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水洞是湖北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咸宁通山县大畈镇境内、富水湖中游北岸。洞长5000余米,博大而悠长,弯曲而平缓,景色秀丽,冬暖夏凉。隐水洞内道路弯曲而平缓,宽阔处望不及顶,可容万人驻足。其前两侧崖壁突向中间靠扰,仅留一线流水深谷,行人只能侧身横步,涉水行进。洞内石钟乳富丽堂皇,指物成象,“云南石林”、“五石塔阵”、“意大利斜塔”、金字形的“埃及法老之墓”、“天将神靴”、“王母蟠桃”、“定海神针”等无所不有。一段“溪岸柳林”,垂枝拂水,“林”下可通行。巨大“华盖”斜撑遮天,“流苏”下垂,直径2米有余,仅厚30厘米,洞中第一重有一小洞,洞内有碧水一潭,石钟乳上下交错,气象万千。今已探明此为洞中套洞,上下9重,长3620米,数百人在洞中逗留数小时,空气仍十分清新,风从何处来,尚待探解。距离出水口大堰棚200米的山上有块万斤巨石、形象似龟,击之,发出清脆悦耳的铜磬声,人称“北岩之磬”。

历史由来

据《通山县志》载,隐水洞地处板桥北侧隐水村旁,流水从南山下入洞,至西坑潭乡大堰棚流出,伏流10余公里,故名隐水洞。

关于隐水洞的文字记载最早可在明代通山籍侍郎朱廷立所著的《两崖集》中找到。朱廷立是通山历史上以勤学苦读成名、又著作较丰的官员。他的《马政志》、《盐政志》被编入《四库全书》。《两崖集》中《袁节卿携酝邀游隐水洞》是专门记录和赞美隐水洞的:“洞口绝壁直耸,双溪合注其中,隐而不见,故名隐水。”解释了隐水洞含义的由来,不过他没有深入,仅到了不易穿越的第一重“内大门”而已。虽然当时的条件朱廷立不可能观赏到洞内所有的奇异景观。但两首七律从外延上赞赏了隐水洞,不失为介绍隐水洞的始祖。一首是:阴崖古洞共移尊,峻邃浑无斧凿痕,山接群峰真虎视,窍通二水亦鲸吞,欲随樵牧探神宅,定有蛟龙护石门,诗就醉书玄壁上,嘉游名壤与俱存。一首是:云舄霞觞亦胜游,眼前风概得兼收,空山背日如将暮,古木重阴易觉秋,坐见清流行赤鲤,相传遗事诧玄牛,多情应有袁安在,海外何须羡十洲。朱廷立对隐水洞十分酷爱,正如他所言“海外何须羡十洲”,以致他病逝后安葬在离洞不远的板桥朱家山上,极有可能是遵照朱廷立生前的遗嘱安排的。

到了清代,文人朱翠崖在游览隐水洞后即赋诗一篇,名曰《春日游隐水洞》:“春风催腊屐,选胜到崖中,四面群峰合,双流一窍通。泉深鱼贯伏,洞邃烜难穷。尽日挥奇险,犹嫌别去匆。”该诗角度上与朱廷立诗文相似,只是对景观的描写更加简单,可见诗人也没有深入到洞内观赏到那不为人知的风景。

若说朱廷立是从进洞口向出洞口游览,那清代儒官朱美燮则是由出洞口翻山向进洞口寻源。朱美燮于咸丰元年春天访友来到富水河,在吴洞的茅洲畈,发现有条港流从巉崖壁立中流出,于是发出“港从何至”的惊叹,便攀上石梯,“历千百级,越山之巅,再曲折循樵径而下”,来到了隐水村,映入眼帘的是田畴鳞次、炊烟飏绿、鸡犬桑麻的世外桃源。饭后,他便向隐水洞方向漫行,在“峭壁巍然”处发现了隐水洞口,于是“燃炬蜿蜓而进,可行里许见钟乳倒垂,类多奇状”,并赋《隐水长歌》对隐水的秀美景色大发豪情:“中有石洞穿山腹,流出落花浮绿波。此内定有避秦者,相寻无奈高山何。几处平林绿烟起,一村斜日红树多。步所未历目先到,无限好景难描摹。谷口风飘牧童笛,山头云遏樵子歌。春风吹发门前柳,夏日暄开池边菏。黄菊未残梅已放,四时自序阴阳和。莫怪古来号隐水,隐水中多安乐窝。如此山川世有几!除却桃源应无佗!”

朱美燮游隐水洞的时间为清文宗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这一年正是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超历史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此前,由于鸦片战争,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战后又支付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诗人在赞美山水景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盼望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位于隐水洞旁的板桥湾,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太平军将领韦俊决定攻打鄂南,准备在各县建立政权。攻打通山的部队由杨赐栽率领,团练头目王新运得知太平军沿富水河而上,便把全部练勇调到板桥扼险而守,阻击太平军。太平军发起几次攻击都未能得手。杨赐栽从百姓中了解到一个重要情况:从大畈的界首湾有条小道经隐水洞可通板桥。于是杨赐栽派出一支部队翻越山岭,沿着这条小道直捣板桥侧后,又分兵渡河夹击,正面部队也发起猛攻,王新运腹背受击,激战三日,终全军覆灭。太平军乘胜攻取了县城,建立了地方政权。

由于隐水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隐水人民支持革命的热情,隐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的诞生地。隐水洞东一公里许的黄石洞(和尚坪),南北有高山阻隔,东西可退可守。1933年,遵照湘鄂赣省军区的命令,河南(富水河以南)指挥部领导的赣北警卫师编为红一师,河北(富水河以北)指挥部领导的河北警卫师编为红二师,加上鄂东南红军主力红三师组成红十七军。8月1日,红十七军在和尚坪召开成立大会,张焘为军长,方步舟为军政委,叶金波为副军长兼参谋长,张向明为军政治部主任。中共鄂东南县委、通山中心县委,各区党政军负责人,红一师、红二师、红三师战士及周围群众上万人参加了大会。

景点览胜

隐水洞分为三重景致,第一重为“龙宫水府”,第二重为“玉树石林”,第三重为“壁画长廊”。自然景点以群落分布,依次有龙宫水府,观音送子,天降神靴,流泉石钟,黄金石瀑,旱洞奇观,仙池玉田,琼台银阙,白玉飞泉,群仙赴会,弥天帷幕,泉霜南瓜,漫天石林等景点群,各景点群景色独特,千姿百态,拟人状物,栩栩如生。

龙宫水府

龙宫水府位于隐水洞大厅一角,石窦如门,水深石隘。攀石巷“长春树”蔽目,“斜卧塔”抵趾,大器奇观,首可窥见。下石坎,观“雄狮出洞”,狮子张口伸爪,气吞牛斗。“连体婴儿”暗藏府底,“天降神弹”直立岩头。门侧“金犬望月”,金犬竖耳静听,神态警觉。半壁“定海神针”,港边“白蚌出阁”,白蚌身披洁白长裙,含羞出嫁,腼腆动人。滩头“群螺对歌”,一幅奇特景象呈现在游客面前。

观音送子

观音送子位于洞中500米处。其像一座莲花台惟妙惟肖,莲花台高人许,长十余步,台上石笋如人,或坐或行,或卧或玩,累蹬而上,左有一阁,垂吊,内现白乳,人称“龙女撒娇”,近观面容忸怩,远望倩影成双。右亦有一阁,阁下满垂。中有佛像,慈容满颜。前面为“观音送子”,观音身披袈裟、手抱一婴,望儿欲女,在此一拜,有求必应。旁边有“千年老鹰”圆眼紧盯,人见生慌。背后藏着幽帘,帘饰雕柱,出口通厅,名曰“西天门”。西天门前钟乳如笋,竞相出壁,“金箭凿岭”颇露其钢,“出水芙蓉”尽展其雄。出平地,进“古堡”,古堡整体成方,局部成圆,远看无罅,近观相通。形状典雅,历史亘古。古堡傍大柱挺立,人称“镇水将军”,身披金黄铠甲,头带雪白玉胄。

天降神靴

隐水洞古堡之后有溪流,溪流曲处有一潭,潭中生一墩,高丈余,围两丈,形似靴子,故名“天降神靴”。靴身直纹,筒帮呈彩,靴尖跷起,形状逼真。侧面观之,上为响幅、击之轰鸣,下形海龟,一眼圆睁,一眼半眯,羞羞答答,静悄爬行。旁有“将军柱”、“圣水壶”景观。漫步古道,巨桩卧地,景如月宫,沧桑满目。一桃形石乳当洞道,其高人立人上难打顶,其围8人相抱不着边,旁有玉兔匍于旁,这兔高达6尺,长有丈余。故名“玉兔餐桃”。有诗云“玉兔偷桃下壁空,嫦娥寂寞广寒宫”,“山桃色味惬君意,不愿回天侍粉红”。

流泉石钟

流泉石钟位于洞中泉口处。石钟胸围丈余,高有近丈,当中悬立,逼真肖似,不竟油生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情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旁有“金鳞万片”,但见石坡上成千上万的小石磴,犹如龙鳞遍地,也像微田万顷。流泉之上,平台高耸、双门壁立、“白玉寿星”端坐其中。这寿星正襟危坐,手持云帚。翻平台,溯泉而进,几远,不得而知。泉旁一角有一巨石形似大象。隔谷相望,似蓬莱玉宇。近瞧细看,石景历历:“金鸡报晓”、“仙鹤噙芝”、“玉壶承酒”、“金猴捞月”,不一而尽。俯瞰“万寿松”顶天立地,其周盘龙卷云,花纹满身。自下而上,直入穹空。小景异彩相映潭边:“莲花盛放”、“磨菇开屏”。过此“双狮望母”、“驴子饮水”、“海豚抛球”与道相依。古松彼壁“玉帝餐勺”直峙半空,甚为壮观。过小滩,行十余步。帷幔帐下“唐僧含羞”,甚为动人,羞藏脖子,羞红脸庞。幽谷长廊,风景藏空,“近水楼台”直立漈边,花蓬藻井、珠联璧合,别具风格。

旱洞奇观

旱洞奇观位于相思桥附近。其形成犹远,洞程两百余步,乏见水流,多为枯石,石柱有的悬半壁,有的擎洞顶,有的弯曲直耸,有的暗藏罅中,有像塑画嵌于壁上,有如小器皿立于路边,道曲景相依,空高石相悬,如“比萨斜塔”、“生命之根”。愈往前方,其量愈多,其态愈美。抵小桥,石柱如林,树树生枝,石石生花。

仙池玉田

仙池玉田位于镇涛宝塔附近。镇涛宝塔圆滑匀称,银花满身,双人方可合抱,两丈始能见端,耸立在半壁之上,壁下涛声如雷,场面壮观,相传为水将军追杀聂龙的兵器。曾有游客呤诗赞叹:“昔日将军杀聂龙,遗留兵器在幽中。千年化作擎天柱,喜接游人振国风。”壁端复一塔,身小而态异,再有一柱,体大如山,山中“蛟龙戏珠”,再进,则连塔成廊,似绿柳漾波。倚壁张望,俱是白玉满堂,不觉身置“仙池玉田”,但见涓涓溢澈,仙田层层、块块精至、丘丘神奇。田塍埂壁,如玉女肌肤,濯足跣行,兴趣陶然。逾岭又一畈,大小各异,水清见底,田中“神牛镇水”,田边牧童唱歌。石田之上又生一重,陡峭难攀,名曰“仙人阙”。好一派人间仙景,有诗赞:“依依绿柳映霞阳,千亩梯田稻菽香,溪畔牧童吹恋曲,游鱼戏水似鸳鸯。”

仙田之后,两壁渐合,穿行石隙,支岫交错、石窟交争、水声渐失,岔口密藏“黄金殿”,殿上立笋如双柏。闻水声入二重,洞势渐开,美景幽胜,迥现于前。飞流直下,白花飞溅,是为“飞泉映月”。旁为挂石,击之有声,颇为动听,谓“万年编钟”。泉边水岸“茅屋人家”。平步间,丈高大柱有悬空掉落之势,毛骨悚然,此即“乾坤宝鼎”。旁若“夕阳垂柳”、晨曦剪影,垂幕延绵廿余丈,直上云霄,不见端倪,称为“花团锦簇”。阔锦其中又生小景:“并蒂莲蓬”、“玉壶天宝”、“珍珠翠玉”。富丽堂皇,场面壮观。登高多险景,亦为仙径,“仙人洞”于此陟足。“白玉田”、“珊瑚台”无限美景悬崖中,分外奇丽。蹑脚俯瞰如入云里,俨然若仙。峻险难入履,下险崖徒平道,通道曲曲、清流相随,流随滩转,滩依洞移,“铜鼓悬壁”、“麒麟露尾”、“修竹村”、“金鸡谷”、“幡帘湾”、“金蛙滩”、“黑山飞佛”景观倚立溪边。多娇小玲珑、千姿百态。黑岩礁石,乳布其表,如僧似佛,或卧或飞,姿势不一、惟妙惟肖。偶回首,满目幛幡垂挂,如“藏严华盖”,似廊庑牌道,涓声曼妙,美景鳞次栉比,洞顶“万层古殿”,两壁“琼柱迎宾”;“望穿秋水”、“千世相逢”互为呼应、相映成趣。右道“梨园村”,“枯田”落村头,上有“彩云飘移”,下有和尚求雨,转弯便是“杏花村”,玉树银花争妍斗艳;“世外桃源”如画美,“金童玉女”乐逍遥。“飞虎谷”,怪石嶙峋,怒石飞坡,有晶莹濯石,如列绡削玉。似雕龙画凤,剔透玲珑。

琼台银阙

琼台银阙位于仙池玉田之后。琼台静谧,石柱成林,“巨型宝壶”美酒满盈,树立岸边,绿叶满枝,凝为“火树银花”。“连天树”上戏凤凰,滩头水口“跳青蛙”。“千年吻”、“万年抱”场景动人,“熊带子”、“僧赶集”分外热闹。

白玉飞泉

巨磐石乳成天阙,天阙盖洞不见空,人仅能侧身而过,水只得觅隙而流,巨阙顶上泻飞泉,泉流处,洁白如玉,成冰天雪地或玉兰满坡,如“笑卧弥勒”或“灵芝争胜”。抬眼望,“大圣腾空”,气贯长虹。

群仙赴会

在白玉飞泉之后就是群仙赴会。四周幼乳布满地:“牧童伴舞”、“独立金鸡”,参差不一,扑朔迷离。上端藻顶环绕,“繁星映照”。“飞机吊灯”半空悬挂。越幄帷巷,“千年古刹”、“天吊龙柱”横空昂立。半坡上有“翡翠亭”,亭顶“环灯映照”,数百石像布其下,渭之“八百罗汉”。转弯处秀石旁柱,情趣有加,人称“七仙望郎”。抬眼是景,迎面“桃缘宫”,宫内“缠绵树”、“银花泉”、“连理屋”、“绮罗阁”、“喜相逢”、“织女泪”遍布其内。大石柱卧宫中,牛郎织女相会无桥,八仙来到洞中伐木架桥,激怒王母,八仙受到天条惩罚,此木一直倒在洞中。有诗为证:“织女牛郎七夕交,八仙移石搭天桥。谁知王母雷霆怒,弃置凡间镇鬼妖。”

弥天帷幕

弥天帷幕在隐水洞洞正中央。“承天大鼎”贴洞壁,“连环宝塔”横洞中,塔上有帷幕,幕中又生塔,气势恢弘。塔上有幽巷,巷内生白帛,“神工玉雕”其艺无比,“双重帷幕”其美至绝。

幄塔城头是幕宇,气势磅礴,幕幕叠丽,幕宇之上成小塔,精致壮观,塔塔生辉。侧有白玉山:“鹤发童颜”守其前,“顽童戏灯”立于后,“水岸渔家”三松挺立,“海豹淋浴”玉液满身。两壁石筋纵横,如冰花玉屑,瑶草琪花。

漫天石林

漫天石林在隐水洞洞的最里端。穿行褐石道,渐感旷广,洞顶万乳垂吊,洞侧石树森立,洞下崩崖堆错,竖插为峰、斜坠为岩、横卧为室、层叠成楼、虬曲成洞,初见疑为乱坠,心生惶恐,见坠崖踞乳,知万年遗迹,安然登赏。眺睇崩崖:“三笋横欹”、“慈乌反哺”、“八仙过海”、“千汉竞登”、“群仙起舞”。大小石笋,坐的、卧的、站的、飞的、躬的、哭的、笑的,千姿百态。仰望阔空,有千峰垂吊,仿佛如“满天冰锥”,大如宝塔,小如绣针,形如兵器,“燕子衔泥”、“鹦鹉学舌”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崩崖之内沟壑纵横,沟壑之下潭流相间、峡濑互映。置身其中,崩崖悬顶,岌岌欲堕,惶然心悚,打灯远照,鱼蟹觅食,伸手近捉,隐没无踪,此名为“八卦迷宫”。崩崖之巅“摘星台”、“映仙屏”依次而立,玉溜串挂,秀笋群立。穿崩崖出石隙,“仙人花生”竖立,这花生高达人高,围近三尺,真假难辨,堪称一绝。相连处,莲藕矗天,不见尽头,花生景侧银白突兀,“白毛刺猬”趁夜伏出,头颅暗伸,以掩耳目。“飞鹰门”前白带入天,叫作“通天玉带”。过此,彩幕横挂。沿溪右眺,崖壁峭立,仰观穹空,危楼飞阁,高悬云间,有白色峰峦,有跻石隘道,似有人烟仙迹。有上下合石,腰部弯接,上乳为白,下笋白半。上为玉女峰,下为修仙塔。峰塔相逢“舐犊情深”。悬景高挂,如入云端,可望而难及。平步数十米,过天桥,桥下深壑数丈,有“巨牛爬坡”,仰瞻高处,苍穹无际,左侧壁画如锦,琉光溢彩、金碧辉煌。是人工巧匠所作,抑或鬼斧神工而为,不得而知。

桥尽处,乱石横卧,一巨乳垂吊,名“聚财巢”,人间钱宝尽收其内。下蹬“含羞塔”见人藏壁中,不见其身,唯见其尾。过壁桥,有涧谷轰鸣,累级高登,可赏“半坡部落”,俯级而下,可见“黑峡危杆”,攀高崖有“避秦寨”,入窄巷瞧“蝙蝠廊”。洞底水没“龙王殿”,龙王柱、水帘宫俱潜水下,珠光宝气、金银玉器尽付遐想中。

传说典故

将军殿的传说

相传大畈隐水村原是一个小湖,在湖水的源头边有所书院。一日,老先生吩咐两个学生去提水,舀水时一个姓聂的湖广学生捡到一个龙蛋,同去提水的江西许姓学生感到好奇,二人你争我夺,姓聂的学生一时性急破蛋而吃,许姓学生抢到蛋壳也吃了。不一会,聂姓学生浑身燥热,跳入水中变成了一条巨龙,随即顺流而逃。许姓学生突然浑身是劲,能跃能飞,变成了一个水将军,那条担水的扁担变成了宝剑,水将军拿起宝剑去追杀聂龙,边追边说:“你吃蛋,我吃壳,你变龙,我来捉。”因隐水四面环山,聂龙只得钻入了南山体内,于是水将军在山顶上千捅万戳,聂龙在山体内东躲西藏,水将军找不着聂龙便来到大堰棚日夜相守,终有一日聂龙出山而逃,被水将军刺伤。从此,聂龙造田、改河,造福湖北、江西两省。这就是有关于隐水洞来历的神奇传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水将军,在出洞口盖起了一座庙宇,取名为“将军殿”,将此山更名为“将军坳”。

吴怀清千里返乡的故事

出隐水洞洞口的牛头山那是通山吴姓的发源地,曾出了个翰林大学士吴怀清。他先后纂修、纂辑、恭纂、恭修有《拟赵充国上屯田十二便疏》、《皇清奏议大臣年表》、《儒林文苑》、《疏集句诗文》等。他任过道员、会试同官考兼山东主考、盐运使衔、陕西学务议长、翰林院秘书郎并资政院议员、光禄大夫等职。朝考《贾谊董仲舒论》一文名声大噪,纂辑《儒林文苑》等史料时,官升四品衔,任陕西学务议长时赏加二品衔,因恭修《德宗实录》功劳卓著,赏头品顶戴。

吴怀清经常眷念家盟风水源脉,在他殿试登科赐为进士后的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曾不远千里于大年夜前夕回到了西泉畈。“凄凉客路三千里,眷念宗盟二百家”。写出了他不畏艰辛回籍问祖的心情。时年吴怀清35岁,为陕西学务议长。家乡父老子弟争欢宴请。吴怀清高兴之致撰写了大量思乡、恋乡的诗对,如“风尘屡爽还乡约,岭表游归逼岁除,父老郊迎夸画锦,儿童鼓吹导行舆。欢腾举族争先睹,影息劳人行暂纾,况复阿连偏早在,五年忽见乐何如”!这便是当时乡亲们迎接他的热情场面的写照。还有很多匾对,如“梓里别廿年春梦方醒愧乏余光及宗族”,“桑田经几变冬心独抱敢亏大节辱先人”等。现在在西泉祖祠仍可见当年悬挂在墙壁上的匾额。

来源:https://www.nbdnews.cn/30/09/44/28158.html

举报/反馈

武汉热线网

7.4万获赞 4042粉丝
武汉热线网每天不一样
武汉佐伊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