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思政课建设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文化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程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繁荣。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在培育时代新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发展、改革创新,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从革命文化中获取斗争力量、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集聚创新力量。
思政课建设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饱含思想智慧的一系列文化传统和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经历史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必须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鲜明的民族标识,彰显着我们独特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传承和运用好的文化资源和智慧宝库。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从而筑牢力量之基。一是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智慧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思想智慧,能够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带来启示。如儒家“和而不同”思想,启迪思政课教师不能简单地、灌输式地强迫学生认同某一种看法,而是要循循善诱,把道理讲深讲透,让学生从内心实现真正的认同。二是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勤劳奋斗、自力更生、扶正扬善等价值观念都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思政课建设要从革命文化中获取斗争力量。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和形成的文化形态,凝聚着中国人民顽强的革命意志以及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斗争精神是贯穿革命文化的主题和主线。革命文化中的斗争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柱,面对任何困难挑战敢于冲锋、敢于亮剑,同时又善于运用策略、掌握方法去克服困难。新时代新征程上任务更重、责任更大、目标更高,面对的困难挑战风险更艰巨、更庞大、更复杂,必须弘扬革命文化、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在以文育人中弘扬革命文化,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力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和任何弱化、边缘化党的领导地位的思想作斗争,坚决和任何削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言论作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思想、纠正错误观念。此外,革命故事情感真挚、鲜活有趣,要将其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通过鲜活的革命故事讲活、讲透抽象理论和深邃规律。
思政课建设要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集聚创新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特别是在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而又不断发展的文化成果,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由“两个结合”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不断发展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展现出新气象新风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特别是“第二个结合”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前景和空间也变得更为广阔。思政课建设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增强创新创造力量。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构思政课内容的逻辑框架,又要紧密结合当下中国具体实际,将思政课内容讲得富有哲理、关联生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思政课建设还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供深厚的文化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22067成果)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76.1万获赞 5.5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