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一只鱼
细胞抵抗病毒感染的早期反应是通过启动先天免疫反应来完成的,并且主要是通过I型干扰素(IFNs)介导的。IFN刺激基因ISGs是由干扰素诱导表达的基因,它们是细胞抵抗病毒的重要机制,但是在成百个ISG中,只有一小部分ISG的分子机制是已知的。ISG抗病毒功能的一个共同机制是通过双链RNA激活的酶(如PKR、OAS、ADAR等)抑制蛋白翻译,IFN诱导的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可以结合病毒双链RNA,并被激活,利用ATP合成短的2’-5’寡腺苷酸(2-5A),这些分子可以结合并激活RNase L,从而降解病毒RNA和细胞自身RNA,抑制翻译。但是面对病毒感染,细胞如何平衡抑制翻译和诱导抗病毒组分(如IFNs)的表达,以及IFN诱导的OAS1的不同亚型如何促进抗病毒反应仍不清楚。
近日,来自美国UPMC希尔曼癌症中心的Saumendra N. Sarkar研究团队在Immunity上发表题为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1 displays dual antiviral mechanisms in driving translational shutdown and protecting interferon production的文章,发现IFN诱导的抗病毒蛋白OAS1的另一个非经典功能,即结合IFNβ mRNA并保护其不被降解,从而维持持续的抗病毒反应
在小鼠的不同OAS1亚型中,Oas1b可以介导西尼罗河病毒(WNV)抵抗,C57BL/6和BALB/c小鼠携带了一个Oas1b编码区C端的终止密码子,导致Oas1b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并对WNV易感。为了研究Oas1b介导的WNV抵抗的机制,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对C57BL/6J背景的小鼠Oas1b进行knockin,恢复了其全长表达,对该Oas1b-KI小鼠进行皮下接种WNV会导致100%存活,而当用自然小鼠适应型的SARS-CoV-2 B.1.351变体接种时,Oas1b-KI小鼠不具有病毒抵抗,人类OAS1可以通过其NTase活性和RNase L激活抑制SARS-CoV-2复制,而小鼠Oas1b缺乏核苷酸转移酶(NTase)活性。因此,小鼠的Oas1b具有病毒特异性的抗病毒活性,并且这种抗病毒活性不依赖于NTase
人类OAS1基因座的3’末端的SNP会影响其可变剪接,他们对常用的人类细胞系进行基因型检测,发现HEK293T和HeLa细胞具有纯合的A/A,而THP1、HT1080、BJ-Tert具有杂合的G/A,Daudi细胞具有纯合的G/G。IFN处理在HeLa细胞中会诱导OAS1亚型3,P42蛋白,而在HT1080和BJ-Tert细胞中会诱导OAS1亚型1,P46蛋白。为了研究不同亚型的功能,他们对不同细胞系构建了多个OAS1-KO细胞系,接下来他们用WNVBSL2 Kunjin株系(WNV-KUN)进行研究,发现在杂合的G/A细胞系中病毒载量最高,说明OAS1的抗病毒活性与其P46亚型的表达相关。进一步,他们发现P46的抗病毒活性不依赖于其NTase活性,也不依赖于RNase L。P46独特的C端尾和CaaX基序使得其可以异戊烯化并定位于内体膜上,这对于其抗病毒活性十分重要,并且除了其内体膜定位之外,P46和Oas1b的RNA结合活性对于其抗病毒活性也至关重要。他们对OAS1进行了RIP-seq分析,发现OAS1会结合特定的转录本,大部分参与免疫相关通路,最显著的是细胞因子响应通路基因,包括IFNβ。由于OAS1可以结合IFNβ mRNA,他们进一步发现OAS1结合IFNβ mRNA可以使其更加稳定,延长半衰期,并增加IFNβ表达,OAS1结合于IFNβ mRNA 3‘UTR的ARE(AU-rich element),并且IFN信号通路对于OAS1的抗病毒活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OAS1抗病毒活性机制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抗病毒蛋白OAS1的另一非经典功能,通过结合IFN mRNA防止其降解,从而促进IFN信号转导,抵抗病毒感染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4.02.002
#热点引擎计划#
举报/反馈

BioArt生物艺术

2.9万获赞 8533粉丝
一心关注生命科学,只为分享更多优质内容。
上海艺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