之间互换种植。
3.晚稻
晚稻是一种生长期较长、成熟季节较晚的稻谷。现代改良过的许多晚稻品种对光照的敏感度已大大降低。由于晚稻的成熟和灌浆期正好在晚秋,此时昼夜温差较大,因此稻米的品质通常比较优秀。
秥稻和糯稻
稻谷根据胚乳淀粉构成比例的不同,又可分为秥稻和糯稻。秥稻是相对于糯稻而言的,秥稻分为粳稻与籼稻,糯稻分为粳糯与籼糯。
秥稻与糯稻的主要区别在于煮熟后的粘度,其中秥稻的粘性较糯稻弱,粳米的粘性则强于籼米。这种粘性差异主要源于其淀粉组成: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后者具有较强的粘性,能在蒸煮后完全糊化成粘稠状,而前者只能形成粘度较低的糊状物。
大部分粘稻的米中含有15%至30%的直链淀粉和70%至80%的支链淀粉。具体到粳米,其直链淀粉含量通常在12%至20%之间,而籼米则在14%至30%。相比之下,糯米中的淀粉主要由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含量通常少于3%。直链淀粉含量过高(超过25%)时,米饭的口感往往较差,米质较为松散。
根据栽种地区土壤水分的不同,水稻和陆稻两个土壤生态类型。
1、水稻
因种植和生长生态环境的不同分:即灌溉稻(依靠灌溉)、雨灌稻(完全依靠雨水)和深水稻(长在深水里)等。
2、陆稻:
旱稻,也称为陆稻,是在旱地条件下种植的,通常位于没有田堤的田地中,主要分布在多山的地区。这种稻谷能适应轮作和休耕制度,耐旱性强,成熟期短,但产量相对较低,平均每亩产量约为67公斤。在有辅助灌溉设施的地方,旱稻的产量可以显著提高。
旱稻的谷壳和糠层相对较厚,米粒结构较松散,硬度较低,因此出米率也低。由于大米的色泽和口味通常较差,旱稻的播种面积一直较少,占比低。陆稻是通过对水稻的选择和驯化而发展出的具有明显耐旱特性的生态型稻谷。
1.单季稻
单季稻指一年中只种植并收获一次水稻。这种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地区,长江流域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以及东北地区。此外,南方的一些丘陵山区也采用此种模式。单季稻根据种植时间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在南方的冬水田及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在冬季休耕,每年只种植一季水稻,并常与其它旱地作物组合,形成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种植制度。
2.双季稻
双季稻是在同一块稻田一年内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模式。这种模式广泛存在于长江流域,如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盆地以及陕西与河南的南部地区。这些地区通常可以实施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早稻多选用籼稻,中稻多为籼型杂交稻,晚稻则主要以粳稻为主。南岭以南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及云南南部,多数实行双季稻模式,部分地区甚至实行三季稻模式。
1.常规稻
常规稻是一种自花授粉的作物,通过上万年的自然演化,它已经适应了自交繁殖而不至于品种退化。它通常指那些未经过杂交或转基因处理的原始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可以保留种子以便来年再种。通过系统的选育和提纯工作,常规稻能够保持其稳定的品种特性。因此,它无需每年都进行制种,只要妥善防止杂交污染,便能连续多年种植,这有助于快速扩散优质品种。
2.杂交稻
杂交稻则是选用两个遗传上有差异、但具有互补优良性状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以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子用于农业生产。由于杂交稻的基因型是杂合的,其第二代的性状会与父代产生差异,导致制种不孕率高,因此需要每年进行制种。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表现为生长势强、根系健壮、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利用这种优势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