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 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并开出了全国各地区的春夏秋冬食谱。重庆情形如何?医生有何建议?3月12日,记者采访了西南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周丽娜。
肥胖并不只是“胖一点”而已
“重庆情形和全国差不多。”周丽娜以该科室一周两次的肥胖门诊为例,一般一周会接诊30—50名超重或肥胖患者。
让周丽娜记忆深刻的有一名身高仅174厘米的年轻男性,体重在两年之内从150斤增加至220斤。在接诊时,该男子告诉周丽娜,他的胃口本来就很好,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加班,他每天晚上会吃很多,比如烧烤、方便面、麻辣烫等,吃饱了倒床就睡,渐渐的,体重越来越重,爬几步台阶都喘得厉害。
经检查诊断,该男子为原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并合并有脂肪肝、糖耐量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减肥刻不容缓。除了药物治疗外,周丽娜还强调一定要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肥胖带来的风险。”周丽娜说,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
《指南》指出,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
过于注重外形,有女生减重减到营养不良
除了肥胖患者,医院也接诊了很多“瘦子”。30岁的林林(化名)是典型的“瘦子”,身高160厘米的她体重只有70斤左右,大腿和小孩的胳膊一般细。
“我怎么吃也吃不胖,但也吃不了太多,吃多了一点就觉得胃难受。”林林说,由于太瘦,身体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发烧。
在该院的中医与风险免疫科,医生诊脉发现林林的脾胃虚,于是开了中药,并配合食疗,林林才长了一点肉。
“有的女生则是过于注重自己的外形,特别是体重,她们会想各种办法进行减重,甚至到了营养不良的地步。”周丽娜说。
据不完全统计,西南医院内分泌科一周大约会接诊10名想要增重的患者。
在减重或增重前,先算算体重指数
那到底如何科学地控制体重?周丽娜表示,一般来说,如果出现极端肥胖或极端消瘦,都分为原发或继发两种因素。其中,所谓的原发性指的是单纯性肥胖或消瘦,它通常不是由疾病引发,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进行缓解。而由于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造成脂肪代谢失常,或者药物因素引发的肥胖,抑或是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或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等疾病引发的消瘦,则是继发性肥胖或消瘦,这种通常需要对因治疗。
“我们说的科学增重或者减重,是针对原发性而言。”周丽娜说,市民首先要明确自己是胖还是瘦,世界卫生组织一般以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²进行衡量。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4,就认为是超重,超过28即为肥胖,需要减重;相反的,如果体重指数BMI指数少于18.5则属于偏瘦,需要增重。
周丽娜表示,无论是增重还是减重,市民都需要设定适合自己的体重目标,再划分为细小的目标。“比如你要减重10kg,先定一周1kg,腰围缩小1cm,三天不吃甜食,隔天运动一次等。”周丽娜说,制定目标后,市民需根据自身情况,明确自己减肥的目的,再采取合适的行为。比如因肥胖引起了甘油三酯高,那减肥的目的是要降低甘油三酯直至正常范围,这种情况就要先判断是否需要用药,减少高脂肪、高碳水和动物脂肪等食物的摄入,而不是采取盲目跟风不吃肉等错误行为。
除了制定科学的目标,运动同样是实现科学增重或减重的重要手段。“对于需要增重的人,我们一般建议她适当做一些力量型的运动,比如俯卧撑、举小哑铃等,每天20分钟左右。”周丽娜说,对于需要减重的人,每周除了进行3-5次的中等强度训练外,还可每隔一天进行一次抗阻肌肉力量训练。其中,中高强度运动以中速跑、跳绳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每周运动总时间不超过150分钟,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每次时间不超过20分钟。
除了以上方式,蛋白质摄入也是增重或减重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增重而言,市民可每顿进食豆类(大豆和豆制品)、鱼、肉、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周丽娜说,而对于减重的人,则最好多吃牛肉、鱼、虾、鸡胸肉等优质蛋白质,延长饱腹感,抑制脂肪生成;多吃菠菜、芹菜、莴苣、茼蒿等深色蔬菜,促进肠道蠕动;多吃玉米、燕麦、小米、大黄米等粗粮,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
“烹饪方式的改变,也是增重和减重的重要手段,比如减重的人可多吃清淡的食物,减少碳水摄入,吃点粗粮,增强饱腹感。”周丽娜建议。
附:西南地区四季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