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海公园永安寺的白塔,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地标建筑,隐藏在繁华的北京城市。白塔高耸于城市的喧嚣之上,矗立在北海公园的历史沉淀之中,见证了北京城市的沧桑。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历史和艺术气息的白塔,探索它背后的故事。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保存最好、文化沉淀最深的古典皇家园林。北海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金、元、明、清几个朝代,承载了中国近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园林艺术风格。这是历代园林文化艺术的杰作。

白塔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永安寺,这座寺庙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恼木汗之请建造的,名为白塔寺。在永安寺初建时,寺内有正觉殿、普安殿、圣果殿、宗镜殿、转角房、顺山房和这座高耸的白塔。到乾隆六年(1741年),白塔寺改名为永安寺。永安寺在乾隆八年(1743年)扩建,增加了法轮殿、钟楼、鼓楼、山门等。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它依山而建,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蔚为壮观。因为历史原因,寺庙里的一些建筑已经被破坏,造像也没有了。一九九三年,公园管理处对永安寺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恢复了寺庙内所有原有的建筑和雕像,使永安寺再现了当年的风采。

这座永安寺白塔,又称北海白塔,矗立在永安寺的善因殿后山顶。它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永安寺白塔由三部分组成:塔基、塔体和塔顶,高35.9米。塔体立在白石须弥座上,呈覆盆式,最大直径14米。正面有一扇门式眼门,里面刻着藏语咒语。塔体上部有细长的相轮(又称十三天)和铜质华盖,最上面是婆金火焰宝珠塔刹,整个塔体有306个通风孔。塔内有一个高九丈的通天柱,柱顶放一个金盒,里面装着舍利。塔下藏井内有旱船、佛龛、供桌、喇嘛经文衣钵、法物等。

永安寺白塔完全按照藏传佛教(喇嘛教)和塔式建造,全身为白色。上塔为覆盆式,最大直径约14米。顶部为两层铜铸金华盖,底部为地盘,顶部为天盘。地面重约2000公斤,下面铸有4个预埋铁环,悬挂着4个牵杆,将整个华盖与塔体连接起来。

地盘下面挂着16个铜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形成六角形,外面铸有六字格言。十字悬挂挂在风铃中,十字交叉叶落在下面。

天盘直径约3米,重约1500公斤,轮、螺、伞、盖、花、瓶、鱼、结铸有浮雕,这8种图案都有吉祥如意的含义。天盘中间呈半球形圆顶,圆顶上端有矩形底座,矩形底座上有镀金火焰宝珠塔刹,包括铸铜金半月和太阳,月下日上。白天是倒卷莲花须弥座,托着桃心,心周是火焰纹,象征着佛法如日月般闪耀,永照大地。

金火焰宝珠塔刹在华盖顶部。塔下承载着高大的砖石方形台基。塔为折角式须弥座,每侧宽约18.2米。塔体高度为35.9米,若从底边到塔刹顶计,高度约为40米。前塔门有一个壶门式眼光门,门外刻有一个由藏文八字重叠组成的“十自由图”。

《帝京岁时代胜》记载“太液池之阳,有白塔,为永安寺。十月二十五日,从山下的灯光到塔顶,灯光罗列,犹如星斗。诸内侍黄衣喇嘛执经梵呗,吹大法螺,余者左持圆鼓,右持弯槌齐击,缓急疏密,各有节奏,更多余是休息,以祈福。”这就是当年北京冬天最著名的白塔燃灯,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在北海白塔山下举行。以燃灯为主,并有喇嘛祈祷活动。

位于白塔山东部,倚晴楼南部,是当年北京“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这里就是乾隆皇帝题诗的御制碑,碑首盘顶,四方形。碑身四框刻有枝纹,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皇帝制诗:“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进入新凤尾。因为每一次胜利,乐志邈都是为了得到嘉禾。春天最急的耕犁,每比阴晴发浩歌。”碑座周围有雕刻精美的石护栏。碑边有蜿蜒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

站在永安寺白塔下,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座白塔不仅是北京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希望。现在,它依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也展望着未来的辉煌。在北海公园永安寺白塔中,让我们珍惜这份历史与艺术的馈赠,共同守护这座永恒。

举报/反馈

猫叔的日常碎碎念

1.3万获赞 1769粉丝
长期从事互联网行业,老了给自己一个空间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