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竞争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正在对 Lululemon 开展调查,原因是该公司可能在环境影响方面误导消费者,有洗绿嫌疑。此前,国际环保组织Stand.earth向加拿大竞争局提交了针对Lululemon的投诉报告,正是这份报告触发了此次调查。

Lululemon源自加拿大,1998年成立,2007年上市,公司最初以销售瑜伽服装起家,被称为“瑜伽界LV”。尽管此次调查发生在加拿大,但Lululemon或面临触发多项法规的风险。


洗绿营销

2020年,Lululemon推出“Be Planet”活动,表示 “我们致力于制造在各方面都更好的产品——对人类和地球都更好”,并承诺一系列环保目标,包括到2030年,实现自有和运营设施(范围1和范围2)的温室气体(GHG)排放绝对值减少60%;实现全球供应链(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60%;到2050年成为净零排放公司。
然而,在Stand.earth方面看来,"Lululemon开展了一项营销活动,在其网站上和其他地方发表公开声明并展示图片,暗示公司的行为和产品有助于改善环境和恢复地球的健康。"Stand.earth认为,这一信息是虚假的,具有误导性,Lululemon的营销属于洗绿。
2022 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式前夕,2022年1月27日,Stand.earth呼吁Lululemon履行气候责任,作为加拿大队的官方装备供应商,必须停止燃烧煤炭为其工厂供电,并转向可再生能源。
2022年9月15日,Lululemon 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Stand.earth指出,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严重偏离了轨道。
去年秋天,Lululemon发布公司2022年影响力报告,Stand.earth继续展开调查。
今年2月12日,Stand.earth向加拿大竞争局提交了一份长达39页的投诉报告,指控Lululemon在环境影响方面误导客户。报告指出,Lululemon在2020年宣称要“成为地球星球(Be Planet)”,而根据Lululemon2022年的影响报告,公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增加了一倍。具体来看,Lululemon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即公司活动产生的间接排放,从2020年的82.9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增加到2022年的169.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翻了一倍。且Lululemon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生产产品,这类材料难以回收且无法生物降解。
针对Stand.earth的指控,Lululemon公司发言人发表声明称:我们已经实现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以及将自有和运营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绝对减少60%的目标,对此我们深感自豪。
正是这个声明,让Lululemon遭受洗绿质疑。因为即使公司实现了年100%可再生电力的目标,也只是范围1和范围2的碳减排,仅占公司总排放量的0.3%;然而,Lululemon 99.7%的排放都发生在范围3,即品牌未直接控制或拥有的供应链部分。
Stand.earth的要求是促使加拿大竞争局命令Lululemon停止“Be Planet”活动,向所有加拿大消费者道歉,并向加拿大政府环境损害基金支付高达其全球总收入3%的罚款,按照今年3月Lululemon发布的数据,2023财年公司净营收96亿美元,罚款金额可能达2.88亿美元甚至更多。
今年5月,加拿大竞争局发言人Marianne Blondin证实,该局“已根据《竞争法》对涉嫌的欺骗性营销行为展开调查”她表示,目前尚无不当行为的结论,但由于法律规定该局有保密义务,无法提供与此事相关的更多细节。
这并非 Lululemon 首次受到监管机构调查。2007 年,公司被监管机构裁定违反《纺织品标签法》,之后便不再提海藻服装系列对健康有益的说法。

快时尚成碳排放重灾区

Lululemon之所以引起环保组织和监管部门的持续关注,是因为时尚产业已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污染产业。
过去15年,服装产量翻了一番,但消费者所购服装使用寿命却下降了40%,快时尚难辞其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快时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10%,却并没有在减排方面取得有效进展。
联合国2023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尽管越来越多的快时尚公司称它们在气候倡议方面取得进展,全球99家快时尚公司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时尚产业气候行动宪章》,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然而,实际上仅有45%的企业遵守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下所需的气候目标。其中一大难点,就是碳排放的核查问题。
根据2009年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碳排放核算分为3个范围,其中范围1和范围2,与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活动有关;范围3则覆盖上下游各项活动。
在Lululemon 2022年影响力报告中,可以看出其仅实现了范围1和范围2的碳减排,而范围3的排放占比仍然较高,且处于上涨态势。
ASL(Action Speaks Louder)最新报告调查了Lululemon的27个二级供应商,分别位于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斯里兰卡,而这些国家及地区的整体可再生能源水平仍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这也是lululemon难以控制范围3减排的一项重要原因。而 Lululemon 的可持续发展宣传却掩盖了其供应链中排放量、化石燃料依赖和污染的飙升。
这也是大部分时尚行业的共性问题。时尚产业供应链复杂,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自主建设的上下游工厂,而是上下游供应商合作的形式,这让范围3的监管和核算存在着一定困难。

打击洗绿成为各国监管共识

“洗绿”一词来源于英文“washgreen”,指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的绿色营销活动,以保全和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等。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企业洗绿一般通过“欺骗性传播”,营销产品原材料、加工流程或是运营方式等要素的可持续性,导致消费者对其环境表现产生过度积极的认知。而企业洗绿大致有三个动机,一是迎合监管要求,或逃避有关方的“谴责”;二是迎合市场需求;三是降低投融资成本。
不同行业下,企业洗绿的表现各不相同。在高碳行业,企业一般宣传净零战略、绿色承诺,却无实质性行动,如石油巨头壳牌宣称致力于全球净零项目,却未发布减排计划,且仅1%的长期投资投入到低碳可再生能源;同为石油企业的Eni(埃尼)利用社交渠道宣传绿色承诺,却利用“游说和洗绿”来开采更多化石燃料。
而在一些面向消费者的行业,企业往往宣称推出绿色产品,却被证实对环境有害,如香蕉船公司声称其防晒霜“对珊瑚礁友好”,后被证实产品的化学成分会导致珊瑚白化且对其他海洋生物有毒;联合利华承诺创新技术彻底回收塑料小袋包装,却在印尼雅加达郊区开展大规模焚烧工程,加剧了该地区的空气污染与海洋污染。
在金融行业,企业对金融产品贴标“ESG”或“绿色”,却无有效依据,如高盛曾在2020年将其蓝筹股基金重新命名为ESG基金,在2022年将至少四只基金描述成“清洁能源”或ESG,后因部分产品涉嫌洗绿被罚400万美元。
近年来,国际社会针对洗绿行为不断加强监管,欧盟、英国、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欧洲首例针对企业洗绿的正式判罚发生在意大利。2020年,意大利竞争与市场管理局对意大利石油公司Eni处以500万欧元的罚款,因为Eni在广告中虚假宣传,声称其“绿色”柴油产品Eni Diesel+对环境有积极影响,能够节省燃料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021年年初,欧盟委员会首次就服装、化妆品、家用设备等不同行业线上营销的洗绿活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产品环保声明涉嫌夸大或欺骗。
美国独立研究机构RepRisk 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洗绿事件增加了 70%,其中主要来源于欧洲金融机构,具体来看,在银行和金融服务业报告的148起全球洗绿案件中,有 106 起涉及欧洲公司。
尽管此次针对Lululemon的投诉发生在加拿大,但公司仍面临触犯多项法规的风险,包括欧盟的《新绿色协议》《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英国的绿色声明法修正案》。
多伦多城市大学时装设计、伦理和永续发展助理教授科兹洛夫斯基(Anika Kozlowski)表示,如果该局认定Lululemon存在“洗绿”行为,可以诉诸法律。
时尚行业智库 Shape Innovate 的创始人 Muchaneta Ten Napel 表示:“此案可能开创先例,表明不受约束的环保宣传时代已经结束。企业需要将营销与实际做法结合起来,否则将面临法律和声誉风险。”
Stand.earth气候活动人士Rachel Kitchin表示,竞争局接受Stand.earth的调查请求“应该作为一种真正的警告,不仅仅是对Lululemon,也是对所有开展洗绿宣传和行为的企业”。
作者:杨永洁
图片来源:IC
图片编辑:张旭
值班编辑:万小军
举报/反馈

中国慈善家

21.9万获赞 3.4万粉丝
中国新闻社主管、中国新闻周刊主办。
《中国慈善家》杂志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