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陷入困境,而苏联却抓住机遇崛起。大量西方技术人员和资本涌入苏联,推动其工业化进程。苏联在五年计划内成为第二大工业国,共产主义影响力增强。最终,苏联在二战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最终解体,但其历史意义不可忽视。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繁荣的背后

美苏争霸时,美国长时间略占上风,然而苏联却在大萧条时期异军突起。

一战结束,综合国力如日中天的美国却突然陷入失落的十年,经济萧条难以喘息,而与之对立的红色新生政权却为何逆势而上,一跃成为横跨亚欧的地缘霸主,势力遍布全球。

苏联到底是如何在全球困顿萧条的时期,发展成为全球最强两级之一,而美国的萧条与迷茫是否有影响到这个新生的国家呢?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在美国华尔街高耸的证券大楼里,股票行情显示器的数字因为无法跟上股价恐怖的下跌速度,已经几乎宕机。

大楼外,工人,医生,律师各种职业的人,已经完全占领了华尔街,时不时可以看到有人做出了过激的举动,而被纽约警察强行扣押带走。

一时之间恐慌笼罩了纽约,黑色星期四的阴云从曼哈顿岛中顷刻蔓延遍布全美。

这还不算完,当华尔街的恐慌,崩盘,绝望的情绪像细菌一样繁殖蔓延的时候,欧洲也迅速感应到了这病毒的威力。

像是急性感冒一般,当欧洲人还没有把发生在遥远的北美大陆上的崩盘的股市,飞涨的物价与自身联系起来的时候,认为这只是正常的经济周期的规律波动时,自身也染上了这可怕的病毒。

时间回溯,不用太远,当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标志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作为战胜国,整个社会扬眉吐气,开足了马力不停前进。

不谈军事武器,但在文化,艺术,科学,哲学教育方面,全美的进步与爆发如同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在漫长的历史中都璀璨耀眼。

当然经济的繁荣接踵而至,华尔街在这个时期所建造的一栋栋如同金融机器的摩天大楼到现在还在使用,为美国人民收割世界的财富。

股市一路猛涨,GDP不断翻新,这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的最佳表现,是文明的奇迹,是人类的终极希望,最盛大的光荣和繁盛。

明明自然资源多到似乎取之不尽,人类的工业技术也在持续进步,当然也就伴随着劳动力的提高,以及消费水平的水涨船高。

一片盛景之下,谁要是告诉美国人,这是即将崩塌的泡沫,那么无论是谁都不会相信的。

与此同时,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在寒冬的西伯利亚高原中经受苦寒,在伏尔加河伴随着冰雪重生的苏维埃政权,正左支右绌的站立起来。

但困顿和饥荒,贫穷与落后,正在试图扼杀新生的红色巨人,它不甘自己如此弱小,也不愿向西方的繁荣和进步低头,红色的巨人从诞生起就开始不停地前进。

一战之后的和平,如同黄金一般珍贵,现在和平不会被打破,但如同黄金一般的信心和希望正在崩塌。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时刻仅仅用大萧条无法突出它的恐怖,比起一战的机枪,毒气弹,飞机与大炮更可怕的武器已经降临了。

发达的生产力推进了城市化,大量的乡村人口转移到了城市,而如今蒸蒸日上的城市化进程断崖式下跌,大量的工作岗位瞬间蒸发。

于是在当时可以看到美国的大街小巷,都有着大批的流浪人员在街边酣睡的场面。

街边成群的流浪汉的聚集,和大萧条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不仅仅如此,在繁荣期内一名美国蓝领的工作可以养活一家三口人,可见繁荣时期的夸张程度。

但也血淋淋的衬托出1929年的秋天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陷入了何等水深火热的局面之中。

同样面对破产倒闭,资产清算的各大企业和金融资本,也正在拼了命的找出口,想要逃出这令人窒息的风暴,苟延残喘到下一个黄金的繁荣时期。

可惜的是,这场大萧条存在的时间,要远远超出当时人们的想象。

十年萧条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但对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刻。

那人类社会的命运会就此一蹶不振了吗?人类的命运又会被大萧条导向何方?

危机

大萧条下,美国社会深受其害,难以为继,但苏联却抓住机会逆势而起。

最黑暗的时刻已经来到,英美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无一例外,全部被卷入了这场风暴,低迷的萧条期无可避免。

这个星球上最发达的西方国家,都无一例外落入了虚假繁荣的圈套,整个世界似乎都进入了失落的时代。

那么刚刚萌芽的苏联,稚嫩的红色苏维埃联盟,又该如何对抗这恐怖的风暴?

彼时在1929年的秋天,股票价格在一泻千里的跌落了几天后,终于降到了最低点。

想象中的政府救市,宏观政策刺激,金融手段调控在那个时代还都没有被发现。

于是这个秋天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季节,大萧条的剧烈程度和延迟时间都是空前的,世界范围内的萧条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

情况没有随着时间进入冬天而好转,复杂的局面每时每刻都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而去,毫无起色,至少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是这样的。

严寒的冬天降临,美国在一战之后最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电气机械工业,房屋建筑业全部哑火,产值跌倒到大萧条期之前的十分之一不到。

过剩的工业产能,大量的物品囤积无法消化;民众没有消费能力;大量的失去工作的专业技术工程师,蓝领工人失去工作无法安置。

资本无国界,资本的积累和扩张总是贪婪的。以上种种的问题将欧美国家的目光引到了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一五计划”的新生国家——苏维埃联盟身上。

尽管苏联从诞生起,天然就有着与西方国家敌对的意识形态,水火不容的政治斗争,但在无尽的萧条和难以填饱肚子的困境中,西方国家还是用行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华尔街发生暴动、全美各大银行挤兑,伦敦金融街停摆、金融秩序崩溃的时候,苏联正在有计划的进行工业化改革。

在苏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新兴建设的高潮中,正如经典的名言说到:“混乱不是危机,是阶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成为了苏联崛起的最好阶梯。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所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要生产出产品,就会用想尽办法分配给人。

于是,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资本涌入苏联,拼命的在苏联投资建设,就是为了将过剩的商品输入到苏联,解决产能过剩,生产萎缩,消费力严重不足,市场通缩的糟糕局面。

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和生活的物品,由于西方国家娴熟的技术工种,先进的工业设备,各领域的专业人才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无法变现时,苏联成了最好的倾销地。

结果可想而知,苏联的一五计划正是要大力工业化,发展重工业,面对西方先进的设备,科学技术,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一般,为苏联工业化道路按下了极端的加速键。

据粗略的数据统计,在1929年大萧条时期开始之后,在苏联工作的来自西方的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和科学技术人员,达到了数万人之多,并且遍布苏联各个部门。

其中不乏有在要害部门,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职位的情况出现,加上苏联政府又高度重视这些外国专家的工作,这使得苏联在科学技术方面和工业生产方面的进步突飞猛进。

苏联国内的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骨干型企业,都有着欧美援助的背景,甚至有的专业领域得到了除英美以外,还有十多个欧洲发达国家的援助。

在1931年,苏联向国外采购的机器设备,达到了约占世界出口设备的三分之一,并且这一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增加,最高达到了二分之一,令人乍舌。

大量在西欧失去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被苏联不拘一格、打破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国家地域的限制,源源不断的引入其境内工作。

不难想象,在这样的建设浪潮之下,红色的苏联列车在前进的铁路上,有着多么恐怖的速度和发展潜力。

但不要忘记,世界范围内的萧条和低潮期并没有过去,红色的列车能一直高速的前进下去吗?

苏联崛起

大萧条期内,美苏实力大逆转,苏联竟能趁机弯道超车,夺得领先地位。

苏联的逆势崛起已经似乎不可阻挡,当时,更有法国报纸社评到:“苏联的共产主义在于我们的竞赛之中,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最大赢家”。

苏联在大萧条时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竟然让敌对共产主义的西方国家如此评论?

当1929年最漫长的冬季结束之后,来年的春天没有解冻晦暗的美国市场。

随之而来的不单单是1930年的情况更加恶化的局面,接下来的二三年内,美国和欧洲大陆的所有国家,其发展愈发糟糕。

1932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美国仍然没有从经济市场通缩、股市萎靡、消费低迷的情况中摆脱出来。

作为一战战胜国,美国在科技、工业、工程、农业等方面的先发优势,几乎已经荡然无存。

甚至在某些方面,由于资本的不断援助,导致在一些单一领域,苏联反超了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

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是属于新生的苏维埃联盟的,短短五年,工业产量攀升至全球第二位,在钢铁,工业机械,电气工程,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等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同时,苏共的高层在党内的最高会议上通过了决定,将大量派遣国内人员,前往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

1929年大萧条开始至1933年,不过四年时间,仅仅由苏联国家最高层面所成立的专业委员会派出的各类学习人员,就达到了数千人。

另外还有各地方、各个专业机构以及学校的派遣人员。

连斯大林都不得不承认,苏联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有西方的援助,才得以发展成具有标志性的工业化骨干企业。

而在五年前,苏联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为了生存下去,甚至不惜和小国波兰签署和平协议,妥协让步的国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以及欧洲各个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力的急速下滑。这使得苏联可以稳稳占据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水平的地位。

与经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相匹配的,自然是共产主义的影响力。

在国际上,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高歌猛进,苏联也趁机大肆宣传这种意识形态的优越性,这也使得共产主义在西方国家有了一席之地。

西方资本主义崩溃论,一时之间也伴随着大萧条甚嚣尘上。并且大萧条还一直在持续着,饥荒和拮据依旧伴随着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各国。

最终日益增长的仇恨情绪,厌倦困顿生活的情绪,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的矛盾卷积在一起,引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望过去,苏联已经不复存在,只存在了历史和教科书之中,而西方国家的资本和制度依旧延续着。

看起来似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走出了大萧条之后,便一直遥遥领先着其他发展中国家,而那个早已分崩离析的苏维埃联盟也似乎是个最大的输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世界都陷入绝望的时候,苏联确实用它的镰刀和锤子映衬出了劳动人民与无产阶级的伟大光芒,带领国家走向了最光荣的全盛时期。

英美国家百年来的资本发展,证明了资本主义是难以逃脱的发展周期,也证明了大萧条竟然会循环往复地出现。

无论如何,在1929年的冬天,苏联确实以他傲人的姿态,务实的态度,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全球发展的大黑马。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老白调研室”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举报/反馈

老白研究室

12.5万获赞 1.6万粉丝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分享历史上那些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