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遗大省,贵州非遗宝贝灿若繁星:侗族大歌、石阡说春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3项入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还有1000多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璀璨的非遗是多彩贵州的绚丽底色,动静推出专栏《大美非遗》,带您领略大美非遗里的贵州文化。
00:53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出成就。在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古代造纸的民间工艺。
其古法造纸工艺流程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记载相同,包括斩楮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等工序。
楮树是石桥古法造纸的主要材料,当地人称为构皮麻,生产白皮纸所需的原料正是构皮麻和杉银。与《后汉书·蔡伦传》云:“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很相似。
石桥古法制造的纸分为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其中,白皮纸生产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造纸的典型代表。白皮纸成品要求达到纸质绵韧、耐拉力、纸面平整、光泽度好、吸水性强等。而彩色纸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六大系列产品。
白皮纸以构皮麻为原料,然后添加滑药(岩杉根或猕猴桃藤、野棉花根碓烂沥水)抄制而成,完成前期工序后,一天可生产500-700张。整个生产过程主要包括:
1、麻料制作:削构皮麻,刮去外层晒干、水沤、浆灰、煮料、河沤、地灰蒸、漂洗、选料、碓料、袋洗等变成棉絮状;
2、制纸:将棉絮纸浆兑水按一定的比例添加滑药,搅拌均匀,再经过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包装为成品。
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练掌握。原料加工采用日晒、雨淋、露练等方法,全凭手工制作,天然自成,没有添加工业原料。制作而成的纸张柔韧性强,光泽度好,纸面平整,吸水性强,润墨性能好,纸质洁白,是书画的较佳纸品。
2006年,石桥古法造纸被国家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举报/反馈

贵州综合广播

12.3万获赞 1.9万粉丝
行走在新闻的路上,做有责任的媒体。
贵州综合广播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