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庸而存在,自古以来便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如今在韩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汉字便是其中之一。

即使是在韩国大力推行“去汉字化”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在韩国的各地各处看到汉字以及汉文化所遗留下的痕迹。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韩国的宪法《大韩民国宪法》,因为该宪法便是由汉字与韩语混合书写的,其中四分之一的内容为汉字。

在韩国的许多大学里,也挂着由汉字书写的横幅。


在“韩国第一门“光化门”,其上面挂着的牌匾,上面的“光化门”三字便是汉字写成。


在韩国首尔地铁四号线的墙壁上,用汉字书写的工程单位牌。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韩国辛拉面三养泡面,包装上的“三养”便是汉字。


汉字对于韩国人来说,并不只是一种陌生而又随处可见的文字那样简单。汉字对于韩国,不仅仅是影响了他们几千年的宗主国所使用的文字,更成为了韩国社会用于封锁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加剧社会阶级隔离的工具。

要解释这一切,还要从汉字在韩国的历史讲起。

1

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具体时间如今已然无法考证。最晚截止到西汉时期,汉字便已经大规模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半岛这才第一次用上了成体系的语言文字。

在那时,朝鲜半岛上的三个国家(高句丽、新罗、百济)皆使用汉字,当时中国人来到朝鲜半岛,在阅读和与人交流上都不会有任何障碍,即使双方说的语言不同,也可用“笔谈”方式——反正写出来的都一样。

韩国寺庙中的汉字牌匾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汉字都几乎一直是朝鲜半岛上唯一使用的语言文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朝。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王朝的巅峰时期,朝鲜半岛上也建立了统一的政权——李氏朝鲜,出于对强大的中原王朝的敬畏,李氏朝鲜便以中国的藩属国自居,凡事都以中国的意见为主,更是将自己看作中华文化的支脉,自称“小中华”。

古代朝鲜人用于学习汉字的书籍《老乞大》

其实不仅仅是朝鲜,在当时,整个中华文化圈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地被汉字所影响,并以使用汉字为荣。比如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召见高丽忠烈王时,还在“文化程度”上自嘲了一番:“朕不识字粗人,尔识字精细人。”(忽必烈的汉字水平很差)

但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文字注定是被少数特权阶级所垄断的工具,在朝鲜半岛上也一样。

由于汉字本身就是一种书写复杂,不易学习的文字。朝鲜底层百姓很难有学习汉字的机会,掌握着大量资源的贵族阶层便将汉字作为了垄断知识与财富的工具。朝鲜半岛需要一种自己的文字。


1443年,李氏朝鲜的第四代国王李裪组织一批学者创造了适合标记韩语语音的文字体系——韩字(又被称为谚语)朝鲜半岛上这才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朝鲜半岛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李裪,又被称为世宗大王

但在韩文发明后的四百多年间,汉字依然是朝鲜半岛上使用最多的主流文字,韩字往往只是用作辅助使用。在当时,朝鲜半岛所有的官方文件、外交文书、历史著作,乃至人名、地名、都依然使用汉语来书写,只有一些民间书契、私人书信、小说唱词、土风歌谣才会使用韩语书写。

此时的朝鲜半岛汉字依然是属于贵族的工具,贵族们通过把持着汉字的的学习机会,控制了社会上升的通道。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不断加深,老朽无力的中华帝国日渐走向衰落,对于周边藩属国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作为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代表——汉字在朝鲜半岛也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2

在二战结束后,南北两边皆开始不同程度的“去汉字化。1948年,韩国公布了专用韩语的《谚文专用法》,规定在政府公文中必须使用韩语。而在民间,使用汉字依然是主流。

1949年的韩国首都汉城,大街上到处都是汉字标牌

1970年,韩国政府决定在小学废除汉字教育,仅在初高中教授部分汉字,私下进行汉字教育的小学老师会因为“不配合国家教育政策”被惩戒、免职等处分。这也被视为韩国政府彻底废除汉字的开始。

70年代韩国的报纸,当时的报纸上还有很多汉字

韩国人废除汉字的本意是好的,毕竟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载体。而废除汉字是为了确立本民族自尊心,强化国家认同感。

但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贸然废除了一个使用了上千年的文字,会给整个国家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韩语在设计之初,就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韩语是一种表音文字,类似于我们的拼音文字,仅仅由10个元音和14个子音构成。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简单易懂,就如同我们的拼音一样,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拼读规则,即使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人也会使用。

但不同于拼音的是,韩语中没有四个音节来区分不同的音,如果遇到了同音的韩字,根本判断不出来是哪个字,只能根据上下文含义来猜。

例如,柳与俞”“郑与丁”“林与任”等姓氏,在韩语里都是同音字,如果单纯用韩文来拼写,很容易就造成误会。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不仅有韩语名字,还会有汉语名字,就是为了区分。


不仅是姓名上的误会,在很多日常用语上韩语也经常出现乌龙。2010年,韩国京釜高速铁路建设期间,由于施工方误将枕木上的“防水”二字当成了“防水”,错误地给枕木安装了吸水材料,直接导致数十万根枕木成为了残次品。

现在你能理解韩国人为什么在他们最重要的宪法上用汉字书写了吧,毕竟这种重要的官方文件是绝对不能有错误的。而韩语,本身就是一个满是漏洞的语言。

所以即使韩国已经宣布废除了汉字,但是在所有的正式场合,依然能看见汉字的身影,相较于表意不清的韩语,还是汉字更加清晰明确。

在正式场合都会用汉字作为注释

3

在韩国完全“去汉字化”后,新一代出生的韩国人几乎已经完全不认识汉字了。随着这一代年轻人长大并进入社会,“去汉字化”政策的弊端与恶果也开始逐渐暴露。

首先是学术方面,去汉字化让学生们都看不懂历史书了。要知道,韩国几乎所有的历史文献资料都是由汉字书写而成,学习文科就必须去阅读那些汉字写成的古代典籍。而对于从小就没有学习过汉字的韩国人,阅读自己国家的历史就如同阅读“天书”一样艰难。

韩国的历史教科书

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汉字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且不说韩国很多政府机构的名称都是用汉字书写,在韩国人的很多风俗习惯中,也少不了汉字的出现。

韩国人在张贴汉字春联

在韩国人的婚礼上,为表郑重,客人们在送礼金的时候必须用汉字在红包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可经过了“去汉字化”的影响,却出现了客人们不会写,主人家不会认的尴尬场面,那可真是“一直尴尬着,几度冒冷汗”

而最让韩国人民愤怒的是,几十年来所谓的“去汉字化”,原来只是对韩国普通人的“去汉字化”,韩国的中上层依然在学习汉字,使用汉字,并且如同古代朝鲜半岛上的贵族一样,将汉字作为封锁阶级上升的工具来使用。


4

前文中提到,相较于谚语(韩语),汉字有着表意精准明确的优点。在任何严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汉字的使用率都远高于谚语。

韩国的两大传统高薪岗位医生和律师,基本上都是要强制学习汉字的,尤其是律师团体。因为如果不懂汉字,那么就不可能读懂繁琐复杂的法律条文。


夸张一点来说,在韩国,汉字就是成为律师乃至成为公务员的敲门砖。如果学不会汉字,就注定与这些待遇优厚的岗位无缘。

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对于韩国的影响力便愈发增大,2004年更是成为了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认识汉字、会写汉字成了外贸从业者基本的要求,而几十年的“去汉字化”无疑是一种“自废武功”。


2003年,韩国五大经济团体下的19万家公司,招聘时都要进行汉语考试,“书写1000个汉字”“认识1817个汉字”成了硬标准。


而从2005年起,韩国的公务文件与交通标志上都已恢复了汉字。2009年时,韩国20位前总理更集体向韩国政府请愿,要求在小学恢复汉字教育。

韩国街头的中文标语

而意识到了汉字重要性的韩国普通人,对于汉字学习的热情也愈发高涨。2010年,为抗议韩国教科部在高考修改方案里的“去汉字化”行径,韩国汉文教育协会更举行了大规模集会,集会中来自韩国各地的师生,不但愤怒谴责了韩国政府的荒唐行径,更打出了震撼全场的标语:汉文万岁!


如今的韩国,学习汉字已经成为了一种热潮。韩国人不仅学习汉字,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使用汉字;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汉字更是成为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一环。

在韩国的小学,学习汉字是“创意体验活动的一部分”。初中通常一周有一个小时的汉字课。高中时往往会在第二学期有汉语课,每周两节课,要学会1800个“教育用基础汉字”。而在大学领域,韩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也有一百五十所之多。

2000年,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承认了汉语考级考试的国家认证资格,并将汉字引入了大学入学以及企业招聘考试当中。大学和高中在录取学生时,获得汉字考试规定登记证书的学生可以得到加分照顾。

韩国还在国内举办了“汉字能力证书考试”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汉字也将再一次为中华文化圈所共同接纳。而对于韩国人来说,学习汉字不仅是提升个人的好方法,也是他们实现阶层跃升所必需的一块敲门砖。

举报/反馈

微醺小贼观世界

7.7万获赞 797粉丝
好奇激发兴趣,兴趣铸就通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