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忠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3%,实现了“开门红”。去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时,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成为今年推进各项经济工作的施策方向。一季度经济开局整体向好,各个分项经济指标表现较为均衡,充分体现出新形势、新要求下“稳”和“立”的格局已现端倪,这无疑为坚定信心、改善预期,以及下一步破除深层次障碍、持续推进重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季度GDP增长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和“以进促稳”
近三年,即2022年到2024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8%、4.5%和5.3%,2024年一季度增长水平为过去三年中最高,表明了我国经济在疫后恢复过程中,总体保持平稳且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更充分展示了我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所取得的成效。自党中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至今,围绕“稳”推动经济发展已连续十多年,这成为我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其内涵也在随着新形势的出现和工作重心的调整而逐渐变化。
在提出之初,“稳中求进”策略主要是应对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恢复过程中遭遇的诸多国内外的不确定性。这一情形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发生了变化,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陡然增加,而疫情暴发带来的冲击则进一步增加了“稳”的难度。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实现的增长是在长期以来面临内外部因素变化的影响下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厚积薄发的结果。同时,还应认识到,尽管一季度GDP取得了5.3%的增长,既高于近两年历史同期,也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增长目标,但这一成绩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当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其意义更多地在于“以进促稳”,
奠定和巩固了行稳致远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量变稳中有升,质变初现端倪
2024年一季度,随着宏观政策“组合拳”效应持续释放,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工业生产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一系列体现新质生产力的细分指标表现亮眼,彰显了我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较2023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的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1.5%、40.6%、18.5%。在“四个融合”方面,全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取得显著提升。在绿色化发展上,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31%,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继续下降,氢能、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得到快速拓展。
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新旧动能转换是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当前,我国强调“稳中求进”的一个关键动因就在于旧动能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减弱,而新动能的能级还不足以为整个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因此,需要新旧动能的稳步转换,尤其是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不断壮大来推动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今年一季度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推动产业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方向持续优化,一方面为“稳增长”加码新动能,另一方面通过尖端技术突破和传统产业改造,引领整体产业由“量变”向“质变”加速跳跃式迈进。
新消费、新投资推动内需提质升级,“三重压力”显著缓解,内需活力持续迸发
自2022年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内需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稳步复苏、持续向好的重要因素。为此,当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稳步化解“三重压力”,确保宏观经济稳步恢复向好。
从消费端看,2024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34.3%和47.3%,春节档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创下同档期新高。消费领域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是,文化消费、数智化消费等消费端新活力持续拉动了居民消费的有效需求。文化底蕴和数智化元素打开了消费产品的创新空间,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文化品牌大量涌现,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文旅消费新活力。
在投资端,2024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比上年全年加快了1.5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9.3%,说明投资端正在稳步发力,且投资需求中对房地产的依赖度稳步降低。除了量的增长外,在投资结构方面也显示出持续优化的趋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2.7%和11.8%。今年一季度还出现了另一个重要信号,即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3月份达到50.8%,时隔6个月后重回荣枯线之上,为去年3月份以来的最佳水平,这表明我国产业投资预期正在得到改善。这一改善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那里得到印证,该指标在3月份为55.6%,也继续保持在高景气区间。
克服多重困难,进出口贸易好于预期,外资外贸结构继续优化
2024年一季度,我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0169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57378亿元,增长4.9%;进口44315亿元,增长5.0%。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单季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且增速创下了6个季度以来的新高。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由2019年的45779亿美元上升至2023年的59368亿美元,增幅近30%,因此,今年一季度的货物贸易进出口能够在这样的高基数上创出新高实属不易。而且,从我国外贸的实际情况来看,2023年可能是过去十几年中外贸形势最严峻的一年,进出口企业普遍经历了订单减少、库存积压、进口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困境。从这个意义上看,外贸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尤为难能可贵。除了进出口总量保持持续增长之外,我国外贸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增幅较大,一般贸易相对于加工贸易维持了较快的正增长。总体而言,我国一季度外贸超预期实现了阶段性的“质升量增”,为完成全年“质升量稳”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外资方面,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今年我国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3016.7亿元,仍处于历史高位;当季新设外资企业数量1.2万家,增长20.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达12.5%,同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可以预计,随着新设外资企业投入资金的逐步到位,我国外资将获得更加稳固的支撑。此外,根据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接收到的外资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资金同比有大幅增长,增幅达36.1%,且在1-3月份呈现增幅逐步扩大的趋势,显示出外资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走势企稳向好的预期。
坚持以民生为重,就业水平明显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赢GDP
2024年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伴随着就业形势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39元,同比增长6.2%,显著高于GDP增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3%,与GDP增速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7%,大幅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速,这表明经济增长成果在城乡居民部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共享。与这一数据相呼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删除了多年来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中的“基本”两字,凸显了国家促进居民收入更快增长的决心和政策导向。
收入增加是促进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而高质量就业又是增加收入的保障。“稳中求进”既需要通过持续创新改善供给端,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生产力,同时,也需要需求端的配合,关键在于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地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共享,显著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随着一季度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就业形势的总体改善,我国居民收入有望保持稳步增长,这也必将有力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进而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了超预期增长,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增强,凸显了强大韧性。伴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带动外部需求提升,加上国内一系列政策举措逐步落地见效,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有望延续显著恢复向好的态势。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产业仍处在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中,稳固内需的基础尚有待继续夯实,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还须进一步巩固,局部领域仍存在风险点。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仍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持续增强市场整体信心和经济运行动力,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以充足的底气确保我国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举报/反馈

中国经济时报

26.8万获赞 18.7万粉丝
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性经济类日报
中国经济时报社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