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

2024年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初夏时节,习近平主席开启2024年首次出访。此访立足欧洲,放眼世界,实现中法关系再巩固、中塞关系再强化、中匈关系再提升、中欧合作再出发,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远超双边范畴,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进取,彰显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担当和魅力。

五天六晚,三国四地,30多场活动环环相扣,双多边结合,政经文兼顾;既有正式隆重的国事活动,也有“不打领带”的亲切互动;既有视野广阔的战略沟通,也有推心置腹的畅所欲言。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王毅说,这是一次传承友谊、增进互信、提振信心和开辟未来之旅,圆满顺利成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欧洲中心主任 孙海潮:习主席的三国的访问都是超规格接待;三国在民众中引起的热情也是超规格的;另外三国访问成果也是超规格的。这三个超规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同三个国家关系的深度和广度,另外在中国和欧洲、欧盟国家之间再一次起到了引领性和典范性作用。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并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素有独立自主的传统。

这次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的国事访问,是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的最重要议程。两国元首进行了长时间、高水平战略沟通。习近平主席回顾总结了中法建交60年的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金玲:1964年中法建交对于推动此后冷战结束和国际格局的多极化都具有战略意义。中法建交本身是双方独立自主,高瞻远瞩,还有一点我们强调互利共赢,当然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我们今天一直强调中法建交精神,是中法关系独一无二的地方。双方强调我们要赋予中法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做到“四个坚持”和“四个共同”,即坚持独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战”或阵营对抗;坚持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多彩世界的和谐共处;坚持高瞻远瞩,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反对“脱钩断链”。马克龙总统对习近平主席的深邃洞见表达强烈共鸣。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从两个大国的角度来说既强调双边关系进一步加强,对于两国未来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希望通过战略沟通来面对和应对世界上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面对世界变局中进行一些协调和对表。

两国元首就进一步发展中法关系达成多项共识,一致同意巩固双边关系战略稳定,挖掘互利合作广阔潜力,加快人文交流“双向奔赴”,凝聚全球合作更大共识。双方发表了关于中东局势、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农业交流与合作4份联合声明,签署近20项合作协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冯仲平:政治互信加强了,两个国家在经济上,其他方面的发展就有很重要的基础,经济上的合作,从空客到核能,到农业的合作、金融的合作,一直在往前推。今年是奥运会在巴黎举行,今年又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人文交流的丰富,确保了中法关系就可以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此次马克龙总统精心设计,邀请习近平主席和夫人赴对其个人成长有特殊意义的上比利牛斯省参访,偕夫人亲自赴塔布机场迎接并送行。两国元首在图尔马莱山口登高望远,纵论天下风云。从东方到西方、从历史到当下,就重大和紧要问题深入战略沟通,达成高度共识。图尔马莱山口的驿站畅谈,不仅成为此访一个亮点,也书写了中法两国元首交往的又一佳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金玲:回想过去双方领导人一系列温馨瞬间,从尼斯夜话,到豫园茶叙,到松园听琴,到今年马克龙总统邀请习主席访问他的家乡。从最高领导人层面为人文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树立了一个典范。从这个角度去看,中法关系近年来在不确定的国际时局下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合作的信号、互信的信号、包容的信号。

离开法国,习近平主席前往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也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全面战略伙伴。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同武契奇总统保持密切沟通,建立了牢固互信,共同引领中塞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应武契奇总统多次盛情邀请,习近平主席再次访塞。塞尔维亚举国上下欢欣鼓舞,贝尔格莱德多地点亮“中国红”。近2万名塞尔维亚民众齐聚塞尔维亚大厦广场,挥舞中塞两国国旗,高呼“中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对习近平主席的崇高敬意。

两国元首一致同意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塞铁杆友谊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定的政治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扎实的民意根基。中方愿同塞方风雨同舟、命运与共,并肩追求各自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金玲: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塞尔维亚作为欧洲国家第一个和中国签署中塞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在这个过程中还出台了六项具体举措,这六项具体举措既有经贸领域的,也有人文交流合作的,还有科技合作。

武契奇总统多次表示,中国是塞尔维亚最真挚的朋友。中塞构建新时代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命运共同体建设在欧洲的突破,既是中塞铁杆友谊的升华,也彰显了双方共同的价值理念,必将成为中塞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新时代的中塞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两个国家在铁杆友谊的基础上,在多年合作互信的基础上,对于当今世界的发展有高度的共同判断。塞尔维亚希望与中方一道来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变局当中的不确定性,希望双边关系加强的过程当中,也为欧洲、为世界带来更多积极的正向因素。

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最后一站是匈牙利。匈牙利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建交75年来,中匈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政治互信牢固,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习近平高度赞赏欧尔班总理坚定支持中方维护核心利益,表示愿以建立中匈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坚持平等相待、坚持互信互助、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公平正义,为两国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欢迎匈牙利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 金玲:中匈务实合作、政治互信也都进一步往前深化和拓展,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匈关系再一次提质升级。一系列合作协定的签署同样涵盖了很多既有传统领域也有面向未来的一些领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双方确定了第三轮中匈“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清单。

欧洲是多极格局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向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伙伴。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同马克龙总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习近平主席深刻剖析中欧关系的内生动力、中欧合作的互利本质,指出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双方应该坚持伙伴定位,坚持对话合作,深化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开展战略协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冯仲平:中欧合作、中欧携手,新冷战就打不起来,这实际上说的就是全球层面上的事。中欧经济上加强合作,全球化就会继续向前发展,“脱钩断链”就不会发生,这还是讲的全球层面上的事。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中欧在双边层面上和全球层面上都有强烈的愿望深化合作。

王毅表示,当前,世界各地乱象频发,热点问题复杂难解,风险挑战纷至沓来。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就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深入交换看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苏晓晖:中国希望与欧洲国家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为世界发展带来更多动能。而另外涉及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包括安全方面的风险,中国始终强调的是政治解决的路径,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通过双方之间的沟通来消除分歧,通过建立互信来规避风险,所以传递出一系列重要的信息,为未来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积极建设性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发出了和平、团结、合作的强音,充分体现了大国大党领袖的全球视野、天下情怀和时代担当,再次表明中国已经成为更具国际影响力、创新引领力、道义感召力的负责任大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更加富有活力的创造精神,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有作为的新局面。

编辑丨廉佳
摄像丨阮红宇 张玉虎
责编丨温娜 陈忠元
剪辑丨周维 郑昱
举报/反馈

央视新闻

1.5亿获赞 3253.8万粉丝
重大新闻、报道和突发事件的总台首发账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