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者 宋新雨
“你可以戴上这个3D眼镜,亲身来感受一下。”5月29日,济南职业学院陈清奎院士工作站研发团队的队员朱柯平递给记者一副3D眼镜。戴上眼镜后,记者面前屏幕上的数控机床突然变得立体起来,仿佛真实存在一般。
“这里是公共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我们现在在进行数控机床加工模拟VR教学……VR技术让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模拟数控机床加工。”数字机床加工模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机床加工过程的方法,它可以帮助预测和优化加工结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该研发团队的宋玉老师告诉记者,该校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重点面向智能制造专业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的学生开展实训。基于VR云平台的全时空教学模式,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景化,形成了基于VR技术实训教学的教育数字化新形态。
朱柯平正在进行数字机床加工模拟。 中工网记者 宋新雨 摄
“VR教学模式解决了实训过程中受时间、空间、成本限制的‘进不去、看不到、危险大、成本高’的问题,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热情也随之提升。”朱柯平说。当天,实训中心内正有一批学生热情洋溢地投入练习,该校汽车工程系学生姜宇航就是其中一员。
五月的济南,气温已攀升至30余度。在汽车工程系实训车间内,21岁的大二学生姜宇航和团队成员几乎每天都“泡”在这里,备战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赛项的比赛。“在竞赛过程中,故障会被精心安排在主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必须逐个解决当前问题,方可推进至下一阶段。这一系列的工作既要求我们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又需要我们拥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尽管天气很热,但我更希望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并不觉得辛苦。”姜宇航说。
姜宇航正在积极备赛。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荣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获3金2银7铜,成绩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中德技术学院的成绩可圈可点,在第七届“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暨“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上,中德技术学院的学生斩获两项一等奖。
“中德技术学院,作为济南职业学院设立的二级学院,其独具匠心的培养模式备受瞩目。”中德技术学院系副主任刘延利介绍,第一年学生们主要在校内接受理论学习和基础操作技能训练,第二年按照培训大纲要求进行校企“四六周工学交替”,即四周在学校学习、六周在企业实践,学习和培训内容校企协同一致;第三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上半年进行部门轮岗实习,下半年进行顶岗实习。“企业称赞我们培养了珍宝般人才。”他说。
“德国的职业技能考试难度较大,考试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中德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王臻臻说,“得益于这种创新培养模式,我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并入职德企。”
济南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德国职业技能考试的作品。 中工网记者 宋新雨 摄
近年来,济南职业学院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同时,该校毕业生去向确保率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雇主满意度在98%以上,育人成效广受认可。
济南职业学院之所以可以培养出企业认可的“珍宝般”的技能人才,缘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珍宝级”的重视与投入。采访结束,夕阳映照在实训中心,学生们的身影被拉长。他们手中紧握的工具,是打开各自职业生涯的钥匙;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