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设计了众多著名建筑,如流水别墅、古根海姆博物馆等。他提出“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影响了后世的建筑师。赖特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其建筑作品体现了对自然、文化和建造方式的深入思考,为世界现代建筑发展进程做出了贡献。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他一生叛逆,却与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并称为世界“四大现代建筑大师”;被美国建筑师学会称为“最伟大的美国建筑师”;他活了92岁,一生设计了1000多个建筑结构,其中建成的有532个。

他就是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赖特(图源:Archdaily)

赖特的代表作品非常多,包括流水别墅、恩尼斯住宅、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等。

2019年7月,联合国将赖特设计的8座建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建筑对现代建筑史具有改革意义,体现了赖特的远见卓识。

而和他的建筑设计同样出名的,还有他丰富多彩的私生活,他有过4任妻子和情人......经常上头条。


赖特作品:恩尼斯住宅 (《权力的游戏》剧照,图源:豆瓣)

赖特有一大堆的头衔,比如“20世纪的米开朗基罗”“美国建筑史上的林肯”“放浪不羁的渣男”……

《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这本书,则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赖特。



01

建筑界的“比尔·盖茨”,超酷的年轻时代

1867年,赖特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据说赖特的妈妈在怀他的时候,就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建筑师。于是她找来很多介绍欧洲建筑的杂志,将里面的建筑图片撕下来装饰婴儿房。


少年赖特(图源:维基百科)

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去创业了,赖特也是辍学创业的先行者。

1886年,赖特考上了家乡的一所大学攻读建筑专业,但他只学了些建筑必备的基础知识,就跑去芝加哥打工了。

1871年,芝加哥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火灾,几乎烧毁了整座城市。正是这场火灾,刺激了芝加哥的建筑市场,这让年轻的赖特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多赚些钱。


赖特求职时展示的图纸,1887年(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在换过两份工作之后因为出色的画图能力,23岁的赖特被美国“摩天大楼之父”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看中,随后赖特进入了他的公司。同年,赖特与一位富家千金结婚,事业爱情双丰收。

作为老板的路易斯·沙利文借给赖特5000美元盖房子,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不过沙利文也有条件:约定赖特在五年内不准接私活,不准自立门户

赖特结婚后,6个孩子相继出生,为了养活妻子和孩子,他还是偷偷接了不少私活,被发现后,他被公司开除了,于是赖特借此机会自己创业了。

1906年建成的联合教堂( Unity Temple),是赖特自立门户后接触的第一个公共建筑,也是8座“世界文化遗产”建筑中建成最早的。

赖特在设计联合教堂的时候,抛开了固有的教堂范式,他觉得教堂建筑不必执着于瘦削的尖塔,建筑的内在韵律高于其他一切艺术形式。


联合教堂(图源:Frank Lloyd Wright Foundation)

赖特这样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为何不建造这样一座殿堂,不是以多愁善感压过理智的方式敬献给上帝的,而是敬献给人,供人们在此聚集,以上帝的名义探究人自身。它将是一座现代的聚会场所,一个带给人快乐的空间。”


联合教堂透视图,1905—1908 年(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02

最早提出“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师

赖特认为大自然是他建筑创作的导师,给了他无穷的设计灵感。因此他的设计,总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理想。

他曾预言,未来城市的牢笼即将打开,人们可以从与自然的恢复性接触中获益,过上独立且丰饶的生活。

赖特提出“广亩城市”构想,主张分散布局的规划思想。他认为,随着汽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已经没有必要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居民们应该享受庄园生活。


广亩城市模型,设计于 1929—1935 年(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在赖特所描述的“广亩城市”里,每个独户家庭的四周有一英亩(约4047平方米)土地,生产自己需要的食物,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的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的思想付诸实践。


广亩城市设计图,设计于 1929—1935 年(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对于建筑设计,赖特也认为,建筑与环境应该融为一体,建筑不应该独立于周围的风景。

赖特早期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被称为“草原住宅”。

罗比住宅在196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在罗比住宅(Robie House)中,赖特使用了钢结构的悬挑屋面,且有意将平台抬高了2.4米,住宅的开放式平面呼应了美国中西部大草原的水平线条;同时,他还使用了本土材料。


罗比住宅(图源:Archdaily)

塔里埃森是一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庄园,这是赖特为他和第二任妻子/情人梅玛·波丝薇克·切尼(Mamah Borthwick Cheney)设计的爱巢,“塔里埃森”是中世纪一位吟游诗人的名字。整体建筑的特点是低矮、广阔、舒适,塔里埃森也包含了赖特很多经典设计元素:悬挑阳台、宽阔的窗户以及开阔的楼层平面等。


埃森(图源:Archdaily)

1914年,在赖特出差期间,塔里埃森被一位赖特的前员工纵火烧毁,赖特的新妻子梅玛死于这场火灾,在这次大火中丧生的还有他们的两个孩子和四名学徒。

1925年,塔里埃森因电线短路引发了第二次火灾,赖特收藏多年的中国和日本藏品被烧毁。在火灾后的翻修中,赖特背上大量债务,差点破产。

尽管被大火焚烧过两次,但塔里埃森就像一个有机生命体,一直在顽强地继续生长和延展。


埃里塔森(图源:Archdaily)

塔里埃森的功能一直在转变,从赖特的家、工作室到自给自足的农场,再到他之后创办的建筑学校……现在,这里变成了旅游景点。


埃里塔森(图源:Archdaily)

03

年近70迎来事业巅峰,“有机建筑”大放异彩

赖特对东方文化十分着迷。他曾在日本生活了4年,在日本设计了帝国饭店这样一个融合了花园、凉亭、水系等元素的建筑。诸多日本年轻一代建筑师受到赖特建筑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秉承和发扬赖特建筑理念的建筑师群体——“赖特派”。

在帝国饭店落成的1923年,东京发生了大地震,帝国饭店毫发无损,却在1967年难逃被拆除的命运。


帝国饭店(图源:维基百科)

最终赖特找到了东方建筑哲学的源头——老子的道家哲学观。特别是老子哲学里“有无空间、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概念,刷新了赖特对东方的认知。

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下,赖特“有机建筑”的理念逐渐成熟。1934年,67岁的赖特迎来了事业的转机——大名鼎鼎的流水别墅诞生了。它重新定义了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流水别墅西南方向透视图(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流水别墅位于山崖之中,运用大量粗犷的岩石,仿佛从山石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大尺度的悬挑、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产生了一种明显的对抗力与紧张感,整座建筑的画龙点睛之笔,就是那一泻而下的瀑布,它赋予了整栋建筑活力和张力。


流水别墅(图源:Archdaily)

建筑采用自然山岩做支撑的悬臂式构造,石砌的墙壁延伸到室内,粗石与建筑物下方的自然山岩坚实地结合在一起,将自然山岩巧妙地融入室内设计中,实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流水别墅内部(图源:Archdaily)

赖特说:“在有机建筑的范畴内,人的想象力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粗糙的结构变成更高尚的形式,而不是去设计毫无生气的空间和华丽的结构。”

赖特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建筑师。

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立足于葡萄牙的地域背景,融合现代建筑的本质内核,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形象与场所特质,在西扎众多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赖特思想的传承痕迹。


西扎设计的乡村小教堂(图源:Dezeen)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材料的运用和表达方面所体现出的特点,也能够看到赖特的影响。


隈研吾设计的长城脚下的竹屋(图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官网)

04

从经济适用房到摩天大楼,现代建筑的狂想

早在1901年,赖特就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机械化是建筑设计的中心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赖特依然对设计美国中产阶级房屋感兴趣,他制定了一套准则,设计了既便宜又宜居的“美国风住宅”


美国系统建造房屋,设计于 1915—1917 年(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雅各布斯住宅便是其中的典型。赖特设计的美国风住宅大都采用了相似的布局形式,建筑紧挨街道但背向街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大大增加建筑后院的进深,增加花园的私密性,同时减少了设置车道所带来的成本。


雅各布斯住宅室外透视图,1936—1937 年(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赖特以大约5000美元的施工造价,实现了一座有三间卧室的独立住宅。客厅和卧室都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窗向后院敞开,在厨房也可以看到自家阳光明媚的花园。


雅各布斯住宅(图源:http://www.usonia1.com)

L形布局设计是雅各布斯住宅的一大创新,赖特将厨房和餐厅这两大功能区设置在了L形布局的拐角处,把主妇们的工作区域设置成了整个房屋中最重要的地方,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空间。


雅各布斯住宅(图源:http://www.usonia1.com)

总体来看,美国风住宅建设成本低廉,与美国当时小康之家的经济能力十分匹配,流程化的模式也让施工效果大大优化,美国风住宅在当时真正实现了“美好人居”。

对于现代建筑,赖特还有更为疯狂的构想。

1956年,89岁的赖特展示了他所设计的“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方案,这座高楼足有1609米高,有528层,计划容纳13万人入住,赖特将其称为“空中之城”。将乘客送到大楼顶部需要76部电梯,赖特表示,这些电梯将由原子驱动,运行速度为1609米/分。


1956年10月16日,在芝加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6.7 m高的伊利诺伊大厦的图纸(图源:《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

05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赖特晚年的创作巅峰

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中,赖特的人生轨迹与建筑风格突变。据不完全统计,赖特最后十年所完成的设计作品,大概占他一生设计总和的三分之一。

晚年的赖特觉得,建筑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赖特留给世人最后的礼物。

在赖特的构想中,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像是一只出现在城市上空的飞船。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古根海姆博物馆内部的主要空间由一个螺旋形坡道构成,该坡道沿着悬挂着展品的墙壁盘旋而上,参观者先是被电梯送至展览馆顶层,然后走出电梯沿螺旋坡道盘旋而下,完成参观过程。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图源:Archdaily)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造了整整16年,在赖特离世的三个月后落成。

赖特说,这是他的“万神庙”。


1959年1月,赖特最后一次到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项目现场(图源:Archdaily)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次的起起落落,以及数不清的争议。

1959年,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留下的是改变了世界现代建筑发展进程的532座建筑。

“只有思考整个世界,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201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了赖特诞辰150周年纪念展,《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这本书是同期的出版物,书中收录了来自赖特基金会档案馆的体量庞大、内容罕见的一手资料。



《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超越了建筑本身,从全新的角度看待赖特与其建筑,为赖特研究注入了新观点、开辟了新视角。


本书共有五个专题,从“自然”“文化”“建造”“城市规划”以及“赖特档案”五个方面对赖特的建筑理念、建造方式以及民主理想进行解读。


涉及众多赖特的知名项目,包括流水别墅、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未建成的规划,如小农市场、广亩城市等。许多图纸还是初次公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参考资料

《重识赖特 超越建筑的大师》(主编:[美]巴里·伯格多尔 [美]詹妮弗·格雷,译者:张玉坤、郑婕、王丽霞,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除了流水别墅,赖特居然还为美国“落魄中产”设计过这些“经济适用房”!》(“建道筑格ArchiDogs”,作者:安安,编辑:Yihan)

举报/反馈

天津凤凰空间

749获赞 83粉丝
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让你爱上读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