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湖南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路径,应从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益产业经济、高效应旅游品牌、高效率全盘运营、高质量人才智库等方面扎实推进。此外,要深耕“五张名片”、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旅游人才保障。
本报记者 程小旭
曾祥兴
近期,张家界挤满韩国游客、香港游客涌入长沙等热点话题受到关注。湖南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正渐入佳境。
202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1万亿元以上,接待游客7.5亿人次以上,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到2035年,湖南旅游产业生态更加优化,国际化特征更加凸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湖南还存在旅游品牌不够响、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服务水平不足等短板,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任重道远。
“五张名片”秀湖南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南接待入境游客40.61万人次,同比增长14.28倍,实现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2751.92万美元,同比增长23.71倍。其中,张家界接待入境游客达26.12万人次,同比增长47.58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44.44%,入境客源地覆盖101个国家和地区。
湖南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正在不断彰显。
便捷的交通让游客轻松抵达目的地。2023年长沙机场位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第一名。2023年以来,长沙机场已累计恢复至内罗毕、伦敦、新加坡、首尔、吉隆坡等18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新开通直飞乌兰巴托国际航线,稳定运营中部地区唯一一条中非客运航线;张家界机场已累计恢复至河内、胡志明、曼谷、首尔、马尼拉、香港等11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
深厚的湖湘底蕴让游客了解目的地。根据《意见》,湖南将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挖掘和展示湖湘独特文旅之美,打造五张湖南名片。“五张名片”包括:以张家界等为代表的奇秀山水名片、以韶山等为代表的经典红色名片、以长沙等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名片、以南岳衡山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片、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这些正是湖南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所在。
湖南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自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五张名片”,有力增强了湖南旅游美誉度。
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让游客驻留目的地。目前,湖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自然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1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4个;特别是“伟人毛泽东”这张耀眼的世界级文化名片对世界游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作为湖南籍的旅游专家,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刘锋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天地自然赋予了湖南潇湘之境、绝版山水,拥“世间仅有”,就能创“世界之最”。湖南更要向全世界传播湖南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一家人近几年来已在湖南多个城市的知名景区景点游玩,包括张家界、韶山毛主席故居、衡山、岳阳楼、凤凰古城这些景点。”来自广东的游客王女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在她看来,自然奇观、名人辈出、网红长沙、神秘湘西等要素是吸引外地游客前往湖南游玩的原因。
短板明显
尽管湖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多位游客和业内专家也表示,当前湖南旅游业仍面临游客体验感不足、参与度不深以及景区整体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
“逛了长沙的几条网红步行街,发现小吃几乎如出一辙,没有新鲜度可言。”河南游客李先生在近期参观了长沙、湘西州的多个景点后向记者表示。
“博物馆里涉及湖南重大发展事件的历史信息不全、游客互动体验性不足。例如,对于马王堆汉文化等稀缺资源,只是静态展示,活化利用不足。此外,湖南一些景区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也亟须加强。”李先生说。在他看来,开封《清明上河园》、西安《大唐芙蓉园》等精品景区,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更强。
记者在湖南一些地方走访中发现,一些景区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城市文脉研究利用滞后。
北宋画家宋迪在长沙创作的《潇湘八景图》涉及湖南境内多个地方,开创了全国“八景”文化先河,并深刻影响了后世日本、朝鲜半岛的绘画艺术风格,此后“潇湘八景”文化在东亚影响深远,但当前湖南对此的研究利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刘锋表示,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过程中,湖南存在一些短板。“旅游产业不够大。大多数旅游市场主体规模还较小,旅游产品多停留在游览观光的初级层面,缺乏一些可供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尤其是新业态新产品较少。”
郑自立认为,新业态新产品发展不充分,将难以满足境内外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会影响到目的地的国际竞争力与吸引力。“此外,要注意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旅游产业链不长、不优、不全,难以拉动旅游消费,文旅融合产业链条有待拓展。”
“湖南的旅游品牌还不够响。在媒体上的宣传声音较弱,利用官方微信、自媒体、报纸、电视台、通信运营商、旅行商等途径的宣传缺乏亮点和爆点。”刘锋说。
刘锋认为,湖南的很多景区目前所提供的旅游服务水平还需要提升。其主要表现是:中高端旅游人才较为稀缺;智慧旅游发展不尽成熟,旅游公共服务跟不上大众旅游时代品质化需求,旅游产品给游客带来的优质体验还不够充分。
“我们的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发展,从业人员服务技能不能满足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需要。缺少既懂国际化管理、又懂专业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郑自立说。
郑自立提醒,要注意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问题。旅游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不到位,乡村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网络不完善,导致游客出行不便。“要着力提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
任重道远
2023年9月,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期间表示,目前湖南还没有一家文旅企业进入全国前20强;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在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坦言,长沙尽管是网红城市,但也存在“只有打卡、没有刷卡”的现象。
湖南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任重道远。
在刘锋看来,湖南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路径,应从“六高”着手并扎实推进。高标准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布局、重点项目库。高质量产品供给,深入挖掘全省范围内的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高效益产业经济,集聚一批全球标杆企业、本地文旅集团、“专精特新”中小微旅游企业落户并快速发展,壮大旅游产业链。高效应旅游品牌,加强与世界链接,提升影响力。高效率全盘运营,建设“一码游湖南”智慧旅游平台,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智慧旅游监管等建设。高质量人才智库,培养和引进一批旅游人才。
郑自立提出以下四个对策。
深耕“五张名片”。建设崀山、雪峰山、壶瓶山、洞庭湖、东江湖等一批国际知名山水旅游目的地;塑造湖南“伟人故里”世界级品牌;推动“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岳阳楼、老司城、凤凰古城、永州古城、洪江古商城、中国桃花源等一批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精品;推进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形成一批世界级农耕文化旅游品牌。
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长沙国际枢纽机场,提升张吉怀、黔张常等铁路交通服务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功能。推进“公共交通+定制出行+共享交通”多元化出行服务,推动休闲绿道、历史文化步道、旅游铁路、游艇、通用航空等新型体验客运系统建设。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一批本土国际航母型企业,引进10家以上世界500强旅游企业。积极推动5G、AI、VR、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场景广泛应用,在商业网点建设一批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数字文旅体验设施。实施“引客入湘”计划,鼓励省内旅行社驻外营销,促进国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
强化旅游人才保障。提升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导游、文化讲解员、餐饮人员等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培训,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特色化;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一批懂国际化运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促进旅游人才结构优化。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5.9万获赞 18.5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