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帮你速读文章内容
本文分析了古代中国建筑中使用青砖而非红砖的原因,包括青砖的优异性能、符合中国审美观、封建皇权思想影响以及历史传承等。青砖以其硬度、防腐性、吸水性、冬暖夏凉的特性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成为古代建筑的首选材料,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引言:

青砖黛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鲜明的特点之一。提到徽派的建筑,一般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青色的砖和黑色的瓦片。如果你对中国古建筑有所研究,就会发现,青砖黛瓦几乎是古代建筑的标配。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大雁塔,南京的明城墙都是青砖黛瓦。

明明可以烧得出红砖,为什么古代建筑使用的大都是青砖呢?这里面到底有何讲究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

  • 砖的起源

想要比较红砖青砖的优劣,我们先要了解制砖的历史和制作原理。在以前,包括现在还特别落后的农村,很多房子都是用土坯砖做成的。这种土坯砖的制作方式特别简单,就是把泥土、杂草加水搅合在一起,然后直接在模具里压制成型,最后放到烈日下晒干。

这种制砖方法,已经流传了几千年的时间。应该说,这种土坯砖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砖。它是靠日晒完成的,缺少了烧制过程。因为未经过烈火的烘烤,这些土坯砖硬度很低,抗压性不强,防水效果也不好。

真正意义上的砖是由粘土烧制而成的。直到史前人类发明了火,掌握了烧制技术,真正的砖才会烧制出来。

2014年,考古人员在仰韶文化蓝田新街遗址中,发现了5块经过烧制的残砖,经测定约有5000多年历史,这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砖,被称为“中华第一砖”。春秋战国时期,砖已经出现在文献记录中。到了秦汉时期,大部分皇室、宫殿,民用住宅都是用砖做成的。

都是砖,为啥有青有红?

青砖和红砖的主要原料都是粘土,之所以出现红砖青砖之别,主要是因为制作工序上的不同。

用粘土制成的土坯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如果这些铁元素在烧制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氧化,土坯就会变成红色,于是就变成了红砖。

而青砖的不同在于,它的冷却方式不是自然冷却,而是加水冷却。这样粘土中的铁就不能被完全氧化,其颜色便成了青色而不是红色。

一、青砖的性能优于红砖

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古代,对于建筑的一个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其坚固性,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一定要结实。相比于红砖,青砖有着更强的硬度,更耐磨的质量。虽然青砖和红砖都是高温烧制而成的,但是青砖的烧制温度要比红砖高。青砖的烧制温度在1000℃左右,而红砖的烧制温度只有900℃左右。

要想建筑物持久耐用,除了材质的硬度、质量之外,防水性也是一个重要指标。青砖主要是以粘土为原料,加水挤压而成。所以它的吸水性强,透气性好。而红砖则是将粘土、页岩、煤矸石等多种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经过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其防水性能要比青砖差一些。

青砖的良好性能还体现在它的高密度的抗压能力上,它可以比红砖承受更大压力,可以更加耐酸耐碱耐腐蚀。青砖还有一个特别独特的性能,那就是冬暖夏凉。青砖本身导热性比红砖要好,所以在同样的砖瓦房中,夏天会更加凉爽,而冬天的时候则会更加温暖。

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即使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的明长城,也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历经前年的风霜洗礼,长城上的青砖城墙却依然完好无损、屹立不倒,这足以说明青砖的性能确实非常好。

二、青砖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古代的匠人们之所以用青砖而不用红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青砖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审美。秦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大行其道。在这套学说中,青色是属木,红色是属火。青色给人以生发、孕育之感,是令人向往的颜色。

所以从秦朝起,青砖开始被大量使用于城墙建筑之中。

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中庸之道开始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逐渐形成了低调、沉稳,不走极端的民族性格。而青色往往给人以清淡、平和之感。

经过历朝历代的文化传承,青砖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美的象征,印在了国人的心中。

青砖砌成的城墙一眼望去,便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所以,几千年来青砖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材料,更是一种文化审美的外显方式。

画像砖

说起古人对青砖的喜爱,就不得不提画像砖。所谓的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大都出现在皇室贵族的坟墓中,也有的是用在宫殿的建筑上。

这些画像砖上的内容特别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也有表现风俗人情的,还有关于祭祀征战的。它不仅是一种审美艺术,也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体现。

到了汉代,画像砖艺术达到了顶峰。在汉画像砖中,人们可以感受大汉王朝那种大气磅礴、欣欣向荣的时代气象。这些画像砖成为记录历史的珍贵图像资料,不仅艺术价值高,而且历史价值非凡。

秦砖

在中国有句俗话叫秦砖汉瓦。所谓"秦砖汉瓦"并不仅仅表示秦代的砖和汉代的瓦,而是对秦汉时期砖、瓦的统称,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古建筑的统称。

秦砖以颜色青灰、质地坚硬、制作规整、浑厚朴实、形制多样而著称于世,有人给予“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评价,也有人称之为铅砖,都是形容其质量之高。

最能体现秦砖艺术之美的,莫过于1975年在陕西咸阳出土的的双龙阴阳交会。这幅秦代画像砖,长206厘米,宽28厘米。图案主题为双龙阴阳交会,为深层次含义的祥瑞图。此砖烧制技术上非常成熟,火候较高。呈青灰色,质地坚硬,叩之清脆,苍浩旷达,其气派表现出不可一世的秦帝国国威。可谓秦砖中逸品重之器也。

三、封建皇权思想下的选择

封建制度在中国延续了3000年之久,专制的皇权思想不仅根深蒂固,而且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人选择青砖而不是红砖,也是生活在专制的皇权统治下一种的无奈的选择。

按照传统的五行学说,五行和颜色的对应分别是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黄,金色白,水色黑。

周代是火德,所以推崇红色,红色便代表了皇权、尊贵。秦朝是水德,而在五行中水德对应的标志颜色是黑色,所以,从春秋战国时的秦国开始一直到一统天下的秦帝国,崇尚的都是黑色。到了唐朝,黄色成为代表皇权的象征。明清时代,红色再次成为正统。

既然红色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红色便成了皇家的专用色。在一片青砖黛瓦中,朱红的宫墙更凸显了绝对的权威。平民百姓,甚至王公大臣,都没有权利穿红色的衣服,用红砖盖房子。

在这种专制的皇权思想下,普通人也就失去了选择红砖的可能。你可以选择红砖,但却会面临很大的政治风险。

四、历史的延续

除去受性能、审美、皇权因素的影响之外,古人选择青砖而不是红砖,也可能只是一种习惯性的选择而已。既然前人都用青砖,我为什么不用青砖呢?既然周围的人都在用青砖,我为什么不用青砖呢?

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再到几百年前的明清,青砖黛瓦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的标志性特点。它不是一块块普通的砖,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是一种历史的延续。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痕迹、思想意识、文化观念,都刻在了这一块块小小的青砖之上。

时代的发展到今天,红砖又成了建筑用材的首选。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是盖房子、砌墙,人们一般都会选择红砖。

这一方面是因为红砖的价格低廉、供应充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不断的变化。

谁会想到,曾经承载了古代中国建筑的青砖会在21世纪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现在也有出现复古潮流,不少人会在自己庭院中使用青砖,但属于青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结语:

在3000年的中国建筑史上,青砖能得到中国匠人们的青睐,受到普通老百姓的垂青,在中国文化艺术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

硬度、防腐性、吸水性,冬暖夏凉的实用性这些都是青砖脱颖而出的硬性条件。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倾向,才是青砖独领风骚几千年的关键。

从秦砖汉瓦到隋唐宫殿,再到明清古建筑,青砖就像一部史册。它将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文化印迹,全部承载下来。

这历经千年风霜的一块块青砖,一面面古墙,早已成为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中国。

举报/反馈

慧言史说

7.7万获赞 6067粉丝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我会更新更多的更新内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