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呼吁公众提高警惕——
诱骗手法“套路深” 莫成电诈“工具人”
万元现金做成“鲜花”装成礼盒,送给母亲做生日礼物;结婚纪念日,定制内藏数万元现金的蛋糕送给妻子……这些“大孝子”“好丈夫”送的礼物,怎么就让商家掉进圈套了呢?
“这是新型电诈洗钱方式。电诈分子对商家提出定制礼盒等大额消费需求,以付款为由得到商家银行卡号,随后将卡号转发给电诈受害人。”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货款”就是电诈案件的赃款,电诈分子借此快速洗钱。
今年1月,江西永新,一男子通过“现金花束”为诈骗犯罪团伙套现洗钱。(来源:江西公安)
以为接到大单,实际上成了洗钱“工具人”,这些商家被动卷入了电信诈骗的泥潭。
2024年,“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主题为“警惕诈骗新手法 不做电诈工具人”。面对花样百出、防不胜防的诱骗手法,公安机关呼吁公众提高警惕,莫要沦为电诈“帮凶”——
什么是电诈“工具人”?是否涉及违法犯罪?
电诈“工具人”是一种比喻,是对帮助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相关人员的统称。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整体形势严峻复杂。在电诈犯罪链条中,电诈分子需要将赃款分散转入多个层级的他人银行卡中,隐蔽赃款来源,逃避公安机关追查;境外电诈分子通常远程操控境内的手机、插卡设备拨打诈骗电话,冒充境内电话,具有极强的迷惑性;电诈分子还使用他人互联网账号,或冒用身份向亲友骗钱,或用来发布违规广告、推广引流信息,实名认证的支付账户还会被用来洗钱……
为完成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电诈分子大肆收购、获取“两卡”和个人信息,发展“跑分”洗钱、推广引流等网络黑灰产,利用多种手段利诱蒙骗群众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帮凶”,成为电诈“工具人”。2023年,全国立帮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件21.2万起,同比上升20.4%。
电诈手法多种多样,电诈“工具人”也种类繁多。
“电信网络诈骗各环节都需要‘工具人’,有供卡类、金融支付工具类、转移案款类、提供通讯技术支持类等‘工具人’。”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工具人”具有犯罪的故意、过失,则构成帮信罪、诈骗罪共犯,将面临“牢狱之灾”。
大部分电信网络诈骗团伙都藏匿于境外,有了GOIP设备就可以帮助犯罪分子在境外远程控制国内的手机、插卡设备拨打诈骗电话。目前已经出现简易GOIP设备,“两个手机一条音频线”就可以制造这样一台设备,成功实现语音中转,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诈骗分子称“两个手机一条线,天天都住大酒店”,高薪利诱一些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刚毕业大学生参与犯罪。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电诈分子诱骗群众成为“工具人”的手法有哪些?怎样避免成为电诈“工具人”?本文将为大家揭示电诈分子套路“工具人”的典型手法。
高薪“兼职”、飞来“横财”?实际是电诈洗钱!
“工资日结!薪资300元一天!美妆商场采购兼职招聘!”日前,浙江宁波的大学生小美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
小美联系广告发布者应聘,对方告诉她:采购款会事先打到她的账户,她去银行取现后按要求到商场采购,全程有工作人员带教,她只需要配合。
然而,小美将打到自己银行卡的15万元取现并交给“工作人员”后,对方以“今日缺货”为由让她回去等通知,随后就音信全无。
小美领到了1500元的报酬,但也等来了警察。她这才知道,取出的15万元都是电诈分子骗来的钱款,自己也成为了电诈犯罪洗钱流程中的一环。
据了解,电诈分子以日结可观的“兼职”报酬为幌子吸引大学生,实则诱骗大学生提供银行卡进行洗钱。此类“兼职”看起来内容简单、轻松赚钱,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学生,囊中羞涩又涉世未深,成为犯罪团伙瞄上的目标群体。
今年4月,广东省四会市公安局东城派出所抓获1名涉嫌帮信罪嫌疑人。(来源:平安肇庆)
围绕洗钱,电诈分子会编造出多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引人上钩:为了避税,需要兼职者持银行卡在工作人员配合下面对面刷脸转账;销售有业绩压力,希望代为转账冲冲业绩;因财务问题,想找人帮忙转账刷银行流水……
但无论是何种理由,都是要求兼职人员用自己的银行卡将他人钱款转入转出。因此,普通群众看到“高薪兼职、大额取现”,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极有可能是引诱你帮助洗钱。“工具人”的银行卡、第三方支付账户等被用于洗钱、取现,将可能会因涉嫌帮信罪被刑事或行政处罚。
“您好,本基金由国务院扶贫办进行发放,全程无须缴纳任何费用……”
今年2月,60多岁的刘某突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刘某根据短信链接加了对方好友,对方自称是政府工作人员,刘某符合条件被确定为帮扶对象。之后,对方称要将刘某包装成“入不敷出”的样子,需要大量的银行流水以及最终清零的账户作为申请项。
刘某在对方指令下先后将收到的多笔汇款向指定账户汇出。很快,他的银行卡显示被冻结。民警找上门时,他如梦方醒,追悔莫及。
除了“帮扶款”外,贷款也会成为“诱饵”——
“马上放款,无需抵押,无需征信……”警惕!此类“条件宽松、放款神速”的“神仙”贷款基本都是骗局。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电诈分子会假意操作贷款流程,随后称贷款者“银行流水太低”,需将银行卡等交给他进行“银行流水包装”。显然,贷款者的银行卡实际被用于电诈洗钱。
根据法律规定,对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售、出借、买卖银行(卡)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及相关组织者等,相关部门会将其违法违规行为记录至个人征信,并在5年内暂停其部分金融业务资格;对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售、出借、买卖手机卡的失信用户,将注销名下所有手机卡,5年内不得开办新卡。
“吸粉引流”“扫码送礼”?实际是电诈“前端服务”。
“引流”是诈骗开始的“前端服务”。
被害人被各类“引流”方式诱导加入指定微信群、QQ群或其他群组,而后被诈骗。
其中,拉人进群环节费时费力,且不利于 “隐蔽幕后”,所以许多电诈分子招募他人成为“引流”工具人。
“线下引流”多以“扫码送礼”“支持创业”等方式出现,电诈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广告,要求兼职人员以赠送礼品等为由吸引群众扫码进群或是拉人建群。
一个案例中,云南省陆良县的丁某、吴某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兼职广告,便按照要求到夜市做“地摊引流”,向不特定人群发送小礼品并将其拉进各种群里。丁某、吴某的行为被举报,民警很快将两人带回调查。
“线上引流”的表现形式多为冒充客服给人打电话并拉人进入指定聊天群。
南宁公安曾打掉一个冒充“客服”引流的窝点,现场抓获违法嫌疑人21人。其中,“公司”负责人李某从网上接来“引流”订单,招募员工给他人打电话,自称是某平台客服,以刷单返现或者投资股票为名,使用特定话术拉人进入特定聊天群。后续,电诈分子对入群人员实施刷单返利和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广西南宁巡警(反诈)支队联合江南公安分局打掉一个冒充“客服”引流的窝点。(来源:南宁警方)
“我刚工作没多久,什么都不懂,根本没想到自己涉嫌违法。”抓捕现场,一名引流窝点的工作人员向民警交代。
在各类案例中,有的人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引流”工作“不太正常”,但是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依旧从事。
无论哪种情况,究其本质都是帮助电诈分子引流,根据法律规定,涉嫌帮信罪或诈骗罪。
这些“工具人”不涉嫌违法犯罪,但教训依然惨痛。
前文中被蒙骗成为洗钱“工具人”的鲜花店、蛋糕店等商家,经公安机关调查,不涉嫌违法犯罪。但由于卷入到电信网络诈骗中,有些商家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不得不遭受一定损失。
此类电诈“工具人”虽然未涉嫌违法犯罪,但却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帮助,这令他们追悔莫及、悔不当初。因此,对任何形式的电诈“工具人”招揽手段,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除鲜花礼盒、蛋糕外,烟酒、黄金、手机等大额且容易变现的商品,都会成为电诈分子蒙骗“工具人”进行洗钱的载体。
电诈分子还会编织优惠充“话费”“电费”“燃气费”的陷阱。此类陷阱的特点为慢充值、慢缴费。
电诈分子通过各类渠道发布 “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优惠充值服务,由于折扣力度大,吸引了用户购买。购买后,电诈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这一段缓冲时间被用于电诈犯罪。
电诈分子收到用户的资金后,通过诱使受害人向购买充值服务的用户手机账户进行充值,完成了诈骗赃款的“洗白”。
此类贪小便宜购买“充值服务”的“工具人”,虽没有“牢狱之灾”,但却可能面临手机号在调查期间被封禁的后果,给生活工作造成不小的麻烦。
因此,请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和分辨能力,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
(记者 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