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提到《视疲劳之调节问题》,调节是导致眼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讲到两个调节的指标:正相对调节(PRA)和负相对调节(NRA)。这一期我们对双眼视功能检查中的调节相关指标进行解读。
一、正相对调节(PRA):在综合验光仪上双眼屈光全矫正后在40cm处看视标加负镜到模糊,它反映的是双眼视时能调动的调节能力。PRA正常值一般在-1.75~-3.00D(越多越好),低于正常值表示调节储备不够,说明调节不能持久,容易引起视疲劳。并且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孩子的PRA是偏低的,这个就是调节不足的表现,也是孩子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同时PRA小于-1.25 D的不建议戴功能近视离焦防控镜,因为孩子调节不足,会造成视疲劳。并且我们发现PRA偏低是可以通过视功能训练提升的,也包括应用反转拍应用,负镜通过可以达到-6.00D以上,部分孩子可达-10.00D,这种情况孩子就不容易近视。
二、负相对调节(NRA):在综合验光仪上双眼屈光全矫正后在40cm处看视标加正镜到模糊,它反映的是双眼视时调节能放松的能力。NRA正常值一般在+1.75~+2.50D,由于视标距离是40厘米,所以NRA的最大值+2.50D。如果做 NRA时正镜加到+2.50D以上说明初始的验光结果是错误的(近视过矫了)。低于+1.75D表示调节不能放松,调节痉挛、调节过度,存在俗称“假性近视”的情况,也容易造成验光近视过矫。
三、调节反应(BCC):是个体应对某调节刺激所产生的实际调节量,以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或低于调节刺激来说明个体对同一调节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的准确性,并以“调节超前”和“调节滞后”来表达。被检者屈光屈光全矫,在综合验光仪上近用瞳距暗照明下检查,调整双眼视孔为+0.50交叉圆柱镜,投放近用检查横竖线交叉视标放置40cm处检查。
检查方法如下:(1)如被检者报告横线清楚,则在双 眼前逐渐增加+0.25D,直到横线竖线一 样清为止,则增加的量就是调节反应的量。(2)如被检者报告竖线清楚,则在双眼前逐渐增加-0.25D,直到横线竖线一样清为止,则增加的量就是调节反应的量。(3)被检者报告一样清楚,则在双眼前增加+0.25D,再次询问患者看到的结果,如被检者报告横线清,此时说明被检者的调节反应量为0;若被检者报告还是一样清,则表示表述有误可降低照明重新检测。
调节反应(BCC)正常值:+0.25~+0.75D;平均值+0.50D。如果为0或负值,说明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属于调节超前,有假性近视的部分,说明患者总是在使用大于调节刺激量的调节力量,也就是说患者随时保持一种过多调节的调节痉挛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假性近视”。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要及时做视觉训练,解除这个调节超前的情况,避免“假性近视”变为“真性近视”。如果大于+0.75D,说明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属于调节滞后,形成远视性离焦,需要做调节训练改善,调节滞后要注意容易加速近视发展。
四、调节灵敏度(flipper):指眼睛调整焦距的快慢(看近看远的切换速度)和持久性。可以用±2.00D反转拍测量,正常值:单眼11CPM(个周期/分钟),双眼8CPM(个周期/分钟)。(+2.00D加上-2.00D翻转一次为1周期,+2.00D和-2.00D单独翻转一次为0.5周期),越大代表灵敏度越高,就越不容易出现视疲劳,越小说明孩子看近容易出现肌肉紧张视疲劳,则近视加深速度加快!
五、调节幅度(AMP) :用于评估我们每只眼睛的最大调节能力。如下表中有最高值和最小值。而临床上我们最关注的是最小调节幅度,正常值:(15-0.25x年龄),小于正常值为调节不足,看近没有力量不能持久,很容易视疲劳,调节不足易增长近视度数。
举报/反馈

眼科医生林东晓

1379获赞 483粉丝
力争做接地气的眼科科普
林东晓,眼耳鼻咽喉科专业 主任医师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