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这个追求梦想的时代,有一个人用自己的人生阐释了"执着"二字的分量。他就是姚安濂,一位"大器晚成"的演员。

姚安濂追求表演梦想的脚步,跨越了整整半个世纪的时光。从小学时期就懵懂地对舞台芸芸念念不忘,到年过花甲后终于登上事业的巅峰,他用自己的执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这个曾被称为"国民老爸"和"反派专业户"的男人,身上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解读他人生的艰辛和执着。

读在人生路上一路坎坷的"国民老爸"姚安濂,让人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他的坚韧和努力令人钦佩,更让人看到了一个演员不平凡的成长历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细细体味他前半生的挣扎和追梦历程。

爷叔翁的上海味道

提起姚安濂,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就是他在多部影视剧中出色地诠释了"上海爷叔"这一经典形象。他操着一口纯正的上海方言,说话做事都带着些许老派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有味。其实他就是一个地道的上海本地人。

上世纪50年代末,姚安濂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就对表演情有独钟,和其他孩子不同,他喜欢模仿街坊邻居们随口哼唱的小曲,还会学着样板戏中的台词在家里自娱自乐。家里人无不被这个"小演员"的才华折服,姚安濂也渐渐成了附近街坊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时的他可谓是别人家的孩子,整个儿时就过着"戏精"式的生活。姚安濂回忆说,他常在家里搭个小舞台,邀请小伙伴们来观赏自己的表演。大伙听着洋溢着童真的稚嫩嗓音,看着他摆出一个个夸张的肢体动作,总是乐不可支。对于姚安濂来说,这就是他儿时最快乐的时光。

一个小舞台,一群热爱表演的伙伴,还有街坊邻里们的支持与欣赏,姚安濂的梦想就这样在这片熟悉的街坊环境中渐渐膨胀。他本以为这种快乐的日子能持续很久,直到有一天,梦想突然就被生活的现实狠狠打了一记闷棍。

三线建设的号召

在那个年代,国家为了发展内陆地区的经济,响亰"三线建设"的号召,大批人员被调往偏远地区。姚安濂的父母也恰恰在这股大潮中。为了响应号召,他们一家人不得不离开熟悉的上海,举家迁往偏远的边疆城市。

对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这无疑只是换个环境生活罢了。但是对于那个热爱表演的小男孩姚安濂来说,这一变故无疑是晴天霹雳。满怀憧憬刚刚对梦想虎视眈眈,却要被迫离开上海这个大舞台,去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城市。

尽管当时的姚安濂年纪尚小,但对于一个表演梦想蓬勃发芽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物资匮乏,环境闭塞,根本没有任何演出的机会。一下子从梦想的温床被拽到一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陌生环境,这对于小姚安濂来说无疑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过去在上海,有街坊邻里们的支持与鼓励;而现在,只有荒凉寂静的边远地区,任何关于表演的种子都难以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存活。那会儿姚安濂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无奈和迷茫,甚至差点就此放弃梦想。

但好在姚安濂并没有放弃,依旧咬牙坚持着内心的梦想。就算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他也没有放弃表演。身边虽然没有了小伙伴,也没有了欢呼的人群,但他就对着虚空自娱自乐地自说自演,用这种方式支撑住了内心的梦想火苗。

命运终归不会永远如此酷薄。几年后,姚父姚母的项目结束,一家人终于可以离开这个"牢笼",重新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上海。经过了这段特殊的磨炼,当姚安濂重新踏上上海的土地时,对于这座城市已经产生了全新的认知和感情,像是重新回到了故乡。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里重新开始梦想的追寻。

高中的绝望与坚持

重新回到家乡后,姚安濂像是为表演而生的孩子,继续沉浸在对表演的热爱之中。通过参加校园文艺社团、自发组织话剧表演等方式,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梦想。然而事与愿违,命运又给了他一记重重的一击。

当时正值姚安濂高中读书的时期,本来学业应该步步为营、一路青云直上。却不料,他的父母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他选择了一条与梦想背道而驰的人生道路。高中未读完,他就被父母安排进了工厂,开始了工人的生活。

可以说,那是姚安濂梦想生涯的最黑暗时刻。工人的体力劳动完全压抑了他内心的热忱,每天重复的机械性劳作让他如坐牢狱。与此同时,自知理想渺茫但无可奈何的他,内心把对梦想的渴求压抑得越来越深。

更雪上加霜的是,所有的亲友都认为进入国有大厂当工人是个不错的去向,他们毫无察觉姚安濂内心对舞台的渴望。每当看到工厂对面的那家戏院,姚安濂都会陷入巨大的矛盾和挣扎中。戏院中上演的每一出剧目,都像一种诱惑和嘲弄,让他思念和渴望,却又无可奈何。

就这样,姚安濂在工厂度过了7-8年的寂寂无名的日子。别人眼中体面的工作,在他这里却是牢笼,每天都在压抑着他的天性。那段岁月对于姚安濂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若非梦想的渴望太过炽热执着,只怕他早就彻底放弃了。

所幸梦想的种子早已在他心里紧紧扎根。工厂对面的戏院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不断引导和鼓舞着姚安濂。他时常在下班后跑去戏院,观看当天的演出,甚至把一些经典台词都默记在心。

同时,姚安濂也在寻求其他机会。他曾多次参加上海戏剧学院的考试,试图以正规的方式学习表演,却屡屡因为"长相不够周正"而被刷下来。

失败固然让人沮丧,但并没有彻底击垮姚安濂。既然无缘进入正规院校,他便转而加入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业余话剧培训班。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群怀揣同样梦想的伙伴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表演技巧,排练话剧剧目。姚安濂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自我的空间。

渐渐地,培训班的老师们也被姚安濂的天赋和热情所折服。他们劝说姚安濂继续参加戏剧学院的考试,相信总有一天会被识破才华。只可惜,姚安濂当时已经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再也无法坚持像年轻人那样一直等待和尝试。

最终,姚安濂选择了暂时放弃进修的机会,继续在文化宫演出。由于出色的表现,文化宫时常会将他从工厂借调过来应急排练和扮演一些小角色。尽管如此,姚安濂也从未放弃成为一名正式演员的梦想。

三十而立 初涉娱乐圈

转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姚安濂已年过三十。身边的人都已经走上人生的正轨,唯独他依旧在工厂和文化宫两头徘徊。妻子和家人都已经失去了耐心,他们觉得姚安濂哪怕是个小有作为的"业余演员"也比当一名工人强。

但姚安濂从来都不是那种甘于平庸的人,他渴望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就在这时,一个曾在文化宫和他共事的同事为他指明了新的方向。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正在筹拍,让他客串一个小角色。没想到姚安濂的演技出众,立刻就吸引了导演的注意力。

导演当时就语重心长地对姚安濂说:"你演技这么好,做幕后太浪费了,干嘛不当个专职演员?"这番话无疑是给了姚安濂莫大的鼓舞。几天后,他立即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从此,姚安濂开始孜孜不倦地在各大剧组打工。为了汲取更多经验,他甘愿扮演最小的角色,有时甚至是一些龙套和群众演员。只要片场有活,他就会第一时间赶去。

艰辛磨练 一步步走向成功

作为一名40多岁的演员新人,想在影视圈立足可谓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幸运的是,姚安濂已经通过数十年的坚持和努力铺垫,积累了不少资源和人脉。但竞争依旧十分激烈,即使扮演一些小角色和龙套,都需要投足轻重。

有一段时间,为了抓住机会,姚安濂甚至一度陷入"过劳"状态。为了接更多的活儿,他基本上今年365天有300多天都泡在剧组,甚至很少回家。亲情和事业,一时间陷入了天人交战的境地。妻子看不惯他这种近乎偏执的狂热,干脆就提出了离婚。

此后,家中只剩下了上小学的女儿姚冰清和一条宠物狗相伴。原本亲密无间的父女,一下子就变成了陌生人。姚冰清的童年时光几乎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她渐渐对这个总是形单影只、不务正业的父亲产生了足够的不理解和反感。姚冰清经常在见到父亲时,会狠狠地说他几句。父女关系就这样陷入了冰点。

姚安濂深知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为了挽回女儿的感情,每当有空闲,他就会赶回家陪伴女儿。有时甚至在片场也会打几个电话询问女儿的近况,给她寄一些小礼物。渐渐地,姚冰清那冰冷的心终于开始慢慢温暖。在漫长的时光里,父女俩的亲情也终于重新走上了正轨。

与此同时,姚安濂在事业上也终于迎来了新的起步。出演多部电视剧后,他的实力逐渐获得认可,开始小有名气。观众们甚至亲切地称呼他为"国民老爸"和"反派专业户",由此可见他在这两类角色上的出众表现。

直到2020年,距离最初进入表演行业已经整整35年了。在一部电视剧中,57岁高龄的姚安濂终于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影帝"奖杯,也算是给了他前半生执着的最好回馈。

从此,姚安濂在影视圈更是小有名气。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他的精彩演绎和坚韧人生历程也获得了不少影迷的喜爱。

两部热播剧《特殊争夺》和《承欢记》中,姚安濂分别出演了心狠手辣的反派"军统站长"和温和慈祥的好父亲"麦来添"。两个角色的反差让观众们大跌眼镜,无不称赞他的演技功底了得。

"看到姚安濂演反派,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把邪恶的一面演绎得太入木三分了!"

"麦叔太可爱了,姚安濂把一个父亲的温情体贴诠释得淋漓尽致,看着很有代入感。"

两极分化的评价,正说明了姚安濂卓越的演技和出众的演绎能力,他随时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之间自如切换,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感体验。

走过坎坷 从不言弃

如今,姚安濂已经67岁高龄,但在事业上可谓是新的开端。他时常在剧组里开玩笑说:"很多年轻演员哪怕一开始就疯狂输出,到了我这个年纪也许就会力不从心了。但我可以慢慢来,我的最佳状态还在后面呢!"

说这番话时,姚安濂的眼神坚毅而执着,似乎在昭示着他根深蒂固的梦想从未停止。这份对表演事业的执著,正是支撑他走过人生坎坷的根本动力。

不得不说,姚安濂的人生一路走来坎坷重重,但他却以钻石般的意志力终于抵达了事业的巅峰。在他执着追梦的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突破生活的重重枷锁。

从小时候被迫离开上海,到青年时期被安排进厂做工人;从事业开端就遭受人生挫折,到身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和嘲笑。每一个阶段,似乎都在试图扼杀姚安濂内心的梦想火种。

但正是因为他从未对命运言弃,才终于等来了事业的最后成就。姚安濂深知,梦想的路上难免荆棘丛生,但只要努力向前,总有一天就能穿过重重迷雾,抵达理想的彼岸。

如今,姚安濂已经与女儿及其家人相依相伴,过着其乐融融的晚年生活。看着女儿成家立业的样子,他也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为自己的执着喝彩了。

曾几何时,为了追求理想,他不得不把女儿姚冰清一个人撇在家中,现在看来那段分离也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父女俩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疏离,却终究用真挚的感情补完了彼此生命中最大的遗憾。

姚安濂也时常感慨,自己曾经的坚持和孤独终于在晚年有了可喜的回报。日子虽然过得拮据,但内心已然获得了无比的丰富和充实。这份对梦想的执着,也将继续传递给下一代人。

正如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梦想啊,虽然我追求它的时间比别人长,但我最终还是实现了。你们年轻人更应该好好把握机会,永远不要放弃内心的执着。"

是啊,这个世界并非人人得志,但只要心中有梦想在,我们就永远都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姚安濂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份执着的力量。

结语:

"梦想啊,即便我走的路比别人长,但终归还是实现了。"姚安濂的这句话讲出了他对梦想和理想毕生的执着。

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与生俱来就拥有毕生的追求,更多人是在生命的相途中找到内心的燃点。姚安濂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个道理:只要我们保有梦想,就永远拥有前行的动力。

姚安濂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是磨难,但只要心中的火苗不熄,就终将在某个时刻迎来事业的曙光。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演员,同时也是一位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者。

毋庸置疑,姚安濂用他的人生塑造了一个永恒的励志传奇。作为凡人,他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必将成为后人追求梦想的一座丰碑。

举报/反馈

吐槽的小九

764获赞 0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