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若来实际上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在关税权改革一事中,真正的主导者是时任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的宋子文,他背后代表着蒋介石的意志。

沈图南作为宋子文的直接下属,推行的政策皆受其指派。当魏若来无辜受牵连时,沈图南曾试图求助于宋子文,但后者不愿插手此事,甚至暗示魏若来这种级别的人物涉嫌通共,主张尽早与其撇清关系。

表面上看,宋子文的冷漠源于对蒋介石立场的顾忌,但实质上,他更畏惧的是一位名为“大姐”的人物。虞世清口中的“大姐”初次登场,便轻易让康少捷改变了对沈图南的忠诚立场,足见其影响力之深。

沈图南因关税权之争而遭到虞世清与张鸣泉派遣的刺客袭击,虽然未能得逞,但事件牵涉甚广,尤其是在林樵松抓获了一名刺客活口之后。

此时,康少捷与沈图南的关系尚处于融洽阶段,他利用获取的证据迫使张鸣泉以金条换取性命。张鸣泉深知虞世清与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虞世清决意要保全张鸣泉。而虞世清之所以能在军务处长面前颐指气使,倚仗的就是背后强大的“大姐”。

康少捷明白与虞世清交恶只会两败俱伤,于是抓住虞世清急于脱身的机会,提出了拜见“大姐”的请求。康少捷希望通过虞世清的引荐,得到“大姐”的赏识,并在她的庇佑下,有望在未来攀登上更高的位置。双方达成共识后,康少捷保全了张鸣泉,虞世清则安排康少捷与“大姐”会面,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康少捷彻底背离了沈图南。

由于康少捷的介入,沈图南在牢中杀手灭口的情况下只能忍受冤枉,但他也在关税权争夺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中央银行掌握关税权的结果,让“大姐”和孔祥熙极为不满,而蒋介石则对此欣喜不已,不过“四大家族”的争斗远未终结。

魏若来在此事件中被卷入政治旋涡,他误以为是自己的冲动酿成了沈图南的麻烦,殊不知沈图南清楚地知道,魏若来实际上是最大的“背锅侠”。倘若魏若来在审讯中稍有涉及沈图南,恐将牵连到包括沈图南在内的更多高层。

然而,魏若来的沉默不语,反而让主审官林樵松愈发焦虑,加重了对魏若来的压迫。幸好,在沈近真的暗中运作下,魏若来最终得以释放,沈图南亲自为他打开车门,显示了其并非只看重利益,而是具有重情重义的一面。沈图南收魏若为关门弟子,实则是一种因祸得福的转折,而这背后自然离不开蒋介石的支持。

对于连续受挫的虞世清而言,其背后的“大姐”和孔祥熙无疑是最愤怒的。原先,读者推测“大姐”是指宋美龄,毕竟她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地位尊崇,被冠以“大姐”之称合乎情理。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大姐”的真实身份有待揭晓,宋美龄并非谜底所在。

其次,宋美龄以其出众的姿容和才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民党的空军力量,展现了她的手腕与影响力。然而,虞世清口中的“大姐”,并非宋美龄,而是其真正的大姐——宋霭龄。

宋霭龄在宋家三姐妹中位居长姐,尽管在历史记载中,她的名声或许不如其两位妹妹响亮,但实际影响力却远超常人想象,连蒋介石都对她敬畏三分。她与孔祥熙的婚姻,成为了孔祥熙跻身“四大家族”之列,并成为民国首富的关键因素。

宋霭龄在民间的形象除了贪婪财富之外,还因其擅长权谋、善于操控人心而闻名,她既引导宋美龄的行动,又间接驾驭孔祥熙的决策,甚至宋庆龄也曾评价她:“若大姐是男子,委员长恐怕早已不保,她早在十五年前便有可能主宰中国。”

宋霭龄的存在,正是那个时代国民党内部权力争斗复杂化、蒋介石身为民国最高领导者却难以轻易决断的背后深层次原因。关税权归属问题的纠结,究其根本,实则是宋霭龄与蒋介石的利益博弈。尽管宋美龄同样具备杰出的能力和勃勃野心,但她绝不会与蒋介石针锋相对,这也正是为何虞世清所称的“大姐”指向宋霭龄而非宋美龄的主要依据。

举报/反馈

掌勺人美食

4678获赞 332粉丝
定期更新作品感谢您的关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