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杂交水稻发明出来以后,我们的粮食问题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此时“饥荒”仿佛已经远离了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过吃不饱的经历。

但是在古代,普通老百姓经常会面临饥荒,被迫流离失所,老百姓在逃荒的时候,甚至只靠着树皮和草根维持生命。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捕捞河里的鱼虾呢?



发生饥荒的原因

如果要搞清楚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相,我们首先要明白古代为什么饥荒的发生会如此频繁。

这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古代的粮食产量太低。

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高产量粮食种子,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通过不断地努力,经过不断地优化才能获得的品种。


但是古代的植物种子却属于原始的品种,每年能够产出的粮食产量非常有限。

这就导致农户在交完杂税后,能够剩下的粮食就不多了,而且他们还需要挑选合适的种子留存下来,用来明年的耕种。

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下来,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的粮食就所剩无几了。


除此之外,还有种植技术的落后。

现代人在种植粮食的时候,会在地里用上一定的肥料,这些肥料能够为粮食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而古人的种植技术比较落后,尽管他们在土地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是碍于时代的局限性,最后能够收获的粮食还是比较少。


最后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在夏季的时候,经常会迎来多降雨天气,过量的雨水不但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也会导致洪水的发生。

而且有时候天气异常,会出现长期干旱的问题,缺水也会导致粮食生产有限。

而农民靠天吃饭,在自然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饥荒问题。

那么,在粮食不够吃的时候,鱼虾为什么不能作为充饥的食物。



不捕捞鱼虾的原因

在饥荒发生的时候,受灾地带的老百姓会为了寻找一线生机,远离自己的家乡,到新的地方生活,但是在路上,大部分的灾民都会靠着草根和树皮填饱肚子。

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提出疑问,河里的鱼虾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啃食草根和树皮呢?


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就受到了地理位置的限制。

我国的疆域面积广大,各个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貌,很多地方因为降水稀少,很少有河流流过,水资源非常珍贵,在水源都稀少的情况下,河里现存的鱼虾数量自然也不多。

就算是原本有河流鱼虾的地方,也会因为降水稀少的原因,鱼虾大量的死亡。


所以对于北方的难民来说,更容易找到的草根和树皮就成了他们唯一能够填饱肚子,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食物。

虽然这些东西和鱼虾比起来,既没有什么营养物质,口感也不是很好,但却是那个时期,唯一能够支撑人活下去的珍贵资源。


不过这种情况放在南方就不是很适合了,因为南方地区大部分都处于亚热带或者是热带地区,常年的降水量都很充沛。

所以南方地区很少发生旱灾,一般来说南方地区主要是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因此,南方人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谋生的手段,要比北方地区的难民多很多。


还有就是受到了技术方面的影响,捕捞鱼虾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这个过程却需要充足的经验和丰沛的体力,而且对于人的水性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北方地区不像南方那样有着诸多的河流,因此很多人的水性都不是很好。

而且北方以种植业为生,普通人每天都忙于在田地中劳作,很少有时间到河流附近游玩,这就导致很多人没有捕捞鱼虾的经验。


再加上,他们在逃难的时候,本就因为缺乏粮食导致体力不是很充足,所以就算是看见了鱼虾也无法进行捕捉。

而且在古人的思想里,鱼虾根本无法填饱肚子,就算是有人水性足够好,能够捕捞到鱼虾,一天能够捞到鱼虾的数量也不是很多。


而古代有“多子多福”的思想,每户人家都会生育大量的子女。

如果放在稳定年代的话,这些子女就是充足的劳动力,能够让家里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放到灾荒的时候,过多的人口反而会成为逃难路上的负担,一两条鱼虾根本无法让如此多的人填饱肚子。


所以相对于鱼虾来说,还是野菜更受人欢迎。

因为大部分的逃难人群都是农村家庭,对于这些人群来说,辨认野菜是他们的必修课,而野菜的分布范围也很广,生长起来也很快。

只要有足够的野菜,一家人很快就可以挖出整整一篮子的野菜,他们将野菜经过简单的处理后,直接进行烹饪食用。


最后是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的普通人对于自然界持有一种敬畏的心理。

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神灵,尤其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对于上天更是敬畏,就担心会有自然灾害发生。

在他们看来,水神是主管降水的神灵,而河里的鱼虾则是水神座下的兵将,如果捕捉鱼虾食用的话,说不定会进一步触怒水神,让自然灾害变得更加严重。


虽然草根和树皮能够填饱人的肚子,但是这些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逃难的人群就会激增。

在过量的挖掘下,能够留给后面逃难人群的草根和树皮就会变得非常稀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想出了另一种填饱肚子的方法。

那就是吃观音土,观音土也被叫做“高岭土”或者是“白土泥”,里面具有很多的微量元素。


在平常的时候,观音土主要是被用于制造陶器,而在饥荒时代,很多人都找不到合适的粮食,在这个时候,观音土就是大家填饱肚子的唯一方式。

但是吃观音土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观音土虽然能够顶饱,但它毕竟不是真正的食物,观音土很难被人体吸收,在遇水后,会发生膨胀。


因此,有很多人在饥荒的时候,因为吃了过多的观音土,导致自己根本没办法将多余的观音土排出去,最后活生生地憋死。

其实人们的心中对于观音土的危害性十分清楚,但在饥饿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我们可以充分看出饥荒对于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而我们能够拥有如今的安稳环境,不需要每天为粮食不足而烦心,在这背后离不开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们的努力。


他们为了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每天都在地里忙碌,不管是风吹雨打都无法阻碍他们研发新种子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他们从不言败。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够拥有现在这样高产量的粮食种子,所以我们必须记住他们的付出,将他们的贡献铭刻在心中。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清风扶卿

57.4万获赞 8781粉丝
奇闻纪实很有趣,故事每天不重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