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高祥

4月14日至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展开对中国的正式访问。

这是朔尔茨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德国对华政策及立场的《中国战略》文件出台后,朔尔茨首次率团访华。此次访华将对两国关系产生何种影响,备受关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朔尔茨第一次访华时相同,德企高层对于同机访华的代表团席位争夺非常激烈。据悉,此次访华的德国经济代表团将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拜耳、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等企业的高管,阵容依旧豪华。

朔尔茨访华为何颇受关注?

根据德国联邦政府官网,4月14日,朔尔茨参观了一家德国可持续氢驱动公司在重庆的生产基地。

根据行程安排,4月15日,朔尔茨将在上海参观一家德国塑料公司在当地的绿色和可持续技术研发基地。据央视新闻,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4月12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他会见,李强总理将同他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德国总理朔尔茨。图片来源:新华社

同2022年11月朔尔茨率团访华时一样,德企对于随行席位的竞争颇为激烈。据悉,目前确定将随同朔尔茨访华的代表团成员中,有至少12家德国巨头的负责人,包括:西门子董事会主席、总裁兼CEO博乐仁,拜耳CEO比尔·安德森,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默克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贝伦·加里霍,蒂森克虏伯CEO米格尔·洛佩兹等。

“经贸合作也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CEO与德国总理一同来访,印证了中德对加强双方经贸关系的期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告诉潮新闻记者,高管们争相随行,也是对中德之间进一步合作的期盼与信心。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4月12日下午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方愿同德方以此访为契机,增进理解信任,深化务实合作,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中德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另外,资本市场对于朔尔茨访华关注的原因还在于,这是《中国战略》出台后的首次访华。

2023年7月13日,德国政府发布该国首部《中国战略》。这份文件涵盖政治、经贸、文化、科教等多个领域,涉及德中、欧中关系以及全球问题多个维度,旨在对既往的对华政策进行“纠偏”,为今后的对华战略定调。

2021年“红绿灯”联合政府上台后,总理朔尔茨及其所属的社民党受到绿党、自民党这两个执政伙伴的制衡。加之受乌克兰危机影响,德国对华强硬呼声甚嚣尘上。德国首部《国家安全战略》与首部《中国战略》皆指出,德中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因素”在增加。

不过,《中国战略》表示,将与中国保持经济联系和密切的贸易往来,在技术领域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迫切需要“去风险”,促进对外经济关系的“多样化”。朔尔茨也在《中国战略》出台后发文表示,“中国战略”为中德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德国政府将继续与中国合作,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气候保护方面,我们的目标不是要与中国“脱钩”。

“近段时间,欧洲国家领导人密集访华,德国必然不能缺席。”杨成玉表示,德国经济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具有风向标作用。此次政府高层访华带来大型商业代表团,正是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此访释放了一个政治互信的积极信号,也给其他欧洲国家树立表率作用。

德国企业为何青睐浙江?

近些年,浙江与德国之间经贸往来一直颇为密切,德企也在持续“加码”浙江。

去年8月,在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中国(浙江)-欧盟企业经贸投资合作交流会在杭州钱塘新区举办。回顾这些年双方的经贸发展,杭州已经引进包括西门子、拜耳、史陶比尔、费列罗等50余家世界知名企业,涵盖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各领域。

西门子。图片来源:新华社

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23年,浙江对欧盟的进出口额分别达到1090亿元和6150亿元,其中德国占到319亿元和1044亿元。

欧盟中国委员会浙江中心主任汪政告诉潮新闻记者,欧洲企业对浙江法治营商环境非常满意。在与这些外企交流时,他们表示能够感受到浙江服务型政府对包括德国在内的外资企业的重视与支持,他们非常愿意与中资企业共同合作交流并建立商业伙伴关系。

嘉兴平湖的中德产业合作园,是浙江省首个获批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在占地2.6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内,聚集了一大批高质量德资项目落户。既有蒂森克虏伯、巴斯夫、湛新、德铁信可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也有凯密特尔、特吕茨、阿博格、科莱恩、德马吉森精机、利勃海尔、优沃德、美凯威奇等行业领先企业。

已经扎根杭州27年的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更是对浙江于外企的吸引力深有体会。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陶雪军向潮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前年机器人生产线落户,我们已完成了生产的全线本地化,也实现了产值从300万元到30亿元的跨越。

“我们对这里的投资持续‘加码’,源自我们对浙江、对杭州的信心。这里环境优美,政府服务到位,不仅能‘想你所想’,更能‘想你未想’。对于这片土地,我们情感深厚,就像‘娘家人’一样,来了,就没想过往其他方向去。”陶雪军说。

在诸多德企扎根浙江的同时,浙商也在德国闯出了一片天地。

浙江宁波人,同时也是德国豪埃森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律师的张志远曾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早期,在德国的浙商基本从事餐饮、服装鞋帽贸易等初级产业。10多年前,一大批浙江企业开始走进德国,包括吉利、卧龙等通过并购、设立研发中心、建设制造基地等方式扎根欧洲。到如今,更有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企业来这里布局和开拓市场,这些新兴领域技术,德国很少有企业掌握。

以卧龙集团为例,2011年,卧龙并购奥地利ATB集团,开启“出海”之路。ATB集团的韦尔茨海姆工厂,让卧龙成功解码德国制造。并购ATB,让卧龙集团的电机生产水平加速迈进了15年,达到了欧洲标准。如今,那个曾经的卧龙山麓下的民营乡镇企业,已经发展成一个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在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信心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目光聚焦到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扎根浙江。

正如中国欧盟商会相关负责人曾说,中国欧盟商会一直将浙江作为重要的投资目的地,商会多家企业经营收入的50%来自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的50%也在长三角地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086万获赞 60.6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