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倪晓颖) 6月8日,2024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端午小长假第一天,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物和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青海省博物馆举办了“竹编龙舟 端午寻趣——当端午节邂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社会教育活动,30组亲子家庭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以“你可能不知道的端午节”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知识课堂的讲述。工作人员以馆藏精品文物“清蟾蜍笔洗”切入,向大家科普了“五毒”的概念,并介绍了中国“五毒”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土族於菟”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社教人员结合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带领大家共同探寻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些端午习俗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端午斗草”就是其中之一。在本次活动的后半部分,工作人员讲述了“端午斗草”和“龙舟竞渡”习俗背后的文化知识,让孩子们连连赞叹。在互动体验环节,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精美的端午节竹编船,共度愉快的亲子时光。
此次活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到端午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唤醒了传统文化记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青海日报》(2024年06月11日 第4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举报/反馈

青海日报

26.1万获赞 8.4万粉丝
权威、分享、记录时代,青海日报官方百家号
青海日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