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离岸财富集中地。

香港汇聚了众多全球富豪,正是这些富豪们控制着这个金融中心。

在香港,电力供应由李嘉诚家族掌控,公交系统由李兆基家族运营,轮渡服务由郑裕彤家族提供,而大部分大厦的租赁业务则归新鸿基所有。过去五十年中,这四大家族统治着香港,他们是李嘉诚家族、李兆基家族、郑裕彤家族以及新鸿基。

截至2023年,这四大家族的公开财富总额已达13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一万亿元,而他们实际控制的资本超过一万亿美元,他们是这座城市的真正主宰。

但这四大家族的创始人中有三人并非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这四大家族究竟经历了什么?在英国控制下的香港,他们抓住了哪些机遇,才能成长为亚洲顶级的豪门家族?

今天,我们来探讨这四大家族的起家历史。

李嘉诚家族

李嘉诚家族是四大家族中最为人所知的。目前,李嘉诚和其儿子李泽钜的财富总计为390亿美元,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拥有47亿美元的财富。此外,还有一个资产超过100亿美元的李嘉诚基金会。因此,李家的公开财富至少为500亿美元。

李嘉诚家族控制着香港大部分的地产、港口、电力、电信和零售业。1950年,初露锋芒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八年后,他建造了一座12层的工业大厦,初尝房地产的甜头。1971年,他成立了长江实业,1979年成为汇丰银行的非执行董事,1981年依靠汇丰的金融系统彻底掌控了和黄集团,同年被外媒誉为“李超人”。

随后,李嘉诚收购了港灯公司和赫斯基能源。1987年,他首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90年代,李嘉诚大举投资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因此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依然安然无恙。1999年,他通过卖出橙色通信股份获利百亿,首次成为华人首富,并连续保持这一地位15年。

当其他三家还专注于地产投资时,李嘉诚则专注于企业投资,可以说他不仅赚普通人的钱,更专门赚富豪的钱。

郭德胜家族

郭德胜在1990年去世,其长子郭炳湘也于2018年去世。目前,郭家的财富由邝肖卿和其三个儿子共同持有,总计达到313亿美元,超过了李兆基成为香港第二富豪。

郭家的第二代中,三兄弟合力在90年代将新鸿基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四大家族第二代中接班最早、实力最强的。

与李嘉诚相似,郭德胜也是在抗战期间随家人从广东逃到香港。他通过经营百货批发起家,最赚钱的产品是代理日本YKK拉链。战后,香港的制衣业是最早起步的产业之一,所以郭德胜通过这一产业迅速积累了财富,被誉为“香港洋杂大王”。

到了1963年,郭德胜比李嘉诚更早地成立了地产公司——新鸿基。当时,战后香港经济蓬勃发展,人口激增,投身房地产业成为获取香港最大红利的途径。此时,比郭德胜和李嘉诚更成功的是霍英东。霍英东创新了公摊和分期买房的模式,早已成为香港的地产巨头。但由于与港英政府关系不佳,霍家不得不转战内地,这为郭德胜和李兆基等人提供了机会。

新鸿基地产由郭德胜与李兆基、冯景禧三人共同创建,被誉为“地产三剑客”。60年代,由于内地的特殊局势影响到香港,大量外资撤离,新鸿基趁机低价收购地产。第二年情况稳定后,新鸿基地产一夜之间暴富。

李兆基家族

1972年,新鸿基上市,标志着“地产三剑客”的分道扬镳。冯景禧凭借其财务背景,在证券交易领域大展拳脚,成为了香港的证券大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现在也可能是香港五大家族之一。李兆基年纪最小,分得5000万港元与胡宝星合作,创建了“永泰建业有限公司”。永泰上市后,李兆基赚取了巨额利润。随后,在1975年香港楼市下滑时,李兆基抄底,成立了恒基兆业。

1983年,由于香港主权问题引发的动荡,李兆基依旧采取抄底策略,成功跻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90年代是李兆基的巅峰期,他在继承郭家之后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一度排名世界第四富豪。

李兆基的财富不仅来源于地产,还包括他在多家公司的股份。他不仅是恒基兆业地产和中华煤气公司的主席,还拥有东亚银行2.5%、新鸿基12%、星洲新达城市发展10%、油麻地小轮32.6%以及广州洛溪新城25%的股份。但在那时,

李兆基的财富总额约为500亿美元。

进入21世纪后,李兆基重新专注于投资领域,多次支持内地的大型央企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中国人寿、财险、电力、中石油、中海集运、平安、交行、建行和神华能源等。尽管表面上李兆基是香港的地产大王,但业内人士更愿意称他为“亚洲股神”。

如今,李兆基家族的财富已达到303亿美元,在过去几年中,他们的财富一度超过了李嘉诚。

第四大家族——郑裕彤家族

郑裕彤家族的发家历史在四大家族中起点最高。郑裕彤的父亲是广州的绸缎商人郑敬诒,同样是由于战乱前往香港谋生。郑裕彤娶了父亲好友、黄金商人周至元的女儿周翠英为妻。

郑裕彤接手了岳父的黄金业务,开局便占尽了先机。然而,要想成为四大家族之一,他必须涉足房地产业。

在50年代,郑裕彤已经开始建设大厦并收取租金。1967年香港六七事件期间,郑裕彤抄底楼市,1970年与杨志云及冼为坚等珠宝业同行合作,成立了新世界发展。新世界最著名的作品不是现在内地的K11或新世界中心,而是80年代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开发的香港会展中心。

虽然有些人认为他是珠宝商人,实际上他是地产大亨。在天津、武汉、深圳等内地大城市,郑家的周大福金融中心无不价值数十亿。

90年代,香港的影视产业达到了巅峰,当时地产业务甚至不及亚洲电视的盈利。那时,郑裕彤与林百欣家族合作购入亚洲电视。何鸿燊的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也有郑裕彤5%的股份,前提是他拥有澳门自来水公司42%的股权及澳门电力公司20%的股权。

然而,让郑家巩固四大家族地位的关键财源是2012年周大福在港交所上市后,郑家的财富一夜之间飙升至千亿以上。

细看香港四大家族的发家史,他们的经历实在是太相似了:在上世纪中后期香港的繁荣与动荡之间,通过楼市和股市双重投资积累了财富,正是香港战后的快速发展才实现了四大家族的崛起,这样的历史机遇堪称百年难遇,无法复制。

四大家族牢牢掌握着每个时代香港最赚钱的产业,他们的实力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深度好文计划#这四家做生意,亏钱比赚钱还难,花钱比赚钱还慢。最让内地富豪羡慕的是,四大家族已经实现了财富的传承。随着李嘉诚的退休,四家都已进入第二代的掌权阶段。而郑裕彤家族已开始进入第三代的掌权阶段,家族财富大多已转为基金模式,如果没有重大风波,未来30年香港的四大家族仍将是这四家。
举报/反馈

来自财经的熊

1.4万获赞 2056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