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美鲜嫩的鸭肠与鹅肠,深受火锅爱好者的喜爱,常年位居热销榜单。然而,消费者对于这些食材的安全问题却始终忧心忡忡。2024年春末,新京报的调查记者们分别前往位于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肉类加工厂,暗访调查中发现,两家企业的鸭肠、鹅肠生产过程,存在着令人不安的卫生隐患。
在河南清丰县的永官食品有限公司,鹅肠的生产现场令人瞠目。工人们穿着泥泞的胶鞋,直接在鹅肠上踩踏挤压粪便,使用血水进行染色处理。整个车间的环境狼藉,杂乱无章,且空气污浊。对此,车间负责人坦言,他们曾多次遭到监管部门的责令整改。
而在山东滨州的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令人震惊的场景同样上演。经过初步清洗和去油的鸭肠,被随意丢弃在地面,与洗地污水相混。简单搅拌过水后,便分装冷冻,并贴上“免洗”标签,销往各地。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公司生产车间环境恶劣,曾有死鸭掉入污染渠道,被重新拉回生产线;甚至还有工人在渠道内小便……
“踩踏”与“血水染色”,是永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令人堪忧的工作方式。新京报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工作人员踩踏后的鹅肠,会进入下一道清洗工序,浸泡于红色液体中,原本米白色的鹅肠,颜色变为粉红。“里面是血水,只是为了让鹅肠看起来更新鲜,更有卖相。”一位工作人员如此解释。
而在山东雅士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鸭肠的生产车间则显得更为不堪。在没有任何健康证明或体检的情况下,新京报记者便轻易进入车间工作。车间内,刺鼻的腥臭味令人作呕,待清洗的鸭肠被随意堆放,工人在清洗时抽烟,烟头甚至被扔进装有鸭肠的筐中。
雅士享公司是当地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日屠宰量高达14万只肉鸭。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严格的生产规范和企业文化显然并未得到贯彻执行。宰杀、拔毛的车间位于前端,而鸭肠处理则是末端。连接所有车间的,是一条排污渠道,用于排放各种废弃物和污物。甚至有工人直接在渠道内小便。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工人会从渠道末端将掉入其中的死鸭捞出,重新送回生产线。“这些都是掉下来的鸭子,漂到这里了。送到杀鸭车间,再挂上就行。”工人如是说。4月22日,屠宰车间发生机器故障,大量待分割的鸭子掉落在地,工人们将它们随意堆放在地上。维修机器的过程中,工人们不断踩过鸭子,维修师傅也常常如此。机器修复后,这些鸭子又被重新挂回生产线。
除了鸭肠的处理问题,新京报记者还发现,车间内有诸多未成年人在工作。这些童工有男有女,年纪最小的仅有10岁。一些孩子的父母表示,他们是在假期帮忙,或已经辍学的全职工作人员。
新京报记者继续追查,发现雅士享公司生产的“免洗”鸭肠,流向了国内多个省份的批发市场。外包装上,赫然打着“免洗”标签,而袋内却清晰可见一根头发。在四川成都的海霸王西部食品物流园,以及河北高碑店市的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批发商们均表示,这些鸭肠大多供应给了火锅店和熟食店。
值得一提的是,雅士享公司曾被滨州市沾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赞扬为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的企业。然而,新京报记者亲眼目睹的卫生问题,与监管部门的赞誉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北京市中闻(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敏涛指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拥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地,并保持环境清洁,与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而雅士享公司的生产车间在卫生方面明显未能达到这一标准。此外,公司还雇佣了无健康证、未经培训的员工,同样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者云无心认为,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生产流程中的规范操作。一旦操作不规范,即便不一定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但隐患始终存在。比如,雅士享公司车间内工人将烟头随意丢弃,死鸭被重新送回生产线,以及永官食品有限公司工人“脚踩鹅肠”的行为,都是不符合规范的,且可能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云无心强调,食品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检测来保障,生产过程中的严格把控同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