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50年9月的一天,国民党原13兵团司令李弥突然收到了老蒋的调令,说让他去缅北组织“反共救国军”,李弥顿时为之一振。

解放战争期间,他一退再退、一逃再逃,一路被从山东追到了云南,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台湾,他本以为人生就要画上句号,却不料手下兄弟实在给力,竟在缅北撑起了一片天。

李弥二话不说,直接赶了过去,唯利是图的他觉得这是翻身的好时机……

一支溃兵

事情还要从这年6月开始讲起,当时刚刚败退台湾不久的老蒋正憋了一肚子气,却不料一时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老蒋突然“双喜临门”。

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半岛,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分散新中国的注意力,立刻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台湾的防卫就变得更加安全。

而另一边,老蒋突然收到了来自缅北的一支国军的消息,说李国辉部击溃缅军主力,在缅北立足并有发展壮大之势,老蒋顿时以为可以以此为契机,以云南为跳板,“反攻大陆”。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老蒋还是派人仔细调查了这支部队的底细,因为或许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一支国军残兵竟然能在缅甸叱咤风云。

那这支部队到底什么来历呢?

时间继续往回调,1949年1月10日,被围陈官庄的李弥兵团最终被我军合力歼灭,不过,还是有残兵撤了出去,其中就包括李弥下属的8军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率领的千余残兵。

这李国辉一路被解放军撵着打,但逃跑能力直追“飞将军”孙元良,从江苏跑到安徽,再到湖北湖南,一溜烟跑到了云南,云南解放后又跑到了缅北。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李国辉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跑,还把部队给带出来了,一路上收拢国民党残兵败将,到了缅北竟纠集了约3000人。

不过,初到缅北的国民党残兵还是人心惶惶,他们可算是被解放军打出了心理阴影,一心只想着有块落脚之地,到了缅北之后,李国辉严令部队不许惹是生非,他也害怕引来缅军的清剿。

只是,部队一路远逃至此,缺少补给,大家总得活下去,于是,李国辉只好派人与当地土司联系,低声下气地表示只要给足给养,能让兄弟们活着,就井水不犯河水。

土司本就对这些外来客心生厌恶,可李国辉手里毕竟有枪,还是给了一些,原本只要土司老老实实给补给,这事情也不会发展到后来的地步。

可有句话叫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土司向当地缅军求助,恳求剿灭这些残兵,李国辉收到消息坐立不安,毕竟缅军可有数万之众,又是本土作战,自己区区3000残兵如何能敌。

只是,天下之大,又能逃去哪里呢?

就在李国辉惊魂未定之际,两万缅军气势汹汹地杀来了,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都始料未及的战斗

眼看缅军人数众多,李国辉的3千残兵也无心恋战,他们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地投降。

不过,缅军接下来的操作让“身经百战”的李国辉也摸不着头脑。

1950年4月,缅军派人找到了李国辉,直接给他递了一份战书,上面标明了双方交战的地点,以及缅军将要使用的战术和兵力部署情况。

李国辉整个人都愣住了,和解放军打了这么多场仗,还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他自然不会以为缅军是“宋襄公之仁”,觉得其中有诈,可问题是2万对3千有使诈的必要吗?

尽管很不理解,李国辉还是摆好了架势迎敌,并且派人探查了缅军的部署情况,结果让他更加疑惑了,因为缅军的部署和战书上写的一模一样。

难道缅军在第六层?

士可杀不可辱,到了这个份上,李国辉也只好硬着头皮打下去,而他虽然在国内籍籍无名,但和解放军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多少还是懂些兵法的。

于是,李国辉直接把3000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在正面迎敌,一部从背后迂回,并且留下少数人做预备队,如果缅军使诈,那再伺机而动。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50年6月16日,双方约定开战的日子,缅军果然如期发动了进攻,李国辉也按照计划指挥部队行动。

结果让李国辉大喜过望。

原来,缅军哪里懂得什么战术,觉得2万对3千优势很大,直接平推就可以了,面对李国辉部的迂回包围,缅军顿时被打得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国民党残兵也没想到缅军是如此不堪一击,个个打出了自信,像解放军追自己一样狂追缅军,缅军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此战,李国辉部以几乎0伤亡的代价消灭缅军1500余人,打伤3000余人,缅军士气大伤。

曾经在解放战争期间被打得狼狈不堪的国军残兵,如今竟也能在缅北称王称霸,李国辉顿时自信满满,老蒋闻讯更是兴高采烈,通令嘉奖。

而为了更好地配合“反攻大陆”,老蒋直接把李国辉的老上司李弥调了过去,李弥也没想到兄弟们如此给力,直接过去担任了“云南省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准备一展拳脚。

另一边,缅甸政府自然也忍不下这口气,随即集结重兵,准备一雪前耻,这次,他们还从印度摇了4000廓尔喀精锐兵团,誓要将缅北国军残兵一网打尽,那最终结果如何呢?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最终的决斗发生在1953年2月,在此之前,双方都在积蓄力量,李弥不断收拢从国内逃到缅北的国民党残兵,并且积极吸收当地人加入,很快,部队已经发展到了2万余人。

为了让手下人卖命,他还亲自拿出了自己10万美金的积蓄用于赏赐部下,这支残兵顿时士气高涨。

另一边,缅甸政府也积极整军备战,集结了4.5万精锐部队,其中还有空军支援,至于从印度请来的4000人都是参加过二战的精锐之师,缅甸政府这次同样人数占优,武器占优,信心十足。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战斗开始了,一共持续了三个多月时间,代号“旱季风暴”。

具体的过程都和李国辉那次指挥的战斗差不多,缅军和印军虽然有兵力优势,但打得实在没有章法,国民党军虽然打不过解放军,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他们还是懂些皮毛的,屡屡运用战法将缅印联军打得溃不成军,每次都取得了胜利。

打到最后李弥愈发自信,老蒋也全力支持,而缅甸政府哪里见过这架势,刚刚建国没几年的他们可不想这么快就被灭国,纷纷停止进攻采取了守势。

与此同时,缅甸政府还向联合国求助申请制裁,哭着控诉老蒋不讲武德,要求老蒋必须下令撤军,当然后来缅甸政府还向新中国申请过援助,不过那就是后面的故事了。

当时台湾还占据着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老蒋也遭受了不小的舆论压力,但他一开始还是默许了李弥的行动,毕竟是打出了国军的威风。

只是,随着李弥的一番表态,老蒋这才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原来,连战连捷的李弥已经变得不知所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嚣张地说道:“我云南王当不上,当个缅甸王应该还是可以的。”

这一下就触痛了老蒋的逆鳞,眼看李弥有脱离台湾自立之势,精于算计一辈子的老蒋自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于是,1953年10月,老蒋多次严令李弥把部队撤回台湾,否则一切补给都将停止。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李弥还是有苟延残喘的可能,只要他一狠心不听老蒋的命令,继续带领部队进攻缅军,也许缅甸还真有可能被李弥打下。

但庸才李弥并没有这般魄力,他能够当上13兵团司令靠得就是死心塌地的效忠老蒋,所以,面对老蒋的命令,他没有多少犹豫就执行了,这年年底,有超过6000人的主力部队撤到了台湾。

而有过野心的李弥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回到台湾之后就遭受了老蒋的监视,再也没有了翻身的机会,郁郁而终。

有句话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李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他咎由自取,不过,国民党残兵在缅甸横扫的事迹也随着这些老兵的传播一直流传了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部队并没有完全撤走,还是有万余人留在了缅北,随着李弥的离开,台湾方面援助的断绝,这些人群龙无首,开始四处分散,不少都在当地混得风生水起。

而经过国民党老兵的专业培训,缅北各武装也脱胎换骨,各种冲突此起彼伏,至今仍没有平息。

这也难怪有网友评论道:“老蒋的部队真的是美帝所有傀儡中最能打的了,他们也只是打不过解放军而已。”

举报/反馈

巳菏白色小猫

1.1万获赞 2171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