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派

上清派,又称茅山宗、上清茅山宗,是东晋时期形成的一个道教派别。上清派以《上清经》、《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为主要经典,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尊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为最高神。上清派强调人体内精气神的修炼,重登斋入靖、存思诸神形象,不重炼外丹。

上清派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形成和发展与多位宗师的努力密不可分。东晋时期,上清派逐渐形成,并在江南一带广泛流传。东晋道士杨羲、许逊等人,假托得到上清派众仙真传授,造作大量道经,从而创立了上清派。东晋末至南朝,上清派因受到统治者的崇奉,以及陆修静、陶弘景等道士的推动,在南方地区迅速传播。

上清派在修炼方法上,注重存神、服气、咽津、内观等,主张通过修炼使身心与道合一,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上清派还强调斋戒、符箓等外修方式,认为这些方式可以辅助内修,提高修炼效果。

上清派在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高道,如陆修静、孙游岳、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这些道士不仅在道教修炼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上清派的思想和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上清派是道教中一个重要的派别,其注重精气神修炼、强调内外兼修的特点,使得上清派在道教领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茅山派

茅山派,又称上清派或茅山宗,是道教上清派的支派。该派形成于东晋时期,主要奉持《上清经》、《真诰》等上清经书,尊上清灵宝天尊、太上大道君(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之别称)为最高神。茅山派以茅山(今江苏句容市茅山)为祖庭,故得名茅山派。

茅山派的祖师是东晋时期的道士葛洪,他曾在茅山修道炼丹,并著有《抱朴子》等道教经典。然而,真正将茅山派发扬光大的则是南朝的陶弘景。陶弘景在茅山传上清经法,开创了茅山宗,使得上清派遂为茅山派所承袭。

茅山派在修炼方法上,强调精气神的修炼,主张通过存思、服气、咽津、内观等方式来修炼身心,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此外,茅山派还注重斋戒、符箓等外修方式,认为这些方式可以辅助内修,提高修炼效果。

茅山派在道教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教义、修炼方法和符箓等,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山派在历史上涌现出许多高道,如陆修静、孙游岳、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这些道士不仅在道教修炼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

茅山派在民间的影响也非常广泛,其信仰和修炼方法深受人们喜爱。茅山道士多以驱鬼降妖而名闻于世,因此茅山派在民间信仰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茅山派是道教上清派的支派,以茅山为祖庭,注重精气神的修炼和内外兼修的方式,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举报/反馈

蜀中童生

1.9万获赞 1894粉丝
随便写写,随便看看,随心而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