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30日,毛泽东携手彭德怀,率领陕甘支队毅然离开吴起镇,踏上了新的征程。仅仅两天后,他们便抵达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下寺湾。11月3日,下寺湾边区特委的大厅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正在召开。会议中,郭洪涛副书记和聂洪钧主席详尽地汇报了陕北苏区、陕北红军及其作战的情况。

在此之前,毛泽东已得知陕北肃反的扩大化以及刘志丹、习仲勋、马文瑞等大批负责同志被捕的噩耗。他当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一切听候中央解决。”同时,他指派红军总部保卫局局长王首道和刘向三等先期赶赴瓦窑堡,接管陕甘边区保卫局的工作。

同日,中共中央又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的对外名义和组织分工等问题。会议决定,对外将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的名义。同时,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担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担任副主席,成员包括王稼祥、林彪、程子华、徐海东、聂洪钧、郭洪涛等人。会议还明确了军委的权限:大的战略问题需向中央提出讨论,而战斗指挥问题则由军委全权决定。

会议结束后,中共中央决定兵分两路行动。

  • 一路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红一军团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准备发起直罗镇战役,以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 另一路则由张闻天、博古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北上陕甘晋省委所在地瓦窑堡(今子长县)。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董必武担任主任的五人委员会(成员包括邓发、张云逸、李维汉、郭洪涛)被赋予了调查和解决陕北肃反问题的重任。而在下寺湾旧戏楼召开的欢迎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题为《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的激昂演讲,号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敌人。

11月4日,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冒着纷飞的大雪,踏上了南下的征程。他们穿越王坪,渡过洛河,翻越雷花峪的山岭,最终在乔庄扎下了营地。仅仅一天之后,11月5日,他们抵达了象鼻子湾,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这个仅有六户人家的村庄,成了军委机关的临时驻地,红军战士们则分散在毛家安、红土沟、老人仓、官庄寺、纸坊等地。

当时,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大地已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宛如一片银色的世界。毛主席不顾严寒,向全体红军指战员发表了著名的“雪地讲话”。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战士们的心。

“同志们,辛苦了!”毛主席的话音刚落,会场便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他接着说道:“我们长征胜利结束了,敌人围追堵截的计划破产了!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翻越了五岭山脉,跨越了湘江、乌江、大渡河,还穿越了茫茫雪山和草地。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伟大长征,敌人虽然—直想消灭我们,但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是—次载入史册的奇迹。”

毛主席的话语中充满了激情与力量,他形象地比喻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他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强调了红军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英勇事迹。

毛主席还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基本特点,指出了党的基本策略和任务,强调了要进一步讲求团结、遵守纪律。他的演讲结束语是:“我们要给陕北人民、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送点礼物,打好罗镇这一大仗!我们一定能够取胜!”

“雪地讲话”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士气和热情,同时指导了整个革命,其意义和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11月19日,遵循毛泽东的指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等率领麾下,自驻地出发,踏上前往直罗镇的征途。他们攀上直罗镇四周的山巅,目光如炬地审视着每一寸土地,从道路到山岭,从村庄到河流,无所遗漏。他们结合地形地势,深思熟虑,最终敲定了作战方案。

按照部署,红军分为两路,潜伏在直罗镇四周。红一军团在石咀、凤凰头、姜家川、魏家河一带集结,准备从北向南发起猛攻。红十五军团则在张村驿、桃花砭地区集结,准备从南向北夹击。更有红十五军团的一连兵力,提前潜伏在直罗镇西边的小山上,负责监视敌人,引诱其深入红军的埋伏圈。

11月20日,东北军第109师师长牛元峰率领部队,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自黑水寺沿着葫芦河直扑直罗镇。此刻,担负诱敌任务的红军与敌军的先头部队正面碰撞,他们巧妙地边打边退,故意示弱,如同放风筝一般,将牛元峰部队引向直罗镇。同时,红军派出游击队和小股部队四处游弋,引诱敌人深入陷阱。

果然,东北军误以为红军抵挡不住他们的攻势,变得更加嚣张跋扈,一路狂追至直罗镇。牛元峰得意忘形,自以为“旗开得胜”,急不可耐地向总部和军部报捷,声称已占领直罗镇。然而,就在他的“占领”电报发出的那一刻,当他的部队官兵沉浸在梦乡之中时,毛泽东等领导人却像猎人一样,见猎物已乖乖进入陷阱,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

在寂静的11月20日晚,两路红军战士如同夜色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踏上了征途。他们遵循作战命令,趁着夜色掩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行军。当他们进入直罗镇地区后,红一军团沿着北面山岭,红十五军团则沿着南面山岭,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在拂晓前无声无息地进入了预定位置,将直罗镇紧紧包围。

这些英勇的红军战士,身着单薄的衣装,趴在冰冷刺骨的山岭中,他们如同冰雪中的勇士,静静地等待着战斗的号角吹响。

到了11月21日拂晓,南北两山的红军主力如同苏醒的猛虎,突然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迅速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其中第109师大部被歼灭,而牛元峰则率领残部500余人退入镇东南的土寨内,坚守待援。

面对第109师被围的困境,张学良心急如焚,急忙命令董英斌率领第111师余部和第106师进行增援。然而,毛泽东的目光早已超越直罗镇,转向了这些增援之敌。他决心抓住敌军协同较差的弱点,集中红军主力,以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消灭西线增援之敌。

根据新的决策,周恩来和彭德怀在直罗镇坐镇指挥红十五军团主力围歼残敌,而毛泽东则亲自率领红一军团迎击增援之敌。然而,第111师在安家川以东地区与红一军团刚一接触,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向西退至黑水寺地区,向第106师靠拢。红军原本计划歼灭援敌的计划未能如愿。

面对两天的战况,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敌援军已是惊弓之鸟,红军必须迅速抓住战机,乘胜扩大战果,主动出击。因此,他果断地确定了新的作战部署:以红一军团主力对黑水寺实施正面进攻,同时以两个团的兵力从北面进行迂回,阻止敌人向西逃窜;而红十五军团主力则秘密进至黑水寺以北,控制黑水寺至太白镇之间的地区,确保孤立董英斌部。

就在红军巧妙调整战略部署之际,董英斌率部匆匆逃往太白镇。毛泽东果断下令,红军部队如离弦之箭,分三路追击逃敌。经过激战,红一军团于24日在张家湾至羊角台之间的广阔战场上,犹如猛虎下山,一举歼灭了国民党军第106师617团。而被困的第109师残部,在缺粮缺水的绝境中,增援无望,只能孤注一掷。牛元峰无奈率部突围,但最终在直罗镇西南的老牛湾被红军全歼,牛元峰本人也命丧沙场。至此,第109师全军覆没。

直罗镇战役,从1935年11月21日烽火燃起,到胜利的曙光洒满大地,红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歼灭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在这场激战中,共俘虏敌人5367人,击毙击伤敌人1000多人,成功阻击溃退敌人3个半师的兵力。战利品之丰富,令人振奋:枪支3500多支、轻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刺刀1359把、子弹22万发、无线电台两部、战马300匹以及大量其他军用物资。

直罗镇战役不仅是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进攻性战役,更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胜利。毛泽东对这场战役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它为党中央将全国革命大本营迁至西北的重要任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奠基礼”。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善战,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战斗力。

举报/反馈

吾乃黄某人

2168获赞 410粉丝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有趣分享大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