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坚定地相信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然而,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全网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狂野践踏,却鲜有权威人士站出来辩护,让我不禁反思:为何我们在质疑反科学现象时,失去了发声的权利?科学精神要求我们用科学知识抵御愚昧与偏见,但现实却让我感到迷茫。

物理教材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没有学术民主和思想自由,科学就无法繁荣。”这句话在姜萍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质疑一:中专月考满分150,姜萍仅得83分,这不禁让人怀疑她的数学能力。

质疑二:在拍摄的纪录片中,姜萍板书出现了多处明显错误,如余元公式的书写错误,这让人怀疑她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拍摄纪录片板书多处明显错误,图三应该是想写余元公式,可以看到这个z本来是和π做积,结果写到角标上去,成次方了,这不由得让我回想起当年别人抄我作业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经常会抄错一些低级公式。余元公式写错,Γ、Σ写错,分部积分标注笔记,同济高数看得很混乱跳到谢惠民数分甚至evans…

质疑三:姜萍曾参加IMO和Putnam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有IMO参赛者和Putnam Top 25有两位数。我不认为他们能说出“偏微分方程和服装设计有相通之处”这种话。她的天花板很可能远高于阿里全球数赛。她是个天才。自相矛盾

质疑四:姜萍的老师和师母都曾参加过比赛并获得不错成绩,这让人怀疑姜萍是否有借助他人之力。

质疑五:姜萍所提及的书籍和知识多涉及数学分析和偏微分方程,但竞赛题目的广度远不止于此,她的知识结构似乎并不全面。

质疑六:阿里作为一个私企举办的比赛,其公信力和监管力度都存在疑问,这也是姜萍事件饱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姜萍事件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在评论区补充了更多的疑点。我们在捍卫科学的尊严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和质疑。

让我们再次审视科学的本质:它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但也需要我们不断地质疑、探索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捍卫科学的尊严,也要勇于质疑那些不符合科学精神的现象和行为。

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在不断的质疑和修正中发展和完善。让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姜萍事件,既不盲目跟风,也不轻易否定,而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和讨论,寻求真相,捍卫科学的尊严。

欢迎评论区讨论

举报/反馈

M004DLCY

76获赞 0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