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15已经大批量生产并装配于我国解放军现役主要机型,包括歼-16、歼-20等。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60载的奋斗,才有今日之捷报。如今,我国航空发动机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装备涡扇-20的运-20运输机都已整装待发,只待捷报而来。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明珠”,可见其研发难度之大。1930年,英国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尔取得第一个用燃气涡轮产生喷气推进的专利,但直到1941年他的发动机才装上战斗机进行第一次飞行。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开始于1950年代,依靠仿制苏联发动机BK-1Ф,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涡喷发动机-涡喷-5。不过当今世界的主流是涡扇发动机,我国第一款涡扇发动机是涡扇-5,是在涡喷-6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涡扇-5:单转子,无加力,后风扇。自主设计的第一款航发,可以说是中国自研航发的起点。
涡扇-6:与歼-9战斗机项目一同中止。
涡扇-8:推力8.165吨。共生产12台,与运-10运输机一同中止。
涡扇-9:代号“秦岭”,由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制造,改进自英国进口的斯贝发动机。装备于歼轰-7上。推力5.45吨,加推9.11吨。净重1.842吨,推重比5.05。采用轴流式压缩机。
涡扇-10:代号“太行”,由中国一航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的军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研究过程长达近20年,借鉴俄制AL-31F系列。装备于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上。推力8.917吨,加推13.2吨。净重1.7947吨,推重比7.5。采用双轴流式压缩机,压缩比大于30。涡扇-10共有A、B、C、D、G、H、X七种型号。
涡扇-11:1986 年,南方航空动力公司开始以乌克兰 AI-222-25型涡扇发动机为蓝本进行测绘仿制,新型号发动机被命名为涡扇-11,于 2002 年 3 月正式定型。
涡扇-12:参照美国F404技术研发,已中止,技术成果已应用到涡扇-13。
涡扇-13:代号“泰山”,由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设计生产,参考俄罗斯RD-33中等推力发动机。装备于枭龙战机FC-1、FC-31和歼-8。加推8.637吨。
涡扇-14:代号“昆仑”。中等推力发动机。
涡扇-15:代号“峨眉”,由沈阳引擎研究所(606所)研发、中航动力生产。装备于歼-20。推力10.5吨,加推15.6吨。净重1.61吨,推重比9.88。压缩比25-26。采用轴流式压缩机。涡轮前温度1841K。涵道比0.25。
涡扇-17:代号“岷山”,成都燃气涡轮院设计、贵州黎阳公司承制的三代涡扇发动机,配装国产高级教练机“猎鹰”,于2016年6月首飞成功。
涡扇-18:由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仿俄制D-30KP-2发动机研发制造。大涵道比。推力约为12吨。计划装备在轰-6K和运-20A等机型上。
涡扇-19:代号“黄山”。计划用于歼-35等机型。
涡扇-20:由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606所)研制,基于“太行”发展而来。装备于运-20运输机。推力14-16吨。采用轴流式压缩机。
~
尽管我国在涡扇发动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材料科学、热力学设计、高精度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环节仍需不断攻关,以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此外,发动机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全寿命周期成本也是衡量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需要长期实践积累和技术创新来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我国涡扇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由引进、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艰苦奋斗史,是中国航空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技术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对航空发动机专项的支持和投入加大,中国涡扇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能力有望在未来继续取得更大突破。
~
创作不易,多多支持,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