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我省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关键。去年以来,江苏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动作频频:密集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积极布局新赛道、新领域,持续实施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以新技术激发新动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内涵、夯实技术底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具体部署,进一步填充细节,路径愈加清晰。
“作为在常州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多年来我一直关注钢铁‘三化’建设,思考如何在钢铁行业近阶段的‘阵痛’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给我们传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驱动力,让我们看到新机会、新的产业革命、新的时代机遇。”全国人大代表,中天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介绍,近年来,中天钢铁通过科技创新、结构体系升级等举措,努力在新型工业化中闯出新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企业壮大成为三大基地并驾齐驱、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千亿巨轮”。下一步,集团将以建立“一张网”“两平台”“五应用集群”“二十应用场景”的5G矩阵式应用生态,培育起集团数字化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董才平建议,要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精准扶持,缓解企业转型压力,通过加大技改专项补贴等多种举措,降低企业“智改数转”成本,支持传统产业的转型;同时打造多层次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策、资金、推广等方式支持科技技术研发企业,打造平台体系,支撑企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接智能化改造;同时,加速制造行业工业软件的攻关,拓宽推广渠道。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首要一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创新型中医药企业开启新一轮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表示,将深化在中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强化企业在产学研用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体系建设,研究解决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补齐短板,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全产业链创新资源,打造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真正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头雁价值’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中医药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创新‘策源地’,创新创造更多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医药品牌。”肖伟表示。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常州市委会主委,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看来,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显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国竞争激烈的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并培育发展新动能。”蒋鹏举表示,常州将全力打造“一园一城一室三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在依托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的坚实基础上不断深化新能源之都建设,同时也会积极开拓合成生物学新赛道,培育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
“近年来,悦达集团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关键一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向智能化迭代、高端化蝶变、绿色化转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介绍,2023年公司集中新投项目47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转型项目占比过半,为悦达未来发展培育了一批新的利润增长点。
与中国化学、三峡、中能建、国电投等多家央企和行业头部企业合资合作,在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落地了一批重点项目……张乃文亮出过去一年公司推动新兴产业壮大的“成绩单”。与此同时,公司推动未来产业培育的脚步也不断前进。“我们大力布局绿氢产业,《集团绿氢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通过专家评审并发布实施。与中化集团在滨海沿海工业园共同投资建设100万吨/年绿色甲醇项目及未来10万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其中绿色甲醇项目首期规模为20万吨/年。培育未来产业,我们勇往直前!”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就是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已有很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但设施并没有完全连通。整个生态环境其实是一体的,因此我们要把它们连接起来。”
然而“连接起来”这一目标实现起来没这么简单,需要有统一的接口和标准,需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周志华建议,这一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来解决,“建议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落地实施。”周志华期待,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特别是对于建设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设施,通过远程联网解决运维‘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样可以更统一地‘连接起来’。”此时,人工智能开始“大显身手”。“连接起来之后,我们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对数据做出分析,判断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预测未来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周志华表示,实现这一切,还需政府部门的投入、社会各界的关心,汇聚各方力量。
全国两会期间,徐工再次刷新“全球第一吊”纪录,全球最大4000吨级轮式起重机成功交付客户。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表示,公司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全面推进“智改数转网联”董事长“一号工程”,构建起战略引领的数字运营架构、平台赋能的流程组织体系和全面网络化联接的生态链,确保在数实融合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化产业集群。目前,全球首条新能源装载机生产线建成投产,徐工汉云连接全球设备超145万台,跻身全国“双跨”平台第2位,联合行业协会启动的“工程机械市场指数”成为研判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在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中,徐工位列数字领航企业首位。
“2024年是徐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攀登全球产业珠峰、变革转型落地的攻坚年!”单增海表示,公司将更加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锚定珠峰登顶“两步走”战略,贯彻“高质量、控风险、世界级、稳增长”经营发展方针,重点抓好“三大增量”,加速产业“五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攀高向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杨频萍 王梦然
举报/反馈

交汇点客户端

197万获赞 11.6万粉丝
江苏移动媒体第一品牌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新华报业交汇点客户端官方百家号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