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传为唐代褚遂良精心摹写之作,实为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真迹之再现。纸本之上,行书流淌,纵24厘米,横88.5厘米,恰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遥想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三日,山阴名士齐聚兰亭,曲水流觞,吟诗赋词。王羲之当场挥毫泼墨,作序一篇,情文并茂,如龙蛇飞动,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书法妍美流便,如春风拂面,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后世行书之典范。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情有独钟,得《兰亭序》真迹后,更命褚遂良、欧阳询等书法名家摹写数本,分赐臣下,以广其传。然而,兰亭真迹已随唐太宗长眠昭陵,留给后人的唯有这些珍贵的摹本。
此卷虽传为褚遂良所摹,但项元汴之标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或许并未全然揭示其真实身份。卷上留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共计215方,半印4方,其中不乏真迹。北宋米芾之诗题及钤印亦真,足见此卷之珍贵。其纸质为楮皮纸,乃宋以后方普遍使用,或许可推断此卷为北宋摹本。
全卷由两幅纸拼接而成,前纸19行,后纸9行,行款排列宽松有致,书写流畅,功力深厚。其流传鉴藏经历丰富,历经北宋滕中、南宋绍兴内府、元赵孟頫、明浦江郑氏、项元汴、清卞永誉、乾隆内府等名家之手。此卷曾被清顾复《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典籍著录,更被刻入《兰亭八柱帖》,成为书法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