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28日讯(记者 史思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

但养老的核心是什么?与养老有着天然关联的保险,该如何与医疗健康相互赋能?带病老年群体的保险需求如何解决?近日,财联社记者对话北大医疗集团党委书记兼平安健康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友刚。

朱友刚认为,养老,光靠“养”是无法实现健康生活的,要把“医”放进来,对老年人进行从健康评估到分类干预,再到综合施治的全流程管理。这需要将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医疗养老互相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互相赋能,打造医疗生态圈。

image财联社:您觉得养老的核心是什么?

朱友刚:养老最重要的不是“养”,而是“医养协同”

数据显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国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已达75%,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老年神经变性病患者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老年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核心问题。

“人人都在说养老,我认为养老最重要的不是‘养’,而是‘医养协同’。”在朱友刚看来,光“养”是无法实现健康生活的,保险要做的是把“医”放进来,对老年人的疾病风险和生活功能做出评估,然后再分级、分类进行干预管理,综合施治。

对于目前老人面临最突出的几个问题,朱友刚称,一是心脑血管疾病,二是多发性基础疾病,三是生活功能的丧失。“这些影响生命质量的问题,一定会倒逼‘医养协同’,比如,对心脑血管进行早期预防预警,提前一周做管理;对各种功能衰减干预管理,进行免疫力和代谢能力的调整和恢复。”朱友刚强调,在疾病治疗中保留器官、组织的原有功能持续运转,才能真正让老人拥有有质量的老年生活。

在他看来,“医疗养老”要尊重医学科学规律,打造专业的医养结合、专业的老人健康管理和诊疗平台。“从医疗本身、生命本质的角度,让老人的疾病得以控制,生命得以延缓,健康生活的功能得以保持,而不是简单化的治疗,这点非常重要”。

财联社:您对于未来保险发力医疗养老赛道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朱友刚:将医疗健康融入保险产品开发创新之中,打通健康管理、疾病防治与理赔服务

“医疗养老”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极具挑战的探索方向。在朱友刚看来,金融机构要做的不仅仅是把医疗健康和保险结合,更重要的是打造大综合生态,真正把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医疗养老互相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互相赋能。

第一,把医疗健康融入到保险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如“保险+居家养老”把养老服务中的衣、食、住、行融入进来,以及“保险+医疗健康”把慢病管理的服务、运动健康的服务融入进来。“过去多年,保险主要聚焦于保险风险保障。但老百姓买保险不只是为了买个保障,更重要的是一个健康生活和美好生活的方式。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融入到产品中来。”

第二,把医疗健康服务和理赔服务相融合。朱友刚认为,健康保险的理赔客户不只是为了拿理赔款,这些客户更希望能得到及时精准的就医和诊断,以及一系列的陪诊和照护服务。“从某种程度来讲,我认为,未来的理赔就是就医服务、诊断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只有把这些服务都做好了,理赔服务才算完成。”

第三,把健康管理和疾病服务打通。过去往往都是患者生病后保险再去提供服务和帮助,但如何让客户不生病、晚生病、少生病才是最重要是的,这就需要促进健康管理,从生活健康到健康风险评估到健康干预管理。

“比如,过去老年疾病都是分散在医院的各个科室,现在我们把老年健康管理和老年疾病融为一体,进行全流程闭环连续性照护。”据朱友刚介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特色老年医学中心,即把老年疾病从门诊到健康功能评估,到疾病早筛,到诊断,到治疗,到康复,院前、院中、院后,到线上线下形成一体化流程,真正解决老人从健康生活管理到疾病综合防治,到康复健康的管理,再到未来生活的管理。

财联社:保险行业应如何填补带病老年群体专属保障产品这一空白?

朱友刚:围绕病人需求越来越细去设计产品,针对性提供保障和服务

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快速增长的带病老年群体如何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保险和风险是相对的,保险是保未来的或然风险。”朱友刚认为,对于老年群体,未来行业有几点值得关注和探索的方向:一是老年长期慢病;二是老年护理保障;三是配套的长期用药保障、健康管理保障以及营养保障。

在他看来,保险产品原来聚焦于健康体的开发与创新,未来应向专病、慢病和肿瘤全病种过渡,提供保障和服务,这对老百姓来说是最亟须的。一方面,老年长期慢病不会危及生命,是可以管理的,对这一类的慢病可以针对性的设计保险。另一方面,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中,具体是按照疾病、失能,还是按照生活规律来长期护理,也都要分类进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生活水平保障。

“老年人尽管存在基础病,但未来生病的风险是可以管理的。而我们有没有这个管理能力,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朱友刚称。

以肿瘤为例,肿瘤专病全流程管理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把这一疾病和保险产品融为一体,进行肿瘤的早期预警和筛查服务、肿瘤的诊断服务、肿瘤的康复管理服务等全流程管理。在前期“早发现”方面做得更早,在“早干预”方面做得更好。同时,在康复管理阶段以及长期用药的情况下,一些特药保险、创新药保险及营养管理等方面也都值得探索。

他指出,肿瘤的治疗,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则是后续的康复管理。然而在康复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却存在缺口,这是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产品创新的。“从颗粒度来讲,要围绕病人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的去设计保障、提供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财联社记者 史思同)
举报/反馈

财联社

927万获赞 100万粉丝
财联社A股24小时电报
财联社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