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晚年生活如同一场劫难,无论财富多寡,子女是否孝顺,结局都不尽相同。
另有人认为,晚年的生活终究取决于个人的底牌,一是储蓄的积累,二是子女的关怀。
然而,我们常常只看到别人表面的生活,实际上,只有老人自己才清楚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已经退休三年,经历了许多事情,我发现,晚年生活的最终结局,大体相同,只是心态不同。
心态良好的老人会静心享受晚年生活;而心态不佳的老人则可能自我纠结,也会影响他人。
晚年生活中,贫困和孤独的老人面临更多的挑战,这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在网上分享了陪伴父亲住院的经历,深刻感受到了医院里的残酷现实,以及老人晚年的无助和心酸。
那些有经济支持和子女陪伴的老人,可以享受到24小时的照料和关怀;
而那些贫困无助,孤独无依的老人,不仅无人关怀,甚至在医生建议手术时,子女也不愿意出钱。
在商议之后,子女们只好向医院提出暂缓手术,选择让老人出院回家。
看着老人眼中充满落寞和无奈的表情,深深印证了那句话:“一个母亲可以养活十个孩子,但十个孩子未必能够好好照顾母亲。”
社区里有一位母亲,养育了五个子女。在丈夫还在世时,子女们常常回家过年。
然而,丈夫去世后,子女们很少回来看望母亲。母亲说,这是因为自己没有退休工资,仅依靠丈夫留下的一点积蓄生活。她无法给孙辈们压岁钱,也无法帮助子女们。
于是,那些看不到实际利益的子女们谁也不愿意主动回家看望养育他们的母亲。
另外,社区里还有一位没有孩子的女士。丈夫过世后,她的晚年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她想要雇人照顾自己,但自己的退休工资微薄,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费用。因此,她根本请不起保姆。
最终,这位女士不得不卖掉自己的房子,请求自己的侄子把自己送进了养老院。
已经有好多年没见到这位女士了。有人说她已经去世,也有人说她还在养老院里。
老伴的姑姑是国企高管,退休后有着丰厚的退休金,还有三个优秀的子女,只是这些子女都定居在国外。
姑父去世后,姑姑被本家的侄子接到家中赡养,条件是将姑姑名下的三居室电梯房过户给侄子。
最初的几年,姑姑的本家侄子对她非常好,还经常带她出去旅游,直到姑姑无法自理。
然而,本家侄子没有与姑姑的三个子女商量,而是擅自决定将姑姑送进了市郊的养老院。
在养老院里,姑姑只度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便离世了。由于疫情的影响,姑姑国外的三个子女谁也没有回来。
即便是姑姑这样有钱的人,最后的岁月也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她在养老院独自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
终究,晚年的生活并非人人皆可如意,无论贫富,有无子女,健康不佳时,一切都显得徒劳无功。
如今,独生子女的父母也都渐渐老去,即便是大一些的,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了。
我的一个同事,今年刚刚五十岁就退休了,她是我们七十后中最年长的独生女。
我们都曾羡慕她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她总是能够得到父母的关爱,每年都有新衣服、新鞋。而我们只能指望父母的心情,大多时候都是三年换新的,旧的再三年。
有一次闲聊中,她提到自己最害怕半夜接到电话,因为她总担心自己的父母身体出了问题。
现如今,她的公婆已经需要她的照顾,如果再有父母需要她照料,她将会分身无术,只能商议着请人照顾,或者和父母一起去住养老院。
看到同事的现状,我也开始思考自己未来晚年的生活。
虽然我现在还只有54岁,但我内心深处也羡慕那些能够突然离世的人,觉得那样的离去才是幸运。
子女为了老人而牺牲自己,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异常艰难。
在过去,有多个孩子的家庭,总能有人自愿留在父母身边照料他们;
但是如今,现实却是只有一个孩子,生活的压力也更大,不可能让孩子放弃工作,全职在家照顾老人。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晚年做好准备。
老年生活的艰辛,不是由我们的意愿来改变的。
无论过去多么风光的人,到老了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即使手头上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自由自在健康的身体,也无法填补房间里那种家庭欢声笑语的氛围,更无法回到往日的时光。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健康的时候,好好照顾自己,多加锻炼身体。
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尽量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状态,延长我们自理的时间。
不要害怕衰老,但也不要过度放纵自己,坦然面对生活,这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