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次去健身房,都是一股脑儿地按照固定的重量和次数来训练,结果练了一段时间,效果却并不明显?
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两个神器——RM和RPE,让你告别盲目举铁,轻松规划你的健身之路!
首先,咱们来说说RM。
RM是“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也就是“最大重复次数”。简单来说,就是你用一个重量能做多少次动作。
比如,你用50kg的哑铃做卧推,最多能做10次,那么50kg就是你的10RM。
训练单位不要用公斤来衡量,用RM做计划,这样你就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能更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
很多人在训练过程中还有一个很迷茫的点,那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加重量?
这就轮到我们的第二个神器——RPE来发挥作用了。
RPE是“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的缩写,也就是“主观疲劳感知等级”。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做动作时感觉有多累。
RPE的等级从0到10,0表示毫无感觉,10表示筋疲力尽。当你的RPE达到8-8.5时,就说明你的训练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强度,这时候就可以考虑加重量了!
每次加2.5kg,让你的肌肉不断接受新的挑战,迅速成长!
当然,健身不是一味地加重量就能取得好效果的,我们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的强度和容量。
“加强度,减容量;减强度,加容量”,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很简单。
当你想要挑战自己的极限,提高训练强度时,可以适当减少训练的次数和组数,以免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而当你需要恢复体力,降低训练强度时,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次数和组数,保持身体的活跃度和肌肉的记忆性。
总之,RM和RPE这两个神器,就像是你的健身路上的指南针和加速器,掌握了它们,你能轻松规划自己的训练计划,让健身变得更加科学、高效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