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与辉同行”账号正式开通后,“与辉同行”直播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月9日首播,直播间在线人数瞬间突破10W+,整场直播下来,点赞数超过12亿,销售额高达1亿5000多万,观看量超过5000W,一举包揽了小时榜、人气榜和销售榜的冠军,可谓前无来者。
1月23日,与作家梁晓声、蔡崇达,《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面对面畅谈文学之路,4个小时内2024年《人民文学》全年订阅卖出了8.26万套99.2万册,创造了奇迹界的奇迹,拯救了举步维艰的期刊业。看到这个销售数据,施战军激动地对俞敏洪说:挺好了,我觉得很好了!
2月28日,作家余华、苏童和《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坐客直播间,两个半小时的直播间充满欢声笑语,金句更是频出,《收获》杂志也重新收获了新时代青年的喜爱,两个半小时卖出6.3万套双月刊,1.2万套长篇小说季刊。
每次只要文学与董宇辉相遇,就是一场全民的盛宴。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以前从不看直播,后来只看东方甄选,现在就只看与辉同行了。
和那些曾经大火的主播不同,董宇辉的火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正如张艺谋评价的那样,董宇辉的火是时代召唤出来的。
为什么从他在直播间“横空出世”,他能一直火,能赢得这么多人的喜欢,他到哪丈母娘就跟到哪?
是因为他身上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你看他的直播,除了会得到共鸣,得到力量,你还会沉思。
因为董宇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书籍,感受到他的魅力。
他说:当你感到焦虑时,当你感到迷茫时,读读书,因为书籍会给你带来平静和启迪。书中的故事和经验,是我们在生活中前行的动力源泉。
这句话,并不是他随口说出的鸡汤,而是广大网友亲眼见证过的。
2年前,新东方刚开始转型直播,直播间的数据却迟迟不见起色。一个平常的直播日,董宇辉拿起一本书,用生动而质朴的语言将其中的内容和特色娓娓道来,命运的齿轮转动了。他说,那一天,我们跟过年一样。
3个月前,他遭遇小作文风波,最后也是书籍,是他身上独特的文化魅力接住了他。
离开东方甄选,重新成立“与辉同行”直播间,他向广大喜欢他的人承诺,会探索更多在书籍、文化等领域的可能性,希望用阅读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让我们来看看,在“与辉同行”直播间里,董宇辉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书。
1、《北极村童话》迟子建
要说2023年最火的小说,非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额右岸》莫属。这本小说自2006年正式面世,到2008年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一直到董宇辉把它带到直播间之间,17年间累计销售量也就是60多万册。
而在董宇辉推荐之后,一年的销售量就超过了550万册!
董宇辉为什么这么喜欢迟子建老师的书呢?
他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作家一定得有个流派。他得旗帜鲜明,得特点突出,甚至得说一些人听不懂的话,才显得高级。
但在他看来,好的作品应该是通人性的,能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感,而迟子建老师的作品就有这样的特点。”
虽然我们从未到那遥远的北境,到过额尔古纳河右岸,也从未见过驯鹿逐苔藓而生,未见过萨满在月光下起舞……但是我们却觉得真实,因为那就是生活,有悲有喜。
《北极村童话》也是这样的。
这部作品是迟子建老师在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那时候迟子建老师只有20岁,文笔和20年后发表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相比,虽然稍显稚嫩,却仍然优美打动人。
小说以迟子建老师童年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讲述“我”在七岁那年被寄养在北极村姥姥家时的一段终身难忘的童年生活。
作品中,她写姥姥家旁边的黑河水,写院子里的向日葵,写爸爸给她做的冰灯,写姐弟几人的成长过往……都是写生活中的简单细节。
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生活细节,让你在看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的童年。
或许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的,但就像作品开头的第一句话:
“假如没有纯真,就没有童年。
假如没有童年,就没有成熟丰满的今天。”
2、《冬牧场》李娟
通人性的女作家中,除了迟子建之外,董宇辉还推荐了另外一个,就是李娟。
他说,迟子建老师的书看得多了,你发现你会爱上黑龙江。李娟老师的书看得多了,你发现你会爱上新疆。
为什么要推荐李娟老师的《冬牧场》呢?董宇辉说,有些人一生都在研究怎样快乐,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更多的钱,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利。却不知道古人早就总结了四个字,叫“知足常乐”。知足者富,自强者贵。内心无缺就是福,坚守秉性就是贵。
出生于1979年的李娟老师,今年才40出头岁,《冬牧场》是她创作的长篇纪实散文,首次出版于2012年6月。
2010年冬天,30岁的李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启程,一路往南迁徙,最后驻扎在渺无人烟的地窝子里。
冬天,大雪来临之际,牧民们居住在用羊粪垒成的地窝子中。他们每天能吃的食物非常有限,饮用水是雪水,一冬天的蔬菜就是两根白菜。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忍受极度漫长而寒冷的气候。
但是,在那里,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们都生活的很自在,他们牧马、放羊、放牛,他们生活得很自由,为自己的劳动感到快乐和自豪。
生活条件如此的恶劣,但是在李娟老师的笔下,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他们对艰辛生活的抱怨,反而看到的是一群积极阳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双手,让冬天的荒野变得温暖而绚丽。
李娟老师说,这本书是她最得意的作品。
除了《冬牧场》之外,董宇辉还推荐了李娟老师的另一部散文集——《我的阿勒泰》。
如果说《冬牧场》写的是冬天的牧场,《我的阿勒泰》写的就是夏天的牧场。
阿勒泰位于新疆最北端,李娟小的时候,她住在阿勒泰地区的一个小县城,后来随着家庭辗转在阿尔泰深山中,与游牧的哈萨克牧人为邻。
书中没有变味的鸡汤,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也没有教你如何挣钱,如何生活得更幸福。有的只是生活的气息,真实却又迷人。
关于《我的阿勒泰》,董宇辉说:生命从不曾荒凉,它是一种安静的绝美。
读完,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董宇辉为什么如此强烈推荐迟子建老师和李娟老师的书?大概就是因为惺惺相惜。
董宇辉用他的才华征服了广大丈母娘,迟子建老师和李娟老师用他们的才华吸引读者,让读者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3、《我与地坛》史铁生
中国当代作家中,称得上“用生命来写作”的,一个是路遥,一个是史铁生。《我与地坛》成书于1991年,这一年,史铁生40岁,已经在轮椅上坐了20个年头。
21岁,正是风华正茂,想爱,想经历,想奔跑的年纪,他却只能与轮椅相伴,既无助又彷徨,他想到了死,甚至想到了以何种方式去死。
他的心事无人诉说,只能向地坛倾诉。从家到地坛,从地坛到家,他用思考来代替一般人的生活,然后把思考写成鲜活的文字。
他终于想明白: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正如董宇辉所说:每个人都应该完成的一个教育,那就是关于死亡的教育。只有完成这个教育,他才真正变成了一个成年人。
作家曹文轩说:几十年病痛对他(史铁生)的折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和承受力,这种磨难早已经融进他的思想和灵魂。
每个人都该有一座精神上的地坛,这地坛可以是一个地方,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事情。
当你对生活感到迷茫和焦虑时,就读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吧,去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
4、《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
每个人都会经历迷茫和沮丧的时刻,这时候该怎么办呢?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答案:想只有困难,做才有答案。
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在行中知,在知中行,而不是说先把道理想明白了再去做,为什么呢?因为很多道理是想不明白的,只有去做了,你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就跟家长教育孩子一样,你告诉他再多的道理,都不如他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来得深刻。
“知行合一”,其实就是一种心境,董宇辉曾多次在直播间说过,他在人生遇到迷茫和沮丧的时刻,尤其是公司在刚开始转型做农产品直播,从一个老师“沦为”“卖菜”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十分彷徨的,每当这时,他就会默念“知行合一”这四个字。
“知行合一”的智慧告诉我们:知行合一的本质不是先知再行,也不是先行再知,而是知中行、行中知,通过不断的认知和实践,去提升自我。
“知行合一”还告诉我们:愤怒,往往源于自己的无能。真正的力量,不是对抗外物,而是自我内心的平静与反思。遇到困境时,与其愤怒,不如反思。
“知行合一”又告诉我们:存天理、灭人欲。很多时候,幸福与物质并不一定成正比,我们需要解决的是自己内心的认知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
5、《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也被翻译成《人生智慧箴言》,是叔本华63岁发表的两卷本《附录与补遗》上卷的后半部分,由于里面的内容相当的有智慧和禅意,很快就单独出版,成为叔本华流传最广的作品。
这本书问世至今170年畅销不衰,影响了包括作家托尔斯泰、托马斯.曼、卡夫卡、博尔赫斯,哲学家尼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人。
尼采说:我属于叔本华的那样一些读者之列,他们一旦读了他的第一页书,就确知自己会读完整本书,倾听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我只翻看了前面两章,就爱不释手了!整体的行文风格十分简洁,观点犀利,感觉自己平时的一些思考和乱七八糟的想法,在这里就被条理化系统化,一下就升华了。
他说:
“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之内,而不是自身之外。”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
难怪有读者说,几十块钱买的一本书,胜过我十年的思考。
虽然这是一本哲学书,但它讨论的是我们的世俗生活,包括健康、财富、名誉等,所以你不会觉得十分的行而上,反而觉得很接地气。
当然,再怎么接地所,它还是一本哲学书而不是小说,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正如董宇辉建议的那样,最好是在晚上睡觉前读,因为白天你会被很多琐事打扰,而只有在睡觉前,一切都安静下来,你才能够进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