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叔患糖尿病后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频繁测血糖,但感到疲惫。医生指出血糖控制目标需因人而异,高血糖不一定等于糖尿病。合理饮食、运动、定期检测和良好心态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措施。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黄大叔今年五十三岁,自从被诊断为糖尿病的那一刻起,黄大叔便下定决心要与这病魔抗争到底。他深知,唯有深入了解,才能战胜它。

因此,他积极投身于糖尿病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汲取各种相关知识,希望能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了实时掌握自己的血糖状况,黄大叔坚持每两天测量一次血糖。每次测量时,他都会紧张地等待结果,心情随着血糖数值的起伏而波动。

有时,数值会高于正常范围,让他忧心忡忡;有时,数值又会低于正常值,让他不禁松一口气。

黄大叔的儿子曾多次劝说父亲,不必如此频繁地测量血糖,但黄大叔总是固执己见,认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黄大叔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测量血糖的痛苦以及血糖忽高忽低的压力让他感到疲惫不堪。

于是,他下定决心去医院就诊,希望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到医院,他便迫不及待地向医生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医生耐心地听完黄大叔的叙述后,解释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目标。因此,需要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控制方案。”

01血糖偏高,就一定是糖尿病吗?

虽然血糖升高常常被视为糖尿病的一个明显标志,然而,我们必须明白,高血糖状态的出现并不一定等同于糖尿病的确诊。

实际上,有时候血糖水平的暂时上升,可能是由多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前一天晚上如果摄入过量的高糖分食物,可能会使得次日早晨的血糖检测数值偏高。

此外,人体在面临某些应激情况时,如感染、昏迷、手术或分娩等,也会引发血糖的短暂升高。这是因为在这些特殊情境下,我们的身体会自动释放更多的糖皮质激素进入血液,以应对当前的应激状态。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激激素,能够促使肝脏释放更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导致血糖水平一过性地升高。

然而,这种血糖的短暂升高并不等同于长期的、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也即糖尿病的特征。一旦这些导致血糖升高的诱因被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通常会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外,即便确诊了糖尿病,控制血糖的标准也并非一刀切。

02血糖值多少算过高?医生坦白: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不用担忧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值会呈现一定的波动,这种波动是生理性的,无需过度担忧。譬如,饭前与饭后的血糖水平就有明显的差异。

饭前,人体尚未摄入食物,血糖主要来源于肝脏的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此时的血糖值通常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而饭后,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水平会迅速上升,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

根据医学标准,空腹时的血糖值在3.9-6.1mmol/L范围内被认为是正常的。而饭后,由于摄入了热量,血糖水平会有所上升,但通常在餐后2小时内不会超过7.8mmol/L。这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也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然而,如果血糖值持续高于上述标准,就可能属于血糖偏高的情况。特别是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时,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60岁),尤其是那些同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疾病的患者,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和代谢能力相对较弱,预期寿命可能较短。

因此,在治疗和管理糖尿病时,可以适当放宽血糖的控制标准。一般来说,空腹血糖保持在8.0-9.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0mmol/L,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当然,具体的血糖控制目标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综合确定。

03控制血糖这些措施有帮助

首先,要注重均衡营养。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当坚持蔬菜与肉食的合理搭配,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更有助于纠正胰岛素的分泌,使体重和血糖都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同时,这种饮食方式还能有效改善内环境紊乱,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其次,合理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消耗多余的热量,有助于控制体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的波动。

此外,运动还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使血糖控制更为有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进行锻炼。

再者,定期检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定期检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和运动,使血糖控制更为精准。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血糖监测设备已经非常普及,这使得我们在家中就能轻松完成血糖检测,为血糖控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糖尿病的控制同样不可忽视。糖尿病并非无法战胜的敌人,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摆正心态,就能更好地控制病情,保护身体健康。

同时,良好的心态还能增强我们的抵抗力,促进血糖的稳定。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以更好地应对糖尿病的挑战。

举报/反馈

进良医生说

7.8万获赞 2.9万粉丝
你健康,所以我快乐。
项进良,内科 主治医师 广宗县医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