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瓜(Cucurbita pepo var.1medullosa)又名搅瓜、金瓜、茭瓜等,为葫芦科南瓜属西葫芦的一一个变种,以老熟果实供食用,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我国在明代就有栽培,清代栽培较普遍,因其果肉加热或冷冻后就能分离成近2mm粗的细丝,故名金丝瓜,属蔬菜中的珍奇品种,具有开发前途。金丝瓜嫩、老果实均可食用,营养价值较高,除含有一般瓜类的营养元素之外,还含有瓜氨酸、腺嘌呤、谷氨酸、天冬氨酸等,特别还含有一般瓜中所没有的葫芦巴碱,能调节人体代谢,具有清脑润肺、顺气撤火、防治便秘的功效和减肥、抗癌的作用,被称为“天然健康食品”

(一)品种

(1)小果型形状椭圆形,果皮、果肉均为金黄色。果肉丝状物质地细密,品质优良,产量较低,最著名的栽培品种如瀛洲金瓜,每667㎡产量为3000~4000kg。

(2)大果型果皮较粗糙,光洁度差,黄白色,果肉丝状物质比较粗糙,品质较差。但产量较高,单果重2kg左右。一般每667㎡产量为5000kg以上。

(二)栽培季节

金丝瓜一.般不采食嫩果。长江流域3月中,上旬保护地育苗,4月中上旬露地定植,7月初至8月份采收老熟瓜,可一直贮藏供应到冬季。利用保护地也可进行反季栽培,即7月中下旬用遮阳网育苗,8月上旬定植,9月下旬至10月份可采收老熟果。10月中下旬用大棚覆盖,可以采收到11月中旬。

(三)栽培技术

1.育苗

金丝瓜可育苗移栽,也可在园田直播。育苗为10cm x 10cm塑料钵基质育苗。

2.定植

选择土壤肥沃地块,每667㎡施农家肥3000kg、三元复合肥50kg,结合翻地施人,然后做成平畦,畦宽1m,每畦1行。株距为50cm,每667㎡植苗1300株左右。园田露地栽培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3.肥水管理

生育期一般追肥2~3次。第1次在缓苗后,结合浇水;开花期适当控制肥水,防止营养过旺,影响坐果;开始坐果后第2次追肥;第1茬瓜采收后,视长势可少量追肥。金丝瓜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除结合追肥浇水外,在果实膨大期应供给充足的水分。

4.植株调整

金丝瓜栽培有支架栽培和爬地栽培两种方式。支架栽培的,当苗高30cm、开始发生卷须时,应及时搭架,引蔓上架。金丝瓜以主蔓结瓜为主,坐果后将侧蔓摘去,结瓜2~3个后,在末瓜前留4~6叶摘心。爬地栽培时,生长期压蔓2~3次。

5.人工授粉

开花期间上午9 ~10时进行。

(四)采收

嫩果在谢花后15d左右、果实15 ~20cm长时即可采摘上市;老果宜在果皮坚硬、颜色金黄时采摘。老熟的金丝瓜,在常温下可存放3个月,在10°C左右的阴凉、通风、干燥处可存放6~7个月。尤其适合冻藏,冻藏后口味尤佳。

举报/反馈

波哥植物园

1488获赞 1275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