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市川剧院获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周继培因病于5月6日在渝去世,享年96岁。
周继培一生桃李满天下,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三度梅”艺术家沈铁梅也是他的学生之一。“周伯伯是我永远感激的老师,正是他的引荐,我得以拜入竞华老师门下,系统学习竞派艺术。他的离世,是川剧界的一大损失。”接受记者采访时,沈铁梅几度哽咽。
11岁登台,九旬高龄仍关心川剧传承
走过漫长的近百岁人生,周继培与川剧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周伯伯是川剧贾派传人,他的名字就是他的老师、贾派创始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贾培之先生取的。”沈铁梅表示。
▲周继培早年的舞台扮相。市川剧院供图
周继培原名周德华,1928年生于四川达县(今达州)。受川剧“玩友”的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跟着留声机听戏,对川剧的音乐和唱腔十分熟悉,八九岁时便可以唱许多川剧段子。他在11岁时拜入贾培之名下,不久便可登台演出,颇得观众好评。贾培之对他颇为赏识,欣然为他改名为周继培。
在贾培之严教之下,周继培掌握了《马房放奎》《古城会》《伯牙碎琴》《渡芦》《挑袍》等诸多讲究唱功的贾派代表剧目。他善于博釆众家之长,同时也向川剧前辈天籁、萧楷臣学艺,并将四川扬琴融入川剧唱腔,丰富了川剧对人物的刻画手段。他的嗓音苍劲有力,唱腔纵横自如,韵味纯正深长。
▲《马房放奎》周继培饰陈容。市川剧院供图
1951年,周继培进入重庆市川剧院前身重庆市实验川剧院工作,就此扎根重庆,为川剧奉献了一生。即使在1985年退休后,他依然致力于川剧传承。2008年,80岁的周继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这几年,年逾九旬的周伯伯搬到歌乐山休养,依然有不少川渝两地的后辈登门求教,他总耐心指导。去年我去探望时,一说起川剧,他就两眼放光,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沈铁梅说。
桃李满天下,悉心栽培多位川剧名家
“腔准于情而生于字,字正而后腔圆。”在川剧界,周继培是有名的“唱口先生”,尤其讲究字正腔圆。他继承了老师贾培之和众多前辈的教诲,并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融入川剧教学、传承工作。几十年来,培养了熊焕文、刘卯钊、沈铁梅、曾桢、钟斌、李秋萍、王娅、熊宪刚等一大批川剧名家。
▲沈铁梅看望周继培(左一)、高凤莲夫妇。市川剧院供图
沈铁梅有着“川剧声腔女状元”的美誉,在她记忆里,周继培的嗓子“很不得了”。“我当年先是在四川省川剧学校重庆班学习,之后到了集训队,周伯伯当时担任业务干部,对年轻人特别关心爱护。我当时刚刚崭露头角,周伯伯亲自教我唱戏,《阖宫欢庆》《乔子口》的唱腔就是他教我的。他的唱腔借鉴融合了四川扬琴,特别好听,多年前,中央音乐学院的郭文景等音乐家听过后都连称震撼。”
“我跟周伯伯感情很深,不仅因为他教过我,更还在于他德艺双馨。他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他真心希望有才华的年轻人得到更好的发展。”沈铁梅回忆,周继培和夫人高凤莲都是川剧名家,自己当年学戏常去周家,学完就蹭饭,“周伯伯他们说,我条件不错,应该拜个更好的老师。他们跟成都的竞华老师关系很好,艺术上互相欣赏,之前教我的很多唱腔正是竞华老师的唱腔。在他们引荐之下,我得以拜入竞华老师门下,系统学习竞派艺术。一晃而过几十年,当年的情形还如在眼前……”
“周伯伯这一生,为川剧艺术的发展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纪念他,更要继承发扬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川剧艺术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沈铁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