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原本的亮银色,早就在岁月的流逝中变成了锈色,原本“裁剪”合度的腰身,也破损得只剩零星的“布料”。
▲文物修复师赵鑫宇正在修补锁甲衣。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它是一件来自明清时期的锁甲衣,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强力护甲,它曾经保护着主人在战火中冲杀搏击。
4月1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修复研究所文物修复师吕国琼首次公布了这件锁甲衣的修复过程——数千个手指粗细的圆环被用于修复之中,以一圆环穿四边环的方式,还原原始工艺,再现这件锁甲衣曾经的风貌。
用化学药剂为修补材料上色
这件摆在文物修复师们眼前的锁甲衣,早已在岁月的侵蚀中布满锈迹。究竟这次修复是让它保持现有风貌,还是恢复到它曾经银光闪闪的状态,是修复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经过修复小组反复磋商,最终修复师们决定,保留岁月给它身上留下的沧桑,以修旧如旧的方法进行修复。
虽然不会进行除锈,但是修复师们在动工前,还是先给残破的锁甲衣“洗了个澡”。
▲修复前的锁甲衣。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个步骤,是为了给锁甲衣祛除附着在“身上”的盐分。
为了能保证锁甲衣的“皮肤”不受二次损伤,整个沐浴过程里,修复师们都是用小刷子,轻轻地“按摩”锁甲衣的每一处“皮肤”。
在“按摩”结束后,锁甲衣被放置在清水里安安静静地“泡起了澡”。
而它的专用烘干机,已经静候在一旁。
在烘干之后,文物修复师还给破损的锁甲衣涂上了专用的“护肤油”,以延缓它的老去。
一圆环穿四边环补上残缺部分
此时的锁甲衣,进入了修复的最关键环节,补配和编织。
为了让修复完成的锁甲衣能真正的浑然一体,一模一样的配件是必不可少的修补材料。
▲文物修复师正在修补锁甲衣。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于是,文物修复师们用铁丝仿制出了数千个同样尺寸的圆环,并使用化学药剂为铁环进行“染色”,以达到无论是大小还是色泽,都基本不差的标准。
随后,“编织”开始了,尖嘴铁钳成了缝补的主要工具。
修复师们按照原本锁甲衣的制作方法,以一个圆环套四个边环的方法,将铁环一个个地装在原本残破的甲衣之上,再用尖嘴铁钳将铁环的封口夹紧。
胸甲、袖筒、领边……在修复师们的妙手之下,锁甲衣开始慢慢呈现出自己原本的风貌。
当最后一个铁环被套上锁甲衣,为期数个月的修复工作终于完工。
为了验证修复效果,亲自穿上了这件数百年前的防御利器,检查它是否合体熨帖。
整个修复过程中,修复师们还用文字和图片详细记录修复前后情况及每个修复步骤。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保存文物处理前的详情,其次是为观察锁甲衣在存放一段时间后的变化,留下比对的数据,最后,这些文字和图片还可以为后期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76.1万获赞 5.5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