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白居易幼时聪慧,刻苦读书终中进士,为官直言敢谏却遭排挤。因母丧诗文被贬江州,晚年消极退隐,寄情诗词。他看透官场虚伪,晚年修禅不问世俗,作品多表达失望与孤寂。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回忆说,半岁时,乳母把他 抱到写着文字的屏风前,指着里面的“之”字、“无”字 念给他听,他心里记住了,只是嘴上说不出。 一般来说, 人的记忆从两岁左右开始,白居易能记住自己半岁时学 的字,要么他记错了,要么他就是个神童。不管是不是 神童,白居易肯定非常聪明,不但聪明,还很刻苦,因为长时间坐着读书,他抵在桌上的手肘都长了一层厚厚 的老茧。

白居易

功夫不负有心人,白居易虽然很晚才参加科考,但很快就考中了进士,做了官,还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唐宪 宗的欣赏。刚刚成为朝廷大臣的白居易,十分耿直,只 要有意见,他必定直言不讳,即使是皇帝说的话,他要 是觉得不对,他都会毫无顾忌地说“陛下你错了”,唐宪宗再喜欢他, 也觉得里不舒服,偷偷跟宰相李绛抱怨说: “这个家伙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能这么不尊重我呢?真是让人受不了,我要罢免他!”还好李绛比较清醒,劝 唐宪宗说:“白居易之所以能这样不怕死的进谏,是因为 他感念陛下的拔擢之恩。陛下开启言路,就是为了听取 群臣对国事的看法和建议,如果罢免了白居易这样敢说 话的人,其他大臣就什么都不会说了。”唐宪宗想想,确 实是这么个道理,也就忍住了。虽然忍住了,可是心里 难免存了个疙瘩。

唐宪宗

白居易自己好像一点儿都没有意识到他的心直口快带来 了潜在的危险,丝毫没有做出改变。几年后,朝中发生了 一件大事,另一位宰相武元衡被盗贼刺杀了,长安百姓人 心惶惶。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皇帝尽早抓捕盗贼,平息 京城的恐慌。这个请求是合情合理的,但白居易没有注意 到的是,他当时的官职是太子左赞善大夫,也就是太子手 下的官员,按照官场惯例,他没有资格对抓捕盗贼的事发 表意见。

李绛

白居易对朝廷事务太尽心太积极,反倒引起了朝廷上 下不满,那些把控大权的宰相们,对这个格外高调的小官 尤其的不满。于是,有几个平时就不喜欢白居易的人,趁 机给他编排了罪名。

原来,四年前,白居易的母亲赏花时不慎落入井中, 意外身亡,而白居易后来写过赏花的诗,还写过一篇以 井为题的文章,这给了别有用心的人攻击他的把柄。他 们说,母亲死于赏花、坠井,就该终生不提花,不提井 才对,白居易居然还有心情赏花赋诗,还在文章里写到井, 这是对母亲大大的不孝。以此为借口,白居易被贬为江 州司马,从繁华的长安,被赶到偏僻的寻阳去了。他在 江州司马任上写了著名的长诗《琵琶行》,愤懑之情,都 在诗中。

起初白居易对唐宪宗一片赤诚,然而,经过多年宦海 沉浮,他也终于看透了皇帝和权臣们的心理,他们更欣赏 谄媚和奉承,只接受顺服与听话,并不真正赏识像自己这 样刚正不阿的人。白居易也明白,在这样的统治阶层之下, 国家是不会有前途的。所以,晚年的白居易渐渐变得消极 退隐,不再留恋政事,而是与家中的歌伎每天在私家园林 里吟唱消闲。

在这样的生活里,白居易写下了《忆江南三首》,与 其说这三首诗是在怀念江南的风物景色,不如说,是在 安慰他自己那颗失望到了极点便封闭孤寂的心灵。直到七十六岁去世,白居易在朝为官,却再也没有对国事发表 过什么重要的见解,退休后更是醉心修禅,不问世俗。

——澜作品《有故事的中国诗词》盛桐出品

举报/反馈

出版人诗飞

528获赞 47粉丝
分享一些有趣的文字和事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