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metre/meter,法mètre)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
1789年,法国在大革命胜利后,在法国公会的主导下,法国科学院建立了一套新的十进制的度量衡制度,并建议能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即地球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标准单位“米”。
1792-1799年,在法国天方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质原器—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光的速度是恒定的。由于人工测算的子午线长度精确度相对不高,20世纪70年代,在光速的测定已非常精确后,1983年国际度量衡大会(CGPM)重新制定了“米”的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0.000000003335640952秒内走过的距离”为一标准”米“。取这个特别的数字的原因是,因为它对应于历史上的米的定义——按照保存在巴黎特定铂棒上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