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蒋介石,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他妄图建立蒋家王朝,并放任官僚地主集团盘剥百姓,对帝国主义委曲求全,最后败逃台湾造成两岸至今未能统一,可以说是遗毒很深。

但蒋介石在晚年的时候,也是思乡心切,常让人到大陆采买竹笋腌制,以缓解思乡之苦。蒋介石不仅生时延续在大陆的生活习惯,而且死后的安排也是有些考究。

1975年,在蒋介石的葬礼上,人们意外地发现,原本身材消瘦的蒋介石在棺殓中却变得十分臃肿。原来,蒋介石在死后穿了七层内衣和七条裤子。


而时至今日,蒋介石依旧没有下葬,他们父子的棺材都停放在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并且在棺材下垫了三块青砖使其悬空。这种种做法其实都是有原因的,而谜底的揭开却是后来的事情了。

1975年,这一年的蒋介石已经八十七岁了,并且身体状况很不好,他本身患有肺炎和前列腺炎,几年前又遭遇了一次车祸,致使心脏瓣膜受损,所以晚年的他一直被病痛折磨着。

在此情况下,蒋介石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偶尔病情发作,就会使他的情绪很不稳定,还伴有精神恍惚。


这一年的4月5日,蒋介石的情绪突然失控,变得十分暴躁,稍有不如意就会对身边的人发脾气。但此时,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蒋介石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在护士的劝导下,蒋介石终于在下午的时候休息了一会儿,但似乎他的心情并没有很大的改观。

傍晚的时候,蒋经国来到了府邸,他们在一起说了说闲话,还一起吃了顿晚饭。

当天的交谈中,蒋介石嘱咐蒋经国要办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百岁诞辰纪念活动,说完后,蒋介石还笑了起来,身边的人很久都没有看到他这样笑了。


晚饭后,蒋经国就离开了,而蒋介石则在听了一会广播后,在护士的料理下吃了几片镇痛药,便再次睡了过去。

在蒋介石安睡后,蒋介石的贴身卫士翁元因为不值夜班也回到了寝室睡觉去了。

就这么迷迷糊糊地打了一会盹,突然间翁元就被长官吵醒了,他揉揉眼睛爬起了床,满脸狐疑的看向领长官,然后他就听到了一个让他顿时清醒的消息:蒋介石去世了。

那个时候还没到午夜,而蒋介石是在23:50分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的。

事实上,此次蒋介石心脏病发作并非毫无征兆,早在3月26日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因为心脏病发作去鬼门关闯过一回了,在医护人员长达三小时的努力下,他才被救了回来。

自那以后,蒋介石也是自感时日无多,开始做身后事的安排,而他的儿子蒋经国从那时起也是每次至少来看望他三次。但这次,时值清明节,蒋介石终究是没有挺过去。


一时间,整个士林官邸都乱作一团,听到消息的蒋家亲属还有国民党军政要员都赶了过来,严家淦在蒋介石死后第一时间组建了治丧委员会。

但蒋经国作为国民党一把手,却掌握了实际上的大权,关于治丧的安排其实也都是他的授意。

很快,岛内广播了蒋介石的死讯,并发布了蒋经国的三条行政命令,分别是:自4月6日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丧期,各地一切娱乐活动都要叫停;岛内军公教人员都要穿素服,并佩戴黑纱;蒋介石的遗体将在纪念馆停放五天,供民众瞻吊。


除了这些,蒋经国还要求电视台和广播站必须放哀乐和黑白画面、以节省纸张为名要求暂停红色印刷、所有报道丧典的文章都要以“蒋公”来报道、以前从来不放假的清明节也被命名为“蒋公纪念日”并放假一天。

蒋介石死后三个半小时,他的遗体首先被安置在了荣民总院,工作人员在这里布置了灵堂,八十八根蜡烛环绕着他的灵柩,正中还供奉着他的遗像和遗嘱。期间,包括军政要员和台湾民众,都来到这里进行了凭吊。

在4月9日移灵到纪念馆前,蒋经国亲自为他的父亲穿上了七层衣服,包括内衣、裤子和长袍马褂。在遗体的贴身,还包着一层丝棉,一直到脖子位置。然后,蒋经国又为遗体穿上了黑皮鞋。


最后,在蒋介石的胸口,还佩戴了勋章。除此之外,宋美龄还在棺椁里放置类《三民主义》、《圣经》、《荒漠甘泉》和《唐诗》四部书,另有毡帽、小帽、手帕、手套、拐杖等蒋介石的贴身用品各一件。

在完成了这些工作后,蒋介石的棺椁启程前往纪念馆,沿途以蒋经国为代表的蒋家后人一直在长跪致哀,甚至还有国民党要员和台湾县市长官随行祭拜。


蒋介石的遗体在纪念馆停留了七天,到4月16日举行了大殓仪式,在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之外,治丧委员会还为其按照基督教的仪式进行了安灵礼。

随后,被二十万朵黄色菊花簇拥着的灵柩才被搬上灵车,再次在浩大的队伍护卫下前往桃园县慈湖进行暂厝。

所谓暂厝就是指暂时停放,一般老人死后不下葬被称之为厝。也就是说,即便是到慈湖,也不是要将蒋介石下葬,还是暂时进行安放。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一旦老人去世,都是要入土为安的,为什么治丧委员会却不把蒋介石及时下葬呢?这主要是蒋介石自己的意愿,因为他一直想要落叶归根。

在蒋介石的遗嘱中这样说道:“我死了以后,灵柩暂时厝在慈湖,那里的风景很好,跟我们奉化老家很像.....棺材不落地,将来有朝一日,回大陆安葬。”

蒋介石是浙江奉化人,他的母亲叫做王采玉,曾按照父母的意愿嫁给一户姓竺的人家,结果遭受了丧夫丧子的厄运,悲痛至极的王采玉选择了出家。

没多久,王采玉的堂哥因为在蒋肇聪的人店铺里做伙计,得知自己的东家丧偶后,便主动为两人撮合,王采玉便因此嫁入蒋家,并在次年生下了蒋介石。

蒋氏在当地是名门,蒋肇聪经营着酒盐生意,家底很是殷实,给予了王采玉母子很好的生活,而王采玉后来又接连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但在1895年,蒋肇聪因病去世,而蒋介石的弟弟也夭折了,但这还没完,他的妹妹蒋瑞莲因为一场洪水被困在了家里,结果因为没人搭救而丧生。

自那以后,蒋家家道中落,王采玉母子孤苦无依,时常受到乡里的欺凌。

对此,还是少年的蒋介石很是愤慨,他嫉恨于世态炎凉,更感慨天道不公,自此他的性情大变,从一个富家少爷成为顽劣子弟,经常打架斗殴,为此气得王采玉几度崩溃大哭。

但王采玉还是在悉心教导着自己的儿子,并希望能够通过送孩子读书来让他走上正路。

1906年,时年十九岁的蒋介石东渡日本求学。熟悉近代史的朋友应该了解,近代中国的很多革命者都有日本游学的经历,孙中山等元老先驱也都有在日活动的背景,甚至于中国同盟会都是在日本建立的。


因此,蒋介石很快就被在日活动的革命人士影响,他与陈其美成为拜把子兄弟,还在陈其美的引荐下结识了孙中山,并得以加入到了同盟会中。

而后,也是在陈其美的引导下,蒋介石在革命党内部的地位不断上升,在陈其美被刺杀后,蒋介石又被孙中山引为肱骨,其为孙中山奔走效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是他后来得以掌握大权的重要基础。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蒋介石的心中,母亲王采玉和孙中山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想要在死后要么安葬在母亲身边尽孝,要么陪伴在孙中山陵旁。


但是,以蒋介石的名声,死后葬在中山陵这一条显然不太现实,所以蒋介石最后似乎只有陪在母亲身边这一个选择了。

1949年,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夕,曾拜祭过自己的母亲,期待有朝一日能再次回家看望她。此时的蒋介石,还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寄希望于美国人帮助他打败共产党。

但很快,蒋介石就失望了。首先是新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让蒋介石意识到了解放军的强大力量。而后,金门炮战的进行也让蒋介石看到了美国人的别有用心。

等到大陆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更是给蒋介石极大地打击,蒋介石曾黯然神伤地说:“如果这颗原子弹是由我们试爆的,那该多好啊!”


从那时开始,蒋介石渐渐就对反攻大陆不再抱期望了,而寄希望能够维持在台湾长居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但是,蒋介石听到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不久之后,基辛格和尼克松接连访华,更是让蒋介石的迷梦彻底破碎。

据说当时消息传来的时候,一阵风吹走了蒋介石的帽子,他的副官在帮他捡起来后,发现蒋介石已经泪流满面。此后的蒋介石不得不面对现实了,他还能回归故里吗?

时间来到1975年,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在台湾生活了二十七年,政治上的失意放在一边,他的身体也出了很大的问题。


他得了前列腺炎,本来这不算什么大病,宋美龄为他联系了一个美国名医,只需要十分钟的手术就能解决问题。

但是,那个医生在听说是给一个大人物做手术的时候,表现地过于紧张,以至于手术进行了四十分钟才结束,此后的蒋介石还出现了尿血和小便失禁的症状,使他苦不堪言。

而在1969年前往阳明山避暑的过程中,蒋介石遭遇了车祸,虽然这起车祸没有对他造成太大的直接影响,但此后他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蒋介石自己说:“这场车祸至少让我少活了十年。”

人到暮年,功名已成浮云,而身体也大不如昨,不免产生悲秋之感,其对故土故人的眷恋也就更深刻了。


蒋介石在台湾生活的几十年中,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这一点从一些小事上就能看出来。曾经有一个叫李铁汉的人,在士林官邸为蒋介石服务,负责采购生活用品。

据李铁汉回忆,每每逢年过节的时候,也是他工作最麻烦的时候。

蒋介石喜欢吃腌咸笋、酱瓜、小咸菜、年糕等小吃,这些食物台湾其实也有,但蒋介石就是吃不惯,每每要求要从大陆采购,而且还得是从他的老家。

每年的春天,蒋介石都会让人从他的浙江老家采购几十斤竹笋回来,让厨师腌好后储存起来,然后每天都拿一些出来佐饭。


除了吃,在穿、用上蒋介石也有恋乡情结。比如衣服,蒋介石最喜欢丝绸做的,还得是浙江杭州出产的丝绸,他在逃亡台湾的时候带走了很多丝绸衣物。

很多年以后,旧衣物不能穿了,蒋介石甚至动用在香港的情报机构给自己从浙江采购丝绸。我们前文说的蒋介石在下葬时穿的七层衣物,就是用杭州丝绸制作的。

蒋介石还很喜欢景德镇瓷器,当年他在南京使用过的那些个器皿,他都带到了台湾。

而瓷器不同于丝绸和菜品,很难从大陆运出来,因此蒋介石带过去的老物什都成了孤品,坏一件少一件。


台湾不是不能生产瓷器,但蒋介石就是对老物件有着特殊的感情。

一次,有一个下人打碎了蒋介石常用的茶杯的杯盖,气的蒋介石破口大骂,好几天都没个笑脸。下人们给他重新配了一个岛内产的瓷盖,但蒋介石就是不喜欢,那个杯子也就很少用了。

从这些事情上我们都能看出蒋介石的恋乡之情,其爱之深切,及于微末。但最能反映蒋介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还是在六十年代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美国为了侦查中国的原子弹研发进度,要派出很是先进的高空侦察机“U-2”去中国罗布泊拍照片。

而在飞机出发的时候,蒋介石特意给飞行员交待了一个任务,那就是飞到他的老家溪口上空拍几张照片,尤其是要拍他母亲的墓庐。


蒋介石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多年未曾拜祭母亲的坟茔也是他最大的遗憾。毛主席在1956年开春的时候给他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欢迎蒋先生在祖国统一后回家乡看看。”

蒋介石曾三次试图破坏毛主席家的祖坟,所以他很担心大陆也用同样的办法来报复他,直到收到这封信,蒋介石在长舒一口气的同时,也对毛主席感佩不已。

尽管得知墓庐安然无恙,但蒋介石还是迫切地想要看一眼,足见他思母之情之深。

蒋介石如此眷恋故土故人,立下那样的遗嘱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他的儿子蒋经国其实和他是一样的。


蒋经国是毛福梅所生,尽管后来蒋介石抛弃了毛福梅,但蒋经国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对母亲的感情也很深。

不幸的是,毛福梅在1939年于老家被日军的飞机炸死,终年只有五十七岁。这件事对蒋经国打击很大,也让他对母亲始终怀有愧疚之情,他也期望着能有朝一日回到母亲的身边。

蒋经国是在1988年的1月13日15时50分离世的,他晚年深受糖尿病困扰,以至于视网膜模糊,双腿肌肉坏死,肾脏发炎,于是只能靠轮椅出行,甚至于开会的时候需要用胶带把胳膊固定在座椅扶手上,以防手臂不自觉滑落让人看出他已经病入膏肓。


在病痛中煎熬了两年,蒋经国终于撒手人寰,而蒋介石的棺椁也在慈湖浮厝了十年,不仅蒋介石回归故里的心愿没有达成,连同蒋经国的安葬也成了一个新问题。

蒋经国在离世后,和他的父亲一样要求浮厝,希望死后能回归大陆安葬在母亲毛福梅的身边。同时,蒋经国的葬仪也与他的父亲类似,包括七层衣装。

对于这一点,很多人都比较疑惑,而谜题直到宋美龄晚年才被揭晓,宋美龄说:“这是他老家的风俗。”据说,在浙江奉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死去的人魂归故里。

后来,蒋经国的遗体也就被安置在了大溪陵寝,就在蒋介石的棺椁旁边。

随着时间推移,诸如蒋孝文、蒋孝勇、蒋孝武等能在台湾说上话的蒋家后人都相继离世,其余蒋家人大都淡出大众视野,这件事的达成也就更加遥遥无期。


其实岛内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其移灵,因为大溪陵寝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景点,每年为当地带来巨额的旅游收入,他们当然不愿意让两蒋移灵,甚至有人提议要把陵寝搬到台北他们都极力反对。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快半个世纪了,这件事依旧没有下文。可能有朋友会问:“他们的尸体不会腐烂吗?”事实上,尤其是蒋介石的尸体,可能已经腐烂地不像样了。

据蒋介石的贴身侍卫翁元回忆,蒋介石在下葬的时候,因为宋美龄反对破坏遗体,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其内脏取出,只是给尸体注射了福尔马林。


遗体保存并非什么新鲜事,苏联就曾保留过列宁的遗体,但遗体保存一般都是要去除内脏的,即便如此,列宁的遗体还是高度腐烂,以至于不得不将其首身分离,替换上一具假的身躯,防止腐烂蔓延至头部。

而蒋介石的遗体一没有摘除内脏,二没有保存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三没有泡在防腐液体中,只是在给尸体注射防腐剂后保存在铜棺中,用翁元的话来说:“真的已经不能看了。”

除开尸体腐败问题,蒋介石的陵寝现在还面临着更大的危机,后来台湾岛内打算以“两蒋陵寝每年要耗费四千两百万台币,再拖下去只是无止尽的浪费预算”为借口拆除其陵寝,但最终并没有成功。

蒋介石对母亲的感情很深,王采玉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对他恩深似海,而蒋介石也始终对母亲念念不忘,乃至到临死的那一刻仍在追思母亲的慈容和家乡的风貌。

蒋介石父子遗体时隔近半个世纪依然放在台湾,可能这便是命运的捉弄吧,因为蒋介石顽固地发动内战,造成成百上千万人失去了家园与亲人,数百万人有家难回,如今他自己也再难看一眼故土,真是何其悲惋。

举报/反馈

杨西芸

21.7万获赞 2.9万粉丝
每天分享不一样的历史,欢迎关注!
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