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幼儿园走红,不卷学习只拼厨艺

一帮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做出一桌美味佳肴,这是互联网正在上演的魔幻现实。

在江苏徐州徐海路幼儿园,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活动,而是孩子们每天上课的日常。有网友调侃,“这是职业技术幼儿园,毕业直接上岗。”

图源@徐海路幼儿园-园长妈妈
更令许多人没想到的是,这门生活课在全网爆火,有远至哈尔滨、内蒙古等多地的家长跨省租房也要把孩子送到这家幼儿园。
在幼儿园招生难的当下,徐海路幼儿园的入园名额一下排到了后年。
惊叹网络力量的同时,也让人深思曾经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幼儿园教育——超前学习小学内容,内卷前置到幼儿阶段,到底有什么用?
「职业技术」幼儿园
别的幼儿园是孩子们吵着不上学,但徐海路幼儿园是孩子急着要上学。
烹饪课上,一顿烙饼卷菜,孩子们不一会儿就准备了六个菜。他们从择菜到洗菜切菜,从下锅到出餐全部深度参与,由此了解每种食物的处理方式,和做饭的先后顺序。
青椒要摘掉里面的籽,黄瓜片要斜刀切才够大;炒菜要先倒油,肉菜要先炒肉;做烙饼,要先和面擀皮,再上炉子烤。
图源@徐海路幼儿园-园长妈妈
孩子们在生活劳动中知道自己入口的食物都从哪里来,从磨豆子开始制作豆浆,知道五颜六色的馒头靠蔬菜汁和面粉就能完成,也懂得鸡鸭、兔子的喂养过程。
图源@徐海路幼儿园-园长妈妈
推出类似生活课的幼儿园不止徐州这一家,另一家潍坊的幼儿园也正在进行许多人想不到的劳动教育。
教孩子们自主制作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学习刺绣缝纫、制作马扎、编花篮草席、学针织等等。
图源@诸城市青蓝幼教范老师
能吃能干的孩子们,体能也没落下。
图源@诸城市青蓝幼教范老师
网友看着孩子们劳动起来娴熟又快乐的样子,纷纷留下锐评:
“我就说吧,让孩子做饭最合理,幼儿园四点放学,放学之后买菜做饭,爸妈六点下班正好吃饭。”
妈妈:宝宝,晚上想听什么故事啊?
孩子:听什么故事啊,快睡吧,明天园里一堆活儿呢。
妈妈:新来的同学怎么样,好相处吗?
孩子:怎么说呢,眼里没活。
调侃之外,很多人都呼吁推广这样的课程,但其实劳动教育这个概念并不冷门,官方甚至一直在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两年前教育部就要求五六年级的孩子,要学习简单的炒、煎、炖等烹饪方式制作2-3道家常菜。
在这之外,孩子们还要学习农业生产、公益服务、家用器具使用维修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识技能。
学校也在用不同方式推广,四川一所学校还根据每个年级的情况制定了比赛,一个五年级就刀工了得的小男孩惊艳了许多网友。
图源@校园发现
广东珠海一所小学,会在年终将孩子们种植的蔬菜作为礼物发放,有1600斤的白萝卜、芹菜、厚叶菜,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图源@极目新闻
这些技能是多少80后90后不曾了解的,有人长大后独立工作才开始勉强学习一点做饭生活的技能。
还有许多人直到成家立业都没办法给自己独立做一顿饭,甚至连常见蔬菜的名称都搞不懂。
早已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被安上“只有学习是头等大事”的标语之后,已经离生活太远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了多数孩子的现状。
赢在起跑线,卷在子宫里
素质教育是理想的,回到现实高压的学习任务依旧挤占了孩子们大多数时间,家长们或主动,或被迫带领孩子涌入内卷赛道。
一档聚焦香港儿童教育的真人秀节目《没有起跑线》中,简直把内卷的意志发挥到极致。
这档节目中有个环节,邀请明星沉浸式体验幼儿园和小学生的生活,进入真实的虎爸虎妈家庭,感受当代童年的残酷。
其中一位女嘉宾蟹蟹仅仅体验一天,感受到学习几乎无孔不入。
早上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会不断指路标、门店招牌,考察认识汉字的情况。跑着赶上出租车,吃早餐的间隙妈妈要求赶紧复习拼字。
图源《没有起跑线
早上9点-12点蟹蟹只完成了第一个幼儿园的课程,妈妈接她下课后就马不停蹄送她赶往今天要读的第二个幼儿园。
因为在香港的全日班幼儿园,午睡后是不进行学习的。于是,下午妈妈将孩子安排进私立幼儿园学习英语和普通话,一天就读两所幼儿园,保证孩子六个小时的学习和游戏时间。
图源《没有起跑线
幼儿园课程结束,妈妈再次把蟹蟹送到精心挑选的兴趣班,请国家级的教练教她游泳。
更夸张的是,蟹蟹还要去参加电脑编程兴趣班,同班的孩子都是五六岁的幼儿园小朋友。
图源《没有起跑线
蟹蟹所在家庭的虎妈说,“人家都上五个兴趣班,难道你一个都不上吗?”
图源《没有起跑线
人生的成败与能否进入名校紧密联系,而名校的就读机会则从读哪所小学开始就注定了,无奈之下幼儿园就已提前成为许多家长发力的重心之一。
通知下周面试的幼儿园门口,提前一周就有家长们在园外排大队,甚至有人为了让孩子进入学校面试校工。
然而,没有最卷只有更卷,另一位妈妈Irene描述了一种极致的「胜利」——赢在子宫里。
图源《没有起跑线
因为许多有名且竞争激烈的学校只收1月的宝宝,所以要算好月份什么时候怀孕,让孩子刚好在一月出生。
竞争开始的时间线,从幼儿园又被前置到受孕前。
Irene原本是个佛系妈妈,没有为儿子做任何教育上的准备,直到她带着两岁的儿子面试当时很火热的幼儿班才发现,能录取的孩子表现欲都很强。
Irene的儿子落榜后,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询问一位通过面试的女孩的妈妈才得知,人家早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上早教班。
图源《没有起跑线
后来,Irene怀上了二胎,决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下一胎,一定要让她早点适应这种竞争环境”。
Irene在二胎女儿还未出生前,就开始着手准备,甚至每天对着自己的孕肚唱字母歌,特别为她挑选了50张幼儿园报名表。
在这样的望子成龙的期待和高压学习强度下,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花多余的时间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去劳动和玩耍,去亲近大自然。
但这种普通人看来已经接近疯狂的教育方式,却是多数家长的心理,有调查显示,八成的幼儿园或初小家长担心子女的成长问题,而有六成父母相信“赢在起跑线”这样的论调。
香港这样的高压教育环境也有不少内地家长趋之若鹜,有调查发现,不少家长另辟蹊径找到一条顺利进入985、211高校就读的方法。
自己先去考一个香港水硕,成功入学后再为孩子申请受养人签证,孩子就可以去参加香港高考,再利用规则让孩子可以低分考回内地的名校。
一位父亲的比喻十分形象,没有人想做怪兽父母,但现在大家都变得像丧尸一样,互相撕咬,便互相同化。
优绩主义的支配下,学习成为一件彻头彻尾的功利性事件,被牺牲和压榨的只有孩子。
快乐的童年成为父母赌博他们能够成为人上人的筹码,幸运的人突出重围,不幸的人则走向两种不同的极端。
高压之下,
鸡娃的两种极端走向
高分低能,多数人对这个词不会陌生,甚至许多人读书期间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
湖南卫视的节目《向上吧少年》,记录了一个学霸少年张习羽的学习日常,年仅10岁的他光是一个寒假就要上16门兴趣班。
他的妈妈是一名老师,为了让孩子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学习,她几乎包办张习羽所有生活上的事情。
每天帮他把饭准备好,吃鱼就把鱼刺挑好,哪怕吃一颗龙眼,都要帮他把皮剥了,把核给剔出来,妈妈说,“他不会吃”。

图源《向上吧少年》

节目给张习羽设置了挑战,第一项是剥鸡蛋,但张习羽平时只吃妈妈为自己剥好的蛋清,自然没有完成挑战。

图源《向上吧少年》

第二项是整理卧室,已经上小学的张习羽从没自己叠过被子,所以再次失败。

图源《向上吧少年》

但妈妈并没有表现得多么担忧,提到成绩优秀的儿子依旧满满的自豪。

其实张习羽这样成绩好却无法独立生活的孩子不是个例。
湖南神童魏永康,2岁识千字,4岁读完初中课程,17岁进入中科院读硕士,却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被退学。
魏永康旧照
脱离母亲生活后,他不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经常到深夜还在看书,第二天睡到日晒三竿。
不会洗衣服,更不懂打扫卫生,不会根据天气加减衣物,更无法融入集体,不会安排学习任务,导致错过考试最终被退学。
其实隐患早在母亲发现魏永康智商超群那天就已经埋下,从儿时起,除了学习魏永康什么都不用做。
母亲回忆儿子在家吃饭时筷子掉到地上,父亲让魏永康捡起来再拿扫把扫扫地,母亲听见立刻从厨房跑出来阻拦:“永康你的手是拿笔杆子的,你不能拿扫把。”

魏永康母亲接受采访

这正是许多在童年时期表现出超高智商的孩子们,最终陨落的致命转折点,从小被寄予厚望,生活重心全部都是学习,毫无生活的常识和能力。

即便在普通的学生群体中,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孩子也不少,一位贵州的初中老师曾发现,早上发放给学生的餐食回收后有39名同学没有吃鸡蛋,询问才知道,其中许多学生连鸡蛋怎么剥都不知道。

某种程度上,这些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全盘接受,将时间花在学习上,其他一概不管也不学。

他们空有智商,却没有在幼儿和少年时期培养出该有的秉性——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坚持自我的自信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那些缺失的教育,终究有一天会在个体身上显露,给予致命一击。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孩子会在高压教育环境中不堪重负,出现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接受三联采访时提到,在做青少年心理治疗的十多年间,暑假是他们相对轻松的时候。
但只要开学,孩子们的压力骤增,甚至会出现“开学一个多月,儿童精神科爆满”的现象。
一些找林红就诊的家长,压根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心理上患病,即便有些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躯体症状。头疼、牙疼、脚后跟疼,但无一例外都查不出任何毛病,也有一类孩子周一上学周日晚上就会发烧。
有家长会找到林红悄悄说:“医生我觉得孩子是装的。”林红会开玩笑地回复家长:“你装一个试试。”
孩子们不是装病,而是真病了,是心理病了。

图源@三联生活周刊

《2023年年度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国民心理问题出现的年龄阶段开始逐渐低龄化。

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有50%的抑郁症患者是在校学生,41%的人曾因抑郁休学。

学业压力早已令孩子们苦不堪言,即便没人能说清极致的卷与世俗的成功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但少有父母敢去承担脱离主流教育氛围的责任。
父母们只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看清潮水的方向随俗沉浮,奋力鞭挞孩子跟上。
这样的教育已经不再是过程,而是一个指向明确目标的结果导向——或实现阶层跃升,或实现财富自由。
而那些被裹挟着舍命狂奔的鸡娃,则不得已失去了独立性,成为父母和规则的附庸。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鱼缸困境」,讲的是在一个小鱼缸里养一条鱼,精心照顾,换水喂食。
但几年过去,鱼不过三寸长,始终没有长大,可打破鱼缸,将鱼养到更大的水池中,鱼仅仅用两个月就长到一尺。
成长始终难以在禁锢和限制中实现,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在说,“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旷野梦的本质也是人们追逐自由的一种价值象征,毕竟旷野上不会有起跑线。
而本来,任何人都不该被强制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等待命运般的枪鸣。
因为比别人提前两个月学会走路,不见得会在往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快更优美。只不过能让父母更有面子,仅此而已。
举报/反馈

乌轻舟

37.6万获赞 2.9万粉丝
美学改变认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