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臻)6月12日,一部承载着楚辞浪漫与当下情愫的舞蹈作品,舞蹈诗剧《九歌》在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首演。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将富有浪漫想象的民间神话编撰为《九歌》,颂扬庇佑众生的天上神祇,颂扬朴素炽烈的人间愿望。两千多年后,青年舞者胡阳,采撷《九歌》中的瑰丽诗篇,与张萍、杨帆、刘杏林、萧丽河、阳东霖、贾雷、张小川、耿子博等主创共施才华,创作了同名舞蹈诗剧《九歌》。李祎然、苏鹏、王思龙、李艳超、胡阳、张翰、耿子博等国内顶尖舞者,在剧中饰演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山鬼、河伯的角色,阮演奏家冯满天则作为特邀作曲,以司命一角登台献技。
《九歌》链接上古与当下。
该剧以诗歌为文本,以舞蹈为载体,“东君”“云中君”“山鬼”“河伯”“湘君”“湘夫人”等多位神祇两两构成对偶关系,具象为美妙灵动的角色形象;“天、地、人、神”四维时空,具象为万物生辉的舞台画卷。在创作团队看来,中国自古以来擅长写意,“意”中有乾坤,“意”中纳万物。面对《九歌》这首浪漫长诗,用中国舞的形式去呈现其中的“意”,再合适不过。中国舞独特的身体语言让这首浪漫长诗有了审美支点,借由身体创造的意象,诸神得以具象化,广袤的宇宙星光闪烁,天、地、人三界喧哗,那是八位神祇在低吟浅语。
屈原借助神帮助人与天地沟通,胡阳借《九歌》链接上古与当下。创作团队一致认为,屈原不可复原,我们无法得知他当时真实的创作心境;楚巫也不可复原,当时的祭礼舞蹈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有一样是我们亘古千年的永恒所在,那就是共通的生命情感。崇尚自然的归真之道。从塑神,到喻人,舞蹈诗剧《九歌》试图给观众提炼“无神,有我”的价值内涵。宏观上来看,天地人神的尽数呈现,其实描绘了朴素的自然变化。这种自然变化有一种更具象的表达,胡阳称之为“人生的长镜头”。驻足众生之中,发现“然则,神祇从未降临”。其实神生于内心,而人才是那个有着向往与浪漫,自由与徘徊,孤独与等待,爱慕与思恋等所有一切朴素情感的真实个体,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温度。舞蹈诗剧《九歌》满载着中国人的精神哲学和浪漫想象,驶向每一个理想与远方。据悉,该剧将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至6月16日。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李立军
举报/反馈

新京报

6455万获赞 677.7万粉丝
新京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2003年11月11日创刊。新京报社已经发展成为兼具新闻采编、社会调查、舆情分析、政务服务、金融信息、智库研究、教育培训、品牌推广、公益文创、活动会展等功能,集“报、刊、网、端、微、屏”传播于一体、媒体融合转型下的现代综合性主流传媒机构。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