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
中国山东网·新感知7月1日讯 吕剧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如今91岁高龄的李岱江老先生是吕剧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把吕剧男性声腔艺术提升到雅俗相融的新水平,与郎咸芬、林建华并称“吕剧三杰”。从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已经63年党龄的他,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唱好吕剧,为党和人民而唱,倾尽毕生精力推动吕剧繁荣发展。
怀抱赤子之心,积极投身党的怀抱
李岱江的父母都是四十年代初期的中共地下党员,父亲以教学为职业,母亲在村里做妇女工作。1945年,他的母亲和大姐被敌对势力残忍杀害。在乡亲们的掩护下,父亲带着他和弟弟从敌人的屠刀下捡回一条命。国恨家仇的锻造,铸就了他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
李岱江的家乡一带流行京剧、山东梆子、河北梆子、弦子戏(也称“柳子戏”),他从小就酷爱文艺,有戏就想看,一看就入迷。1948年,他报考了原平原省阳谷县安乐镇师范,由于能说会唱,他很快成了学校的艺术骨干。1951年,聊城成立文工团,开始在各县寻找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也许是使命的召唤,李岱江进入了文工团,找到了用武之地,也踏上了走向艺术殿堂的漫长旅程。
1953年,李岱江被调到济南参加刚刚组建的山东省实验歌剧团(后改为山东省吕剧团,现为山东省吕剧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吕剧第一代演员。
“一直以来,党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一直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没有入党的时候,也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挑重担。”李岱江说,“我一直很感激老团长刘梅村,有政治任务、紧急任务,他总是派我去。对我来说,这是组织对我的考验,更是提高演出技能和本领的机会。”
演出剧照每次演出,李岱江都认真对待,连衣服上的一粒纽扣都要反复检查,不一点纰漏。在外慰问演出时,即使天寒地冻,演贫苦人物时他也坚持穿单薄衣衫,很多时候下台后手脚都冻麻了。
“钻锅”是一种良好的戏德,体现了演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变能力和敬业精神。1958年,一场演出的前一天,演一号人物的演员生病了不能演出,老团长刘梅村对李岱江说:“没有别人了,只有你,你必须演一号人物。”那时候的李岱江在剧中只是演一个小配角,老团长让“现钻锅”给了他极大的压力。他顶住压力,不眠不休,一晚上就把一号人物的唱词练出来了。演出时,他游刃有余,一个字都没有唱错。
1961年,年轻的李岱江怀着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崇高敬仰,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和培养,同年,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践行党员初心,“唱好吕剧”回馈人民
李岱江深知,“党员”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他立誓要在艺术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要为人民服务,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所以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努力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作品。”李岱江说。
由于之前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刚进入吕剧团的李岱江不得不从戏曲的“四功五法”基本功学起,从压腿劈叉做起,而这对于已经20岁的他来说非常不容易。在李海亭和田菊林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李岱江每天至少要练两个小时的基本功,每天都练得腰酸背痛。当时住在二楼的他经常扶着墙才能回到宿舍。此外,每天还要学习老腔老调、山东琴书、京韵大鼓等跟吕剧相关的艺术类别。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半年多的苦练,李岱江在1953年底迎来了公演的机会——在《井台会》中饰演魏奎元,在《小姑贤》中饰演王登云。演出在济南引起轰动,本打算演六天,最后连演了四十多天。“第一天只有三百多人,第二天来了六七百人,到第三天一千人的场子全部坐满。再到后来一票难求,观众干脆带着铺盖排队买票。”李岱江说。
演出剧照 李岱江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声音嘹亮纯正,高亢明快,具有柔美甜润的音质。为了探索吕剧唱腔韵味,提高演唱技巧,他对吕剧界几位前辈艺人的唱腔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研究。除此之外他还博采广取,学唱京剧、评剧、豫剧、越剧等剧种的优秀唱段,以及大鼓、坠子等多种曲艺形式,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表演潇洒稳重、唱腔清新流畅的艺术风格。他塑造了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先后主演《借年》《小姑贤》《井台会》《墙头记》《沂河两岸》等剧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尊敬。他还参加了诸多重大演出,并先后赴朝鲜、福建、广西等地慰问演出。
作为山东省吕剧院建立以来第一代新文艺工作者,李岱江倾毕生精力为吕剧声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演绎方式也被后人传唱、效仿,有“十生九学李”的说法。为此,他荣获山东省文联“突出贡献艺术家”通令嘉奖,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命名为“齐鲁人民艺术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牢记党员使命,致力于吕剧的传承发展
李岱江深知吕剧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他说:“吕剧是我们山东的传统艺术瑰宝,我们要珍惜它、传承它、发展它。”
除了演出外,李岱江致力于吕剧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工作。他先后收徒传艺30余人,将自己毕生所学和心得体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排演场上,更是逐字逐句为他们纠正演唱中的偏颇。平日有机会,他就到学生们的剧团走走转转,给他们讲课示范。
晚年,走下舞台的李岱江并没有颐养天年、享清福,而是一如既往,精心钻研吕剧的声腔艺术,奋斗在教学一线。
《芙蓉记》排练现场,90岁高龄的李岱江指导青年演员2021年,“戏曲名家工作室——李岱江工作室”成立,通过名师带徒、言传身授、创作指导、作品研讨修改等多种方式,帮助一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加速成长。为了培养青年演员,2023年11月,工作室改编、创排的山东省吕剧院首部神话魔幻吕剧《芙蓉记》上演,引起热烈反响。
“原剧目中,‘寻泉’一折只有12句唱词,我们邀请著名作家李筱萍女士对剧本进行创作、优化,将这段演出时间增加到十多分钟,给了演员唱独角戏的机会,对演员未来的发展将会有很大帮助。”李岱江说,“我经常告诉年轻演员,要专心练功,练出为人民而唱的真本事来。”
李岱江还支持一双儿女投身吕剧事业。儿子李肖江是省吕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传承人,女儿李霄雯是济南吕剧院的二级演员、市级非遗传承人。一家三位知名演员,在吕剧届传为佳话。如今,他的孙子李天树,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从事吕剧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用自己的方式,为吕剧贡献着力量。
“吕剧是我一生的事业和追求,我将继续致力于吕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吕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李岱江说。
中国山东网记者 刘锬 张敏敏报道
举报/反馈

中国山东网

51.8万获赞 8.2万粉丝
全国重点新闻网站 山东外宣综合门户
中国山东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