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大潮下,文化自信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新时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力度不仅对学生个体发展有益,也可为国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切实通过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特色文化、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策略为大学生带来全面的文化体验,进一步加深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真正培养文化自信。
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文化自信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了解与自豪感,反映国家软实力与竞争能力。在高校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时,打造浓厚的文化气氛尤为关键。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高校营造富有时代性、民族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例如,高校基于“文化节” 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举办“经典诵读会”活动或鼓励学生自编自导一部“历史短剧”,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高校还可基于“唐风晋韵”传统文化周展示传统书法、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举办讲座、讲座等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如此一来,即可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其沉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并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自己文化自信心和国家自豪感。
特色文化进入课堂,培养学生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指个人对自己所处文化群体的价值观、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认同。在高等教育范围内,教师将独特文化和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即可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并在持续的学习与探究中增强学生对本国家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切实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此种教育模式着重于革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教师深度挖掘与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过程中,能学到并领悟到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出对本民族文化的骄傲感与自信感。
例如,教师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主题课堂教育内容,以中国古典、哲学、历史、艺术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探讨中华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又如,教师创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的学习内容,面向学生讲解儒家经典、道家及中医药学等内容,观看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主讲的活动,让学生从最权威的视角对中华文化精华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但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还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多种交流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可见,在课堂中导入独特的文化元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教师整合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可为培育有国际眼光、国家自信的新一代年轻人打下扎实的基础。为此,高校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在课程教学中融合更多有特色的文化内容,从而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切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探索社会文化资源,扩展学生文化知识
文化自信既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认可,又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坚守与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决心。高校教师注重发掘和使用社会文化资源,可以扩大大学生的文化眼界,充实学生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如历史遗迹、博物馆、美术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均可为学生提供直观、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感受,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挖掘并运用社会文化资源,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把课堂拓展到学校以外的场域,让学生亲自感受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定期开展“寻根之旅”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中国东南部古镇、古村进行实地考察,感受中华文化内涵,并依据自身亲身经历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又如,高校设计“文化遗产保育”计划,带领学生走进本地区古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及保护研究工作,可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让其自觉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得到传统课堂上无法得到的生动体验,而且还可以对中华文化的深邃性与时代韵味有直观的认识,从而使其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刻认知。此种基于社会文化资源的教学方式,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其人文素质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为培养具有较强的文化自信心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此,高校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与优化,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社会文化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文化学习资源,真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组织多样实践活动,深化学生文化体验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文化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内化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验式学习强调在实际参与中,让学生从实际的经历中得到启发,进而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价值上的共鸣,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打下扎实基础。
例如,高校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人文体验。教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一起参加古代典籍研读和阅读活动,既能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博大精深,又能让其在传统文化浸润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又如,教师开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调查”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到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古迹去参观、研究,让其更加直接地、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光辉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可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与自信。可见,在新时期背景下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需运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大学生的文化体验。在日后的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中,高校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文化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与时代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高校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心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实行多样化教学策略,既能充实学生文化知识体系,又能拓展学生文化眼界,在其内心深处埋下一颗文化自信的种子,并在持续学习与实践中扎根。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注重持续探究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方法,切实发挥文化活动优势,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文化自信!
(作者:王利霞 石家庄学院)
来源:光明网
举报/反馈

光明网

1.8亿获赞 620.7万粉丝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
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