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作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同年3月25日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鲁迅笔下出过很多经典的人物,也出过很多经典名言,比如,以下这句话以及说这句话的人物。
“我真傻,真的。”
这句话是《祝福》里的祥林嫂说的,文中一共出现了3次,“我真傻”一共出现了4次,讲述阿毛被狼叼去那段话出现了2次,鲁迅用反复出现的语句来体现祥林嫂的唠叨。正是因为鲁迅对祥林嫂的这种刻画入木三分,所以祥林嫂的形象深入人心。
现在人喜欢用祥林嫂来形容总是絮絮叨叨地向人诉说自己的懊恼、悲惨的过去的人。但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不只是走不出过去的人,还是旧社会背景下一个被“吃人”的社会压迫的悲惨的女人,也是当时社会上大多数女人的缩影。
祥林嫂初到四叔四婶家做帮工是在她第一任丈夫死后(这时她大概二十六七岁,她丈夫比她小十岁,也就是十六七岁),瞒着婆婆家人出来找的活计,她做工勤快,又有力气,主家很满意,她自己也很满足,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的这段时间,大约是她过得最自主最快活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三个多月后,她严厉的婆婆就找上门来了,她婆婆也知道用寻常手段带不回去她,就一边自己上鲁四老爷家跟他们说要把她儿媳妇带回去,在当时,家里如果没有男当家人,婆婆就是最大的,鲁四老爷没有什么话说,只能同意,另一边找两个男人趁祥林嫂在河边淘米的时候,把她强拖到船上带回去。祥林嫂的婆婆把她抓回去,是为了把她嫁出去,换钱来给自己的二儿子娶老婆,祥林嫂强烈反抗,在拜堂的时候一头撞到香案角,撞得头破血流,还是敌不过,结果就是“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在旁人眼里,她这是交了好运,是令人羡慕的。
但是,祥林嫂的遭遇并没有结束,两年后,她又来到四叔家做帮工,这一次她脸色青黄,两颊没有血色,眼光也没有以前的精神了。她男人得伤寒走了,儿子又在春天的时候被狼叼走了,因为家里没男人了,所以她的屋子被大伯收走,被赶走了。祥林嫂开始讲阿毛(她儿子)被狼叼走的事,惹来四嫂的同情,顺利留下来继续做帮工。但是这一回,她的境遇跟之前完全不同,她手脚没有以前灵活,记性也不好,神情难看,整日没有笑脸,四嫂对她逐渐不满,四叔更是觉得她败坏风俗,绝不让她碰家里最重大的事件祭祀的相关东西。然而,她总是直着眼睛跟人讲她日夜不忘的——失去儿子那一天的事。刚开始大家听了都很同情她,总是来听她讲,后来她反复讲,大家反复听,再听便只觉得厌烦了。人们就故意揭她的伤疤,一开始是说她的儿子,后来羞辱她本人,说她嫁了两个男人,到了地府还要被两个男人抢,不如当时一头撞死了好……对于一个被强迫嫁人又痛失儿子的女人,这些话简直太恶毒了,人的恶意仿佛一头来自地狱的巨兽,一口一口把祥林嫂拆吞入腹,她麻木了,遭到主家的厌弃,终于被解雇,后来当了乞丐,最终“穷死”了。
祥林嫂不只是一个活在过去的、絮絮叨叨的、让人厌烦的人,她也曾有过自己的主见,也曾反抗过,但是最终还是被旧社会各方势力——原婆家、再嫁的男人、男人家里的大伯、四叔四婶、同是做工的柳妈、鲁镇的其他人……压断了脊梁骨,反抗不得,只能认命。她的经历是悲剧,是沉痛的,我们不应该嘲讽她,她固然有她的缺点,她愚昧,但她是受害者,她的一切悲剧是当时整个社会造成的。那些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罪魁祸首才应该要被唾弃、被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