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战中的机枪谁最有特色,我想这里面肯定有一位老红军DP轻机枪,凭借着硕大的转盘被人称为斯大林的唱片机,苏联人为何会有这种脑洞?今天咱们来浅聊一下通往DP轻机枪的漫长之路,以及那些让人蚌埠住的另类大盘鸡设计
俄罗斯帝国其实是比较早就关注轻机枪发展的国家,他们买过丹麦的麦德森这种弹匣式轻机枪,在日俄战争和一战中都有使用,甚至一度想要在科夫罗夫兵工厂生产仿制,后来被动荡的国内形势所迫,丹麦专家全跑了
丹麦麦德森机枪
苏联成立之后,他们的取向发生了转变,要造一款给红军男儿用的真正的轻机枪,那就是像MG08/15那样的猛男枪,火力强劲,而且马克沁这玩意咱都研究明白了,于是在1925年由托卡列夫同志领衔的新枪定型,称为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
一战猛男枪,水冷轻机枪MG08/15
托卡列夫和他的马克沁轻机枪
红军在检查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
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军在使用马克沁-托卡列夫
图拉兵工厂生产了2500挺左右,这玩意肯定用不长久啊,有些设计师早就开始双排了,他就是费德洛夫和他的高徒捷格加廖夫,俩人在费德洛夫自动步枪的基础上各种魔改,什么刘易斯啊,看着就那么不协调,这还算好的呢,跟马克沁一喝醉更难崩,终于在1924年捷格加廖夫拿出了新式的原型枪,经过两年的练习,1926年正式在军队参加测试,1927年C位出道被定为制式轻机枪,1928年开始生产,保卫过斯大林格勒,打到过柏林,吸粉无数
费德洛夫,捷格加廖夫的良师益友
费德洛夫-刘易斯轻机枪
费德洛夫-马克沁轻机枪
早期实验型DP轻机枪
但是在这么长时间内,DP一直都没有停下过改进的步伐,因为DP确实有着一些缺点,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他的供弹具,大转盘太大太重,携带不便,生产加工成本也高,于是在1936年捷哥以捷克式机枪为灵感改进出了DPM36轻机枪,改用顶置的30发弹匣供弹,其实一开始也都有尝试过顶置弹匣,枪管上有散热片,甚至还有专门能加装刺刀的伞兵型,有点小日子内味了
弹匣版的DPM36轻机枪
基于麦德森样式的实验型DP
DPM36伞兵型
在1938年到39年,日苏之间爆发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苏军缴获了大量的日械,其中就有大正11式,也就是歪把子机枪,苏联人一看挺新鲜咱试试,试试就逝世,拆掉了弹盘给DP装上了歪把子同款的弹斗,事实证明不靠谱
看起来有点穿模的感觉
歪把子同款弹斗
他们还试过哈奇开斯的弹钣,马克沁的帆布弹链,反正都不怎么滴,没有任何供弹具能替代弹盘,也就是说能兼容7.62×54mm这种大屁股弹,还能做到大容量,你像DP的车载版本DT机枪都干到63发了,弹盘不是最好的,但已经是最合适的了
弹钣型DP
帆布弹链型DP
郭留诺夫的改进方案,两脚架很特殊
DP车载机枪DT,63发弹容量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人的MG34给了苏军一点小小的震撼,1942年苏联决定研制新式轻机枪,最终在西蒙诺夫的RPS和捷格加廖夫的KBP180中选择了前者,1943年还有一位24岁的天才青年参加了后续测试,但铩羽而归,他叫卡拉什尼科夫
西蒙诺夫RPS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KBP180轻机枪
卡拉什尼科夫落选的实验轻机枪
获胜的西蒙诺夫RPS并没有大规模量产,还得是DP挑大梁,针对DP的两脚架前面不锁定,往前一推容易倒;复进簧受热失去弹性这些问题做了改进,添加小握把,1944年推出了DPM轻机枪,这款轻机枪我国也进行了仿制,称之为53式轻机枪
上面的是DPM 下面的是DP
53式轻机枪
DP轻机枪在1946年也迎来了他的终极版——RP46,之后就由新弹药的RPD所取代,再也不用去改进了,在苏联算是落下了帷幕,但他那圆圆的转盘却深深的留在了世界战争史上
RP46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