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语文习者。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留白”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大大小小的空白能引发观看无限遐思,产生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作画时,恰当的留白可以为画作增色不少;那么育人时,适时的“留白”能否助力呢?——一位心理学家用亲身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在教育女儿时,为孩子热爱漫画的天性做了“留白”,女儿最终顺利考取大学动漫专业。由此观之,育人实如作画,必要的“留白”是不可或缺的。
心理学家能够为孩子的生活留出“一块自我发展的空间”,正是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留了白。然而心理学家之所以能这样做,或许与其职业有莫大的关系。更多的父母并不是心理学家,能懂得留白者固然有,大多数却们对此一窍不通。他们不理解、甚至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去理解孩子的天性和爱好,也就不会给予相应的尊重,而是凭自己的认知观念来对孩子进行精神上的讨伐。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出的孩子往往备受煎熬,极度渴望他人认同,不仅没能发展自己的爱好,还收获了心理上的扭曲。所以,家长对孩子成长的过分干涉并不是什么好事。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将孩子看作一幅有生命的画。他们有灵活的躯体和灵动的思想,对画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与渴望,也对自己的样貌有着无数奇思妙想。而家长作为一位画师,承担着为这幅作品增光添彩的重任。他们可以选择符合大众口味的颜料和花样来绘制,但应当留下空白,让这幅拥有自我意识的作品按自己的意愿填补它们;同理,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向上向善,但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爱好,让他们独立的灵魂长出血肉,走上那条他们所真爱的道路。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位心理学家所言:“有时候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成就了我的孩子,而是因为我没做什么。”
诚然,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比自己更好,都希望他们能有光明的前途。但是凡事都讲求方式方法,一旦用错了办法,即便亡羊补牢也无济于事,只能抱憾终生,孩子和父母两方都难过、都失望。因此,为了给孩子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作为家长,当真有必要为孩子留出一些白,留给他们自我发展、自己作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